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件内容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82155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课件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原课件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原课件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原课件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原课件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课件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课件内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专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本专题讲三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格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尤其是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格局。此后,在近四分之三个世纪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世界被划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陈营,各自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一球两制”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二)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20 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1、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2、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1)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

2、判理论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哈贝马斯: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2)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萨特:辩证理性批判、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3、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代表著作:保卫马克思、读(三)千年伟人评选及世界范围内“马克思热”1、1999 年第一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马克思高居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2、2003 年马克思被德国民众评为“最伟大的德国人”。3、2005 年第三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

3、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它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

4、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主张追求和实现最广

5、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本质决定的。第二、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2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第二、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第三、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二

6、专题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大学生成长本专题讲三个问题: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成长历程二、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大学生成长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成长历程马克思的学术思想历程1835-1841 波恩、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1841莱茵报、德法年鉴报1843 论犹太人问题1844 思想形成期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济学手稿、神圣家族1845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哲学的贫困1848共产党宣言1867 年资本论第一卷1875 年哥达纲领批判和 1880 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形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二、马克思主义与青年

7、大学生成长1、自觉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2、提供开阔的政治视野和深沉的时代情怀。3、铸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辩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专题 世界观与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质量本专题讲三个问题:一、人生在世与世界观二、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超越、理想)三、树立科学世界观、提高生命质量 一、人生在世与世界观1、人融身于世界之中,依寓于世界之中

8、,繁忙于世界之中人生在世必须回答世界是什么2、人对生活、实践中矛盾关系的反思形成世界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矛盾关系的反思3、世界的物质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一)世界观与哲学世界观1、哲学世界观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系统化、理论化认识,即人对世界的态度或关系。特点:系统、全面;理论式的世界图景;以自觉区别于自发。正确认识哲学基本问题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前提。2、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何为世界的本源,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

9、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原则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二)物质的定义- 3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物质本身的内在规律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即其现身方式2、现代物质运动的特点:快节奏、人的生存压力增强。平衡不好,焦虑与浮躁增长,如果平衡好实质延长人的社会寿命。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认识物质意识的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和社会的产物;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的起源三

10、个重要环节: 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的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内容来看,意识的各种反映形式 ,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它们都属于人的主观世界。但无论是感性形式所反映的事物的外部现象,还是理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本质,都是客观实在。2.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来源看,对于同一个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这表现了意识的主观性,但究其根本原因,这种情况无非是由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差异所形成的。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它们都可以从物质

11、过程得到说明。3.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摹写,而且还可能表现为它是同现实似乎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观念形态。但从根本上说,这种虚假的主观映象,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人的意识不管色彩多么浓厚、不管披上什么样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有着自己的客观“原型”。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2、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

12、史观的统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内在统一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二、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一)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的本质,实践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和确证.2、实践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改造自然也改造社会(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关注社会生活,做与时俱进的“现代人” 关注社会生活 ,变革思想观念 1、面向世界,了解时代巨变2、面向中国,认识新时期的中国3、面

13、向自己,做与时俱进的“现代人”(三)树立科学世界观、提高生命质量生命质量的定义:生命质量是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一种感觉体验。1、明世、明事、明理,学会处世、处事、处人2、影响生命质量的要素:生活态度要积极;生活目标要明确;心灵和谐安宁3、生活境界:个人有方向追求;生活有品位;对社会有 价值;高远的人生境界和精神上的真正成长。4、平凡、真实,快乐的生活。第 四 专 题 唯物辩证法与我们事业的发展- 4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 发展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唯物辩证

14、法的总特征(1)联系: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两种联系类型:物与物的关系、“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从人的存在方式理解 “为我而存在的关系”1、人跳出了动物本能式的存在方式。2、人通过劳动去改变外部世界以创造自己的生活条件。 从“为我而存在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要生存发展 就要改造自然2、人又通过改造自然来适应自然(二)发展:1、发展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2、事物前进、上升运动的方向是朝向人的理想、目的。3、从本质上看,事物的发展就是事物的合目的性生成。 特点:发展的同一性与过程性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

15、及其核心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内容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形式(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

16、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3、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4、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共性、绝对性、无条件性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有条件性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