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养殖鱼类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3581206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养殖鱼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见养殖鱼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见养殖鱼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常见养殖鱼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常见养殖鱼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养殖鱼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养殖鱼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养殖鱼类,1、草鱼 2、鲢鱼3、鳙鱼 4、鲫鱼5、青鱼 6、鲤鱼 7、鳜鱼 8、罗非鱼 9、黄颡鱼 10、鲮鱼 11、团头鲂 12、鲶鱼13、斑点叉尾鮰 14、虹鳟,草鱼,草鱼又称鲩鱼,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的唯一种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生长迅速,就整个生长过程而言,体长增长最迅速时期为1-2龄,体重增长则以2-3龄为最迅速。当4龄鱼达性成熟后,增长就显著减慢。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鲢鱼,又叫白鲢、鲢子

2、,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胆子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如果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

3、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鳙鱼,鳙俗称: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雄鱼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眼小,位置偏低,无须,鳞小。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鳙喜欢生活于静水的中上层,动作较迟缓,不喜跳跃。鳙的食物是水中大量生长的浮游生物。滤食浮游动物的能力较大。食物的主要组成是轮虫、甲壳动物的枝角类,也包括多种藻类。它是一种不断摄食的种类,在浮游生物的生长季节内,只要嘴不断张闭,食物就不断地随水进入口腔。,鳜鱼,鳜鱼,又名桂花鱼、鲈桂。在鱼类分类学上属属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身长扁圆,尖头,

4、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刚从鱼卵中孵化出的鳌花鱼苗就以别种鱼苗为食。成鱼扑食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小虾和小甲壳动物。,鲫鱼,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鲫属。一般体长1520厘米。呈流线型(也叫梭型),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细长,腹部白色的,背部是黑色的。鲫鱼的适应性非常强,不论是深水或浅水、流水或静水、高温水(32)或低温水(0)均能生存。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硅藻和一些丝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

5、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鲫鱼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青鱼,青鱼属鲤形目、鲤科、青鱼属。体长,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无须。背鳍和臀鳍无硬刺,背鳍与腹鳍相对。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吻钝,但较草鱼尖突。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鲮鱼,鲮鱼 ,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 ,又叫土鲮鱼,鲮公,花鲮等。体长两侧

6、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口小,下位,呈弧形。体青白色,有银白色光泽。胸鳍上方、侧线上下有菱形斑块。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斑点。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地区,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低于7即开始死亡。杂食性,鳃耙排列较紧密,还可兼营滤食方式,能摄食水中的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鲮鱼可摄食各种人工投喂的饲料。处于鱼苗阶段时则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鲮鱼是底层鱼类,对溶氧量的要求较低,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丽鲷科,丽鲷属。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耐低氧: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

7、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不耐低高温: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罗非鱼最高临界温度约404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繁殖力强:罗非鱼性成熟早,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团头鲂,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又叫武昌鱼,团头鳊,平胸鳊。团头鲂体背部青灰色,两侧

8、银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头较小,头后背部急剧隆起。鳔3室,中室最大,后室小。团头鲂为草食性鱼类,摄食能力和强度均低于草鱼。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一般从4月开始摄食,一直延续到11月,以610月摄食量最大。团头鲂生长较快,一般1冬龄体重可达200克,2冬龄能长到500克以上。,鲶鱼,鲶鱼俗称塘虱,属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体长形,尾部侧扁。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鲶鱼最大的

9、特点是怕光、喜欢流水。以摄食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它常以水中的小鱼虾、昆虫以及其它动物的腐尸为主要饲料。人工养殖是利用水蚯蚓、枝角类或蚕蛹、屠场的下脚料等,也可以用鱼粉、花生麸、玉米粉等配合制成人工饲料进行喂养。,黄颡鱼,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刺活动时能发声。胸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

10、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乌鳢,乌鳢又称乌鱼、蛇皮鱼、食人鱼、财鱼等多种名字。鱼体圆长,口大牙利,性凶猛,一身黝黑形似蛇皮的图案,身上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一对突出、发光的小眼,由于各地水色不同,使黑鱼体色稍有差异。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鳔单室,细长,前端圆形,末端较尖,延至

11、臀鳍基底上方。黑鱼是营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乌鳢的摄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重的60%上下。,虹鳟,鲑科鱼类。体色鲜豔。体上布有小黑斑,体侧有一红色带,如同彩虹,因此得名“虹鳟”。背部和头顶部蓝绿色、黄绿色和棕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白色和灰白色。 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活温度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摄食停止,以后逐渐衰弱而死亡。它对水中溶氧要求高。溶氧低于3毫克/升为致死点,低于4.3毫克/升时出现“浮头”开始死亡。 肉食性。幼体阶段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鱼类、甲克类、贝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叶子和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