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4033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 才干去培养。”显然,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如何成为智慧型教师,如何用智慧 去引领学生的智慧,关乎教育的成功。参加“分享您的教育智慧”分论坛的老师们在听完 王雪静老师讲述的故事后,都不竟扪心自问:自己遭遇这样的刁难时是否会像她那样冷静 行事?那是年级第一学期,我刚接手一个班,对班里一个有着“散、恶、混”的大名学生早有耳 闻。一次单元考试,这个学生几次作弊,被我逮住了。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我悄悄地走 到他跟前,用眼神示意他的错误行为,并在卷面上减了 3 分,希望他能知错并接受

2、这 3 分 的惩罚。没想到他像疯了一样的跳起来,咬牙切齿的对我破口大骂,难听之极,并恶狠狠 地撕碎了试卷,斜视着我大摇大摆地走到讲台前把撕碎的试卷投入垃圾筒。对这一切,我目瞪口呆,感觉到心口的疼痛,长时间没说出话来。他骂我,对我公然挑衅 事小,如果我不刹住这股作弊歪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经不住作弊的诱惑;如果我不让 他知道什么叫尊重老师,会有越来越多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这不是教育的失败吗?于是 我让全班同学停笔 5 分钟。请同学们帮我想办法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办?有的学生 说,甭管他,接着考试,别耽误大家时间;有的学生说,把他轰出班去;有的学生说,让 班长给带到班主任那儿去;有的学生说,把他赶

3、出校园,“我们早就烦死他了”。我心中 暗暗松了口气,看来大多数孩子是有正义感的,是非分明,斜不压正。看到全班同学的态 度,这个同学有些后悔了,扭曲愤怒的嘴脸变得柔和了些,但仍不说话。最后,我只对他 说了一句话:作为一个高中学生我请你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然后,继续考试。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就有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来的数 学问题,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这些问题,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同时使学生明确数学的用处和伟大。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 生动风趣、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课犹如一支宛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高潮” 激情澎湃,“

4、尾声”余音绕梁。其中“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问题,起着关键 性的作用。教师要驾驭好课堂教学,必须驾驭好课堂教学引入。 如北师大选修 1-2引入如下故事:路边苦李路边苦李路边苦李 从前有个人叫小王,7 岁那年的某一天和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子树上的果实 多得把树枝都快压断了,小朋友们都跑去摘,只有小王站着没动。他说:“李子是苦的,我 不吃。”那么李子究竟是不是苦的?小朋友摘来一尝,李子果然是苦的,没法吃。小朋友问 小王:“这就怪了!你又没有吃,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啊?” 小王说:“如果李子是甜的,树长 在路边,李子早就没了!李子现在还有那么多,所以啊,肯定李子是苦的,不好吃!” 直接证

5、明:小朋友摘来一尝,李子果然是苦的,没法吃。 间接证明(反证法):“如果李子是甜的,树长在路边,李子早就没了!李子现在还有那么 多,所以啊,肯定李子是苦的,不好吃!”自然引入反证法课题,学生非常感兴趣 又如北师大选修 2-3引入如下故事: 数学家庞加莱每天都从一家面包店买一块 1000g 的面包,并记录下买回的面包的实际 质量。一年后,这位数学家发现,所记录数据的均值为 950g。于是庞加莱推断这家面包店 的面包分量不足。 假设“面包分量足”,则一年购买面包的质量数据的平均值应该不少于 1000g ; “这个平均值不大于 950g”是一个与假设“面包分量足”矛盾的小概率事件;这个小概率事件的发

6、生使庞加莱得出推断结果。 考虑假设检验问题:H0:面包分量足 H1:面包分量不足 求解思路: 在 H0成立的条件下,构造与 H0矛盾的小概率事件; 如果样本使得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就能以一定把握断言 H1成立;否则,断言没有发 现样本数据与 H0相矛盾的证据。 很自然引入假设检验思想 数学有些是由自身发展而产生的,有些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问题的引入也可以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如果将数学问题改编为实际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便可 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如必修 5基本不等式作如下引入:某种时令水果,价格起伏很大,甲乙二人同时 分两次购买。甲

7、两次都花一样多的钱,乙两次都买同样的数量,谁的平均价格更低? 这种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课堂引入,既能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体现数学的生活性本源。教材中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很多,比如: (1)“糖水加糖甜更甜”揭示的数学道理是什么?(2)一台两臂长短略有差异的天平, 你怎样能称出重物的实际质量?(3)某企业五年盈利 100 万元,另一企业两年盈利 500 万 元,哪个企业效益更好?等等,教学中我们都可以灵活的选用作为课堂引入素材。 这种问题情境引入,可唤起学生求知欲,使其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这样把握数 学问题的本质,可谓入木三分。多年的 教学实践表明,独具匠心的引入或情境设计,犹如 拨动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开展思维活动。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编剧的构思”、“导演的才华”和“演员的技艺”,故教师必须深入 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观念,准确地把握教材,掌握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熟悉各种现代 教学技术手段,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才能实现“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