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迁飞害虫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58077 上传时间:2017-02-01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  迁飞害虫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5章  迁飞害虫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5章  迁飞害虫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5章  迁飞害虫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章  迁飞害虫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 迁飞害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 迁飞害虫(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迁飞性多食性害虫迁飞性多食性害虫是指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习性的一类多食性害虫。如:黏虫、小地老虎、草地螟等。1、起飞过程是一种动机行为,具有本能的特点2、迁出飞行时间具有特殊性迁飞飞行一般发生 在成虫羽化幼嫩期的后期与生殖前期之间。可分为白天迁出、晨昏暮影迁出和夜间迁出3种类型。3、群体定向飞行第一节迁飞性害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一、迁飞活动的特点迁飞行为的发生与成虫的发育状况是同步的。迁飞均发生在雌虫繁殖前或繁殖间歇期,且第1次迁飞多出现在成虫幼嫩期的后期。在开始迁飞前卵巢一般未发育成熟,当卵巢发育成熟时即停止迁飞而定居繁殖。二、发育与生殖昆虫飞行的能量来源于体内贮藏的糖类、脂肪、氨基酸等。

2、一般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在飞行时动用的能源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而鳞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的许多迁飞性昆虫则不同,在飞行开始后的数分或数十分钟内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在维持长时间飞行过程中,则动用体内的脂肪。三、飞行的能量消耗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密度和食物质量常共同影响昆虫的飞行,而食物质量又依赖 于种群密度或拥挤度。许多昆虫在成虫或若虫期 拥挤会导致迁飞或扩散行为的发生,以使其种群 密度维持在产生竞争的水平以下。第二节迁飞性害虫的生态学一、密度和食物质量光周期是迁飞性害虫迁出的诱发因素。光周期还是诱发居留型和迁出型转化的重要生态因子,是翅二型的开关机制,如始红蝽长翅型是由长日照诱发的。二、光照强度和光周

3、期迁飞性昆虫一般具有一个起飞的起始温度。如褐飞虱飞翔的起始温度为16,小地老虎为6。大多数迁飞性害虫为了逃避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形成了北迁南回的迁飞规律。空气潮湿程度对昆虫起飞有一定影响。三、温度和湿度气流、季风、风带、锋面、降雨、辐合带、气压等天气条件也是影响迁飞的重要因子。昆虫的起飞升空有2个阶段,首先昆虫凭借本身的能力主动升空,并到达飞翔的边界层,在此阶段强风往往抑制起飞,而弱风刺激起飞;第2阶段是借助上升气流拖带进入水平运行气流,此时上升气流有助于起飞,下沉气流抑制起飞。四、天气条件地老虎(虫俗称地蚕。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常见有10多种,其中以小地老虎 害最重,为迁飞性害虫,全国各地普

4、遍发生。第三节小地老虎其他常见的地老虎种类:黄地老虎 地老虎 纹地老虎 色地老虎 、分布分布范围在62 及世界6大洲和大洋中的很多岛屿,国内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主要危害区集中在雨量丰富、气候湿润的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低洼内涝地区和灌区。一、分布寄主与危害2、寄主寄主植物达106种。不仅危害玉米、高粱、谷子、糜子、麦类、棉花、烟草、马铃薯、甘薯、芝麻、豆类、向日葵、苜蓿、麻类等农作物和各种蔬菜,而且危害果树、林木、花卉等苗木和多种野生杂草。3、害状1龄以上幼虫咬断作物幼茎、叶柄,严重时造成缺 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一)生活史1、世代数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时可终年繁殖。年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因地而异,

5、1年发生1地均以当地第一代危害最重。二、生活史与习性2、越冬特点越冬北界位于1月份0等温线或33 1月份不同等温线可分为4类越冬区。(1)主要越冬区10等温线以南,为我国春季主要迁出虫源基地。(2)次要越冬区4温线之间,春季有大量北迁成虫过境。(3) 零星越冬区0温线之间。(4) 非越冬区0等温线以北。(二)主要习性成虫1、活动节律昼伏夜出。2、趋性趋光性和趋化性强。3、交配产卵成虫羽化后1般交配1数交配3卵历期4散产,极少数多粒聚产在一起,产卵量数百粒至上千粒。幼虫一般6龄,少数个体7、假死性2、趋光性1、幼虫对泡桐叶或花有一定的趋性。4、耐饥饿,并有自相残杀现象。(三)迁飞规律从80年代开

6、始进行系统研究,通过观察卵巢发育、高空捕蛾、生理生化分析,标记释放和回收等方法,结合地面观察资料分析,提出了小地老虎在我国的迁飞模式,如图55地老虎季节性迁飞模式图(仿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气候最适温度为21当温度301、相对湿度100%时,1各地猖撅危害多为第1代幼虫。降雨量影响分布和发生程度。年降雨量小于250群数量极低,雨量充沛发生较多。风直接影响迁飞的各个过程。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二)土壤地势低凹,沿江、沿河、沿湖的滩地,内涝区及常年灌区发生严重。(三)食物蜜源植物影响成虫的产卵量。(四)耕作栽培水旱轮作地发生较轻,田间管理精细、杂草少的田块比管理粗放的发生轻。(五)天敌成

7、虫幼虫第四节粘虫称东方粘虫、行军虫、五色虫、夜盗虫、剃枝 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白脉粘虫 氏粘虫 布:东洋、古北和澳洲区共有种。国内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各省区均有发生。危害特点:多食性;暴食性;食叶性一、分布与危害清代陈崇砥治蝗书中的捕粘虫图粘虫害稻(一)世代数及主要危害世代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合时可终年繁殖。通常将我国东半部粘虫的发生区分为5类。2当于1月份6等温线以北的区域。2,以第2代(当地第1代)发生数量较多。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第2代幼虫盛发期,主要危害麦类、谷子、玉米、高梁、水稻等作物和禾本科杂草。二、生活史与习性3当于1月份温线之间的区域。3,以第3代发生数量最多。发生于7害谷子、

8、玉米、高梁、水稻等。4当于1月份温线之间的区域。4,以第1代发生数量最多,发生于4要危害小麦。5当于1月份0温线之间的区域。5,第4代或第5代发生严重,于9当于1月份8等温线以南的区域。6,以第1代和第5代发生数量较多。第1代发生于1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第5代发生于9要危害晚稻。(二)越冬特点我国东半部地区的越冬北界位于3 2,大致相当于1月份0等温线附近。此界线以北地区不能越冬。在27N,大致相当于1月份0温线之间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稻草堆、田埂及田边、路边等地的杂草中越冬。在27 致相当于1月份8等温线以南的地区,粘虫幼虫可正常生长发育。(三)主要习性成虫昼伏夜出;趋化性、趋光性较强;卵产在

9、叶片上,成行或重叠排列成卵块,每个卵块卵粒数不等,最多达200虫共6龄,多在夜晚活动;4龄以上幼虫有潜土和群集迁移的习性。(四)迁飞规律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大规模标记回收试验和一系列行为学、生理学等研究,探明了粘虫在我国的水平和垂直迁飞规律,提出了粘虫季节性迁飞路线图(图5图5虫季节性迁飞路线图(仿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 气候1、温湿度中温喜湿2、风风向和风速决定其迁飞方向和迁飞距离。(二)食物1、迁入地蜜源植物。2、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生长发育有不同影响。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三)栽培管理一般作物密度高、灌溉条件好、施肥充足的高产田块,覆盖度较大,湿度和温度适宜粘虫发生。(

10、四)天敌现已查明的粘虫天敌有150余种,仅黄淮海地区麦田第1代粘虫的天敌有80余种。(一)发生期预测1、诱成虫,预测2龄幼虫盛发期3月上中旬,用糖醋液或黑光灯诱蛾,按发蛾高峰期,加上当地常年小地老虎的产卵前期、卵期、预测出2龄幼虫盛发期。2、调查卵巢发育进度,预测成虫产卵高峰期3、调查卵量,预测卵孵盛期和2龄幼虫盛期第六节迁飞性害虫调查测报方法(二)发生量和危害程度1、幼虫密度调查5点取样,每点1载植株新叶上、根际和地面松土内的幼虫数量。2、危害情况调查棋盘式10点取样,每点20株,记载被害株数及虫量,计算被害株率,确定发生程度。(一)防治策略小地老虎和黏虫为多种作物的苗期害虫,以控害保苗为重点,把其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二)防治指标防治指标因作物而异。棉花、甘薯田为有卵(或幼虫)/米、高梁或谷子田为有卵(或幼虫)1粒(头)/棉花、玉米幼苗心叶被害率达5%。第七节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治(三)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除草灭虫;中耕松土、适时晚播2、诱杀防治诱杀成虫;诱蛾产卵;诱杀幼虫3、药剂防治3龄以前;拌种、撒施毒土或毒砂、浇灌、喷雾等。老虎六索线虫、斯氏线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