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料辅助翻译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07559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语料辅助翻译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网络语料辅助翻译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语料辅助翻译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语料辅助翻译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UN WEN TIAN DI群文天地 2011 年第 12 期网络语料辅助翻译研究张朋丽翻译是传递信息的语言文化活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翻 译提供了便利与服务。目前, 网络辅助翻译已经成为翻译研究 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文章主要阐述和分析网络对于翻译理论 研究和翻译实践产生的影响, 建议译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以 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一、 引言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 展, 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网络信息覆盖面广, 更新速度快, 对翻译工作者可以提供极大的帮助。开启网络这个箱子的钥 匙, 就是搜索引擎。它可以帮助译者从互联网上迅速查找到与 所译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 甚

2、至直接找到对应的译名, 从而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网上有很多指责翻译质量的微词, 如 “翻译质量不尽如 人意” ,“翻译质量更让人担忧” ,“普遍存在翻译质量不高” 等。 有两个原因值得指出: 难和没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些译者 可能没有意识到利用网络资源, 或还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 二、 语料库与翻译 语料库是指在随机采样的基础上收集的有代表性的真实 语言材料的集合, 是语言运用的样本 (杨惠中 2002: 8 ) 。 在语料 库建设诸多可控因素中, 代表性是语料库的核心和灵魂, 它直 接关系到在语料库基础上所做出的研究及其结论的可靠性和 普遍性。语料库的代表性集中表现在语料库代表的总体

3、、 语料 库的规模和语料库的内容的代表性上。因为翻译首先要解决 的是对原文的理解。一个译者不可能把所有的英语单词的词 义全部记下来, 也很少人会拥有各个领域的专业词典, 而网上 有许许多多的免费综合词典和专业词典,有的词典收录了很 多新词, 是纸本词典所没有的,并有英汉双语网页可利用。 三、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一种检索、报道和存贮网络信 息资源的检索 工具, 通常由检索软件、 数据库、索引和过滤器组成。 目前网络 上使用最多的搜索引擎是用软件的方式实现与全球计算机自 动链接, 将对方服务器上的主页信息自动取回, 并 进行排序或 索引, 形成一个庞大的主页信息数据库。通过搜索引擎提供的 链接,

4、 用户马上就可以登陆相关网页, 进行信息查询。按照搜 索方式, 搜索引擎可以分为三类。 (一 ) 目录式搜索引擎 它提供一种可检索和查询的等级式主题目录,利用超文 本链接方式将不同学科、 专业、 行业和区域的信息按照分类或 者主题目录的方式组织起来,各类目录下面列出属于这一类 别的网站名称和网址链接以及每个网站的内容简介。用户在 检索框中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词或者短语,搜索引擎会将找 到的相关网站名称、 网址及内容简介显示在屏幕上, 用户在网 站名称上单击即可进入相应的网站。著名的雅虎搜索引擎就 是一个目录式搜索引擎。 (二 ) 全文式搜索引擎 这类搜索引擎的数据库中保存着每个网站网页的全部内容

5、。用户在检索框中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词或短语, 搜索引擎 反馈与关键词相关的一个个网页的地址和一段文字。著名的 搜索引擎 Alta Vista 就是全文式搜索引擎。 (三 ) 综合式搜索引擎 此类搜索引擎既可搜索网站也可搜索全文。用户输入关 键词后, 可以选择是搜索与其 相关的网站信息或网页信息, 不 同的选择反馈不同的结果。如国内著名的搜狐。 四、 搜索引擎在翻译中的应用 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英语语料大致包括: 公司、 企事业 单位主页、 正式出版的报纸、 小说、 科技文献、 课本、 个人主页、 剪贴板、 论坛的交流记录等英文文本。有些使用的是正式标准 英语, 如: 公司、 企事业单位主页、

6、正式出版的报纸、 小说、 科技 文献、 课本等英文文本。有些可能使用的是非正式标准英进、 地域方言,有的甚至是洋泾浜,如: 剪贴板、 论坛、 个人主页的文 本、 聊天记录等。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语料往往是这些 内容的 “大杂烩” 。这种 “大杂烩” 由于包含了洋泾浜和其他不 规范的语言, 充其量只能算作 “地道的网络英语” 。这种英语离 “地道英语” 的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 离正式标准英语的差距太 大, 其正确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 利用这种网络英语 “指导” 我们的翻译, 确实比 较 “危险” , 应用时需倍加小心。 (一 ) 先猜测可以音译的词, 当作关键词检索 (A )欲查 “格大林

7、格勒” 的英文拼写, 但是某纸质词典上只 有“斯大林”(Stalin), “斯大林格勒”的英文拼写肯定少不了 “Stalin” , 于是用, 结果很快找到结果为 Stalingrad. (B ) “Nabokov” 这个名字如何译?猜想首音节 “ na-” 一般 译为 “纳” , 用, 结果我们发现一般中国人将这位 俄裔美籍大师的姓译为 “纳博科夫” 或者 “纳波科夫” 。 (二 ) 利用目标词中可能出现的一个字母帮助查询 有人问 “母系社会” 怎么译, 还说记得是以 V 开头, 本以为 是件容易的事情。 使用查询, 却没有结果, 后来想 起来拉丁语的 “母亲” 一词死以 m 开头的, 于是转

8、变策略用,马上看到,“母系氏族社会” 为 “matriarchal clan society” 。 (三 ) 检查译法准确地道与否 一般来说, 有能力从事翻译的人大多数有着一定的英语基 础,接触到一个汉语词语完全不知道如何英译的情况为数不 多。对于遗憾汉语词语, 通常译者心中有一些关于如何翻译的 想法, 或者至少借助于各式汉英词典能够产生一些如何翻译的 想法, 但却不知道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在这种情况下, 搜索引 擎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译者可以将自己想象中的译法作为 关键词, 放到搜索引擎中去搜索、 检验, 看是否正确。据笔者的 使用经验, 搜索引擎最能帮助汉英译者的地方在于决定一个英 语搭配

9、(如动名搭配、 动副搭配、 形名搭配等等) 是否正确、 地 道, 而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译者来说, 用英语写作或翻译最容 易出毛病的地方恐怕就是搭配。(下转第 264 页 )文 化 教 育262QUN WEN TIAN DI群文天地 2011 年第 12 期Peter Mewmark 就曾说过,“He(one who writes or speaks in a foreign language) will be caught out every time, not by his grammar, which is probably suspiciously better than an educ

10、ated natives, not by his vocabulary,which may will be wilder, but by his unacceptable or improbable collacations.“( Peter Newmark,1981:180) 因此, 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来检验一个 搭配是否地道。 (四 ) 查找相关网页, 熟悉原文本所在学科领域 互联网上的内容涵盖了所有学科,不论是翻译的文本属 于哪一个学科领域,总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找到 同一学科的网页,有时,还可以查找到该学科的英文词汇库 (规模大小不一 ) 。如果正在翻译的是电影方面的文章, 可以

11、通 过搜索引擎查到 http:/ 网页,上面按字母 顺序给出了与电影相关的词汇。 (五 ) 搜索参考文献进行译文比对 翻译工作者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从内容包罗万象,不全更 新的网络中,查找搜索与自己所译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和参 考文献, 从而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领悟,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 翻译学院的李长栓 (2001 ) 利用搜索引擎对法制出版社出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英对照本的修改, 给我们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实例。 合同法 制定时参照了德国、 法国等地区的 民典法, 作者利用搜索引擎 .搜索到三个有关立法 的英文版本, 而且找到了 合同法 草案的中译文。 许多经济合同, 管理规范文件, 甚至

12、法律文本直接采用或 是依据国外的模式制定。翻译这类文件时, 较快捷的方法是直接到国外相关网站上参考国际标准的制定,将源于文本同目 的文本进行比对, 并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这样翻译出的 文件不仅语言准确,行文流畅,而且减轻了翻译人员的工作 量。 五、 结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搜索引擎在词汇翻译方面的辅助功能和 具体应用方法, 搜索引擎的功能, 比如熟悉了解翻译原文、 查 找对应的译文、 检验词语搭配是否准确地道、 使译文更加流畅 等。作为译者, 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更熟练地驾驭搜 索引擎, 提高自己的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搜索引擎在辅助翻 译方面还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网络语料双语词典的实现方

13、法 只是一种原则和策略。要达到成功检索的目的, 需要熟悉搜索 引擎的检索技巧, 具备灵活运用这些技巧的应变能力。参考文献: 1王克非.新型语料库的设计与构建J.中国翻译 2004 (11 ) . 2谭渊, 高永伟.因特网与翻译研究的新时代J.中国翻译, 1999 (2 ) . 3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002.(作者简介: 张朋丽 (1985-) , 女,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翻译 硕士英汉笔译专业。 )步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可以在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特点。这种宽领域的宏观理论研究视野为本土化课程观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3.课程研究者

14、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由于有了上述两个条件, 使得其课程观的形成成为可能, 但是还不够充分。我们在此不能忽视的是提出这些课程观的研究者们的问题意识。理论创新源自实践,那么是什么在理论创新与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对西方课程观的形成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者具有扎实的教育学、 心理学功底, 宽广的研究视野, 躬行实践的态度,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能在现实中找到问题, 并在原有的理论准备基础上产生理论的突破与超越,形成新的建立在现实问题上的课程观, 从而使这种课程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三、 对 “课程观原创” 的思考课程观的理论原创也即

15、意味着课程理论的原创,笔者在此首先肯定我们一定能最终建立自己的课程观,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在今天要建立我们自己的课程理论决非易事。笔者刚才在对西方当代主流课程观的形成条件分析中明确了三个条件, 即宏观视野下的实践基础、 扎实宽广的理论准备、 课程研究者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建立我们自己的课程观也要重视这三个条件。我们必须综合心理学、 社会学、 教育学、 语言学等领域的理论, 并溯源于哲学, 我们才能到达课程观的理论原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创模式的外语课程观的出现将为时不远,笔者在此愿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参考文献:1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3吴式颖, 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十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4小威廉姆, E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作者简介: 章磊(1978- ), 男, 江苏苏州人, 硕士,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贸系英语讲师, 研究方向: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上接第 262 页 )文 化 教 育2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