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1275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之忧矣,我歌且谣(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042016年3月27日 编辑/庞茂龙校对/庞茂龙组版/幸晓荫星期日 电话: 2222226邮箱: 星期日本报地址: 四川省雅安市八一路83号邮编: 625000广告经营许可证: 5131014990046号广告部: 2243318发行部 ( 订阅 ) : 2352721零售价: 1.00元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郭凤林律师伟毅印务印刷23 日, 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开 展的 “雅安童谣征集评选活动” 结果 出炉, 有5件作品获二等奖, 7件作品 被评为三等奖, 但一等奖空缺。我市 的童谣征集活动再次展开, 尤其是一 等奖虚位以待。(本报3月24日曾作 报道) 童谣的声

2、音, 让一代代人度过了 快乐的童年, 将乡愁和成长轨迹烙在 记忆深处。 追溯童谣的历史, 最早始于 诗 经“魏风”“园有桃” 中的 “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 。 童谣, 以短诗的形式, 让人回忆 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程。它以琅 琅上口的文字, 伴随着一代代人度过 快乐的童年。 那些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留下 的童谣, 在儿童口中传唱, 它们带浓 厚的地方特色, 诙谐幽默、 音节和谐, 形式简短, 读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和有趣、 好玩的特点, 让很多孩子们喜欢。正是孩子们 喜欢, 童谣充当着少儿童的 “教化” 作用。 童谣, 是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 一种民间文学样式, 也是中国儿童文 学最珍贵的的文

3、化遗产。 童谣, 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 具有任何动画、 玩具不可替代的作 用, 一首好的童谣是一个时代童年的 写照。童谣, 以其灵动的想象力, 丰 富的游戏精神为孩子们构筑起一方 快乐的天空。 好的童谣, 是孩子们的心灵鸡 汤, 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 帮助他 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 孩 子们最容易掌握, 通过传唱童谣, 既 可以得到快乐, 又可以学到知识, 非 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 力。并且对儿重开朗乐观的性格塑 造、 思想品德的形成、 美好情感的培养、 行为习惯的养成、 乃至中华民族 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 无 可替代的作用。 那些洋溢着温煦气息的传统童 谣不仅

4、含有数代中国人普遍的文化 理想, 更寄寓着期待,期待孩子们从 童谣中感悟到一种别样的诗性人生, 期待童谣中的纯美之境, 淳厚人情能 启迪童心最真诚的一面, 以培养儿童 的纯正人格与淳朴气质。 然而,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提 高, 电子传媒产品的普及, 改变着年 幼一代的生活方式。孩子们用大量 时间坐在电视机、 电脑、 手机屏幕前, 童谣与他们渐行渐远, 以至消失。究 其原因, 孩子们难得游戏和生活环境 越来越城市化。随着社会日益的物 质化, 孩子们口中传唱的不再是经 典、 健康的童谣, 而是带着嘲讽、 甚至 恶搞的灰色童谣。 童谣,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 更值得我们儿童文学作者珍惜, 也有责任

5、让它回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 一方面, 让儿童了解生活, 如果 让儿童们在田间地头撒野, 骑驴打 仗、 捉迷藏, 迸发其原始的儿童天性, 那么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口承文化, 童谣必然会发扬光大。 一方面, 通过广大文学爱好者, 创作更多贴近本土的童谣, 让童谣进 驻我们的心田, 传承中华民族的美 德, 学会欣赏美、 感受美、 表现美 拯救童谣、 创作本土童谣, 更具 现实意义, 这将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 任务。 “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 ” 雅安童谣一等奖的位置, 等待着 你我的争取。 相信, 我市广大文学爱好者和本 土历史研究者, 会收集整理或创作出 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童谣来, 来夺得 雅安童谣的

6、 “金主” 地位。“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 黄伟做了 21 年彩绘的村民李玉 德, 现在一家工艺雕塑厂为工艺品 上色, 他称彩绘是为每件工艺品出 厂前做最后一道 “把关” 。 43岁的李玉德是青海省湟中 县鲁沙尔镇陈家滩村人, 因为从小 喜爱美术, 中学毕业后在塔尔寺学 了6年彩绘, 便到村里的工艺雕塑 厂工作至今。 “银铜器和木雕是湟中县的文 化产业, 给这些工艺品做彩绘我每 月大概挣4000元, 也是挣上了文 化钱。 ” 他说。 境内有著名藏传佛教塔尔寺 的湟中县, 依托丰富的民间文化艺 术发展了银铜器、 堆绣、 镶丝、 雕 刻、 壁画、 藏毯、 农民画和泥塑等八 种艺术, 被称为 “八瓣

7、莲花” 。 据了解, 湟中县政府先后投资 4亿元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和产业培训, 目前在注册的文化企业70家, 个体经营户超过500家, 青海省内外销售网点超500个, 带 动了当地2.4万名群众从事文化产 业。 青海省湟中县旅游文化体育 局局长李玉寿说:“大企业有大单 子, 小作坊也不闲着, 2015年湟中 县文化产业产值达9.6亿元。 ” 目前, 湟中县正在打造陈家滩 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包括已经建成 的青海藏文化馆、 青海藏文化创意 产业园、 青海 “八瓣莲花” 非物质文 化遗产体验中心等, 逐渐完善湟中 县文化创意产业链和文化旅游服 务体系。 “代表八种民间工艺的 八瓣 莲花 , 如今已成县里的知名文化 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借助 八 瓣莲花 品牌, 推动县文化资源优 势向文化产业转变,带动老百姓们 富起来。 ” 李玉寿说。据新华社让老百姓 挣了文化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