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80661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临床诊疗指南(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茅区人民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内儿科内儿科10 种常种常见见病病临临床床诊疗诊疗指南指南目目录录高血高血压压3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1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8肺炎肺炎262稳稳定型心定型心绞绞痛痛34不不稳稳定型心定型心绞绞痛和非痛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9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44其他其他临临床床类类型的冠状型的冠状动动脉疾病脉疾病-无症状冠心病无症状冠心病49心肌心肌桥桥51甲状腺功能亢甲状腺功能亢进进症症53甲亢危象甲亢危象57脑脑出血出血60脑脑梗死梗死68糖尿病糖尿病79高血高血压压概述概述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

2、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有余多种后天因素3(包括血压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高钠、精神神经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是代偿所致。约占高血压病人 95%。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影响到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临床表现1、 起病缓慢,早起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慌、耳鸣的症状,但症状与

3、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 1 天之内,白昼和夜间血压仍有明显的差异。体检时在主动脉区可听到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和收缩早期喀喇音,若伴有左心室肥厚时在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音。2、 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早起表现为心排量的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随着高血压的进展,引起全身小动脉的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的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官腔狭窄,使高血压维持和发展,并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缺血损害和促进大、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的形成。在临床上表现:1、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2、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

4、肾脏疾病:蛋白质、肾功能损害、 (轻度肌酐升高)4、肾衰竭;4、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症状性动脉疾病;5、视网膜病变: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诊断要点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可诊断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 1、2、3 级。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120-13980-89高血压140901 级(轻度)140-15990-992 级(中度)160-179100-1093 级(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

5、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 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 1.2.3 级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不仅与血压升高的水平有关,也须结合患者具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的靶器官损害作全面的评价,危险度分层亦是治疗的目标与预后判断的必要依据。高血压病的分型及分期:1、缓型:此型分为 3 期。1 期高血压,靶器官无或基本无损伤,眼底一级改变;2 期高血压,靶器官结构改变,但功能仍保持5正常,眼底二级改变;3 期高血压:靶器官功能异常,眼底三至四级改变。2、急进型高血压:多发生于年轻人,也可由缓进型高血压发展而来,需具下列两点:病情发展急骤,舒张压持续在 130mmHg 以

6、上,发生某种程度的心和(或)脑、肾功能不全,眼底出血、渗出或视乳头水肿。治疗方案及原则1、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降低血压,使血压恢复至正常(140/90mmHg)或理想水平(120/90mmHg)。对中青年患者(60 岁),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使血压降至130/80mmHg 以下。老年人尽量降至 150/90mmHg。2、 非药物治疗 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如控制体重、减少膳食中脂肪发热摄入量、适当限盐、保持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等。3、 药物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通常分为 6 大类。、1、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呋塞米和保钾利尿剂等,噻嗪类应用最为普遍

7、,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升高,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2、 受体阻滞剂:本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而且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更为适用,但对心脏传导阻滞、哮喘、6慢阻肺和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禁用。切长期应用者不易突然停药,以免血压骤然上升。、3、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降压作用,可改善心室重构,减少心衰的在住院率及降低死亡率、明显延缓肾功能恶化。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者禁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干

8、咳。、5、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直接作用与血管紧张素型受体,因而阻断 Ang的血管收缩、水钠储留及细胞增生等不利作用较 ACEI 更完全更彻底。适应症和禁忌症与ACEI 相同。目前主要用于有 ACEI 适应症又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的患者。、6、 受体阻滞剂:选择性阻滞突触后 1 受体而引起周围血管阻力下降,产生降压效应,代表性制剂为哌唑嗪。主要优点为可以使血脂降低,对胰岛素抵抗、前列腺肥大也有良好作用。主要不良反应为直立性低血压4、降压药物的选择、1、合并心力衰竭者,宜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2、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宜选用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阻滞剂。7

9、、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4、心肌梗死后患者可选择无内在交感活性的 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5、伴有脂类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用 受体阻滞剂。、6、伴妊娠者,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选用甲基多巴。、7、合并支气管哮喘、抑郁症患者不宜用 受体阻滞剂:通风患者不宜用利尿剂;合并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不宜用 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期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总之,高血压病的治疗绝不是单纯降低血压,治疗的目标是防治心脑血管损害,减少并发症,

10、降低死亡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概述】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异常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以急性上腹痛和血清胰酶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分型按病理分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轻型胰腺炎症状轻,表现为胰腺水肿、病情自8限、预后良好。约有 10%-20%的患者进展为重型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出血、坏死,可并发全身炎症反应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临床表现】1、 急性轻型胰腺炎: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常发生在饱餐、高脂餐饮及饮酒后,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多数患者可出现中等程度的发热,少数可有轻度黄疸。

11、一般 3-5 天症状可以缓解。2、 重症胰腺炎:如果腹痛、发热症状持续不缓解,应警惕重症胰腺炎的发生。患者随病情加重,可出现腹水,麻痹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血压下降乃至休克。还可出现各种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包括胰内或胰周积液、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形成、胰腺腹膜炎等。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脏器。、1、神经系统:重症胰腺炎可出现神经症状,称为“胰性脑病”。主要表现为烦躁、瞻望、幻觉、定向障碍、甚至昏迷。、2、呼吸系统:急性胰腺炎的肺和胸膜病变表现多样,患者可因腹痛导致呼吸变浅、膈肌抬高,还可出现胸痛、气急、咳嗽等症状。胸腔积液又称“胰性胸水”。两侧均可见,但左侧居多,严重者发生重度呼吸困难,

12、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9、3、循环系统:重症胰腺炎时心脏并发症很多,包括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包积液,甚至造成猝死。、4、肾脏表现:急性胰腺炎可以导致肾脏损害,表现为少尿。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肾功能衰竭则少见。、5、其他:急性胰腺炎可以引起一过性血糖升高及糖耐量异常,随病情好转可以恢复。还可以出现脾静脉血栓形成、脾包膜下血肿等。皮肤表现常发生在少数无痛性胰腺炎,可以作为首发症状,主要为脂肪坏死,见于皮下脂肪、腹膜后组织、胸膜、纵膈、心包等处。【诊断要点】1、 症状:急性起病,突发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等,多与与酗酒或饱餐有关。2、 体征:腹部体征主要是上腹压痛,

13、多位于左上腹,也可为全腹深压痛。重症可出现明显肌紧张。有胰性腹水时腹水征阳性。并可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胰腺周围积液、胰腺脓肿、假性囊肿形成时上腹可扣及包块。麻痹性肠梗阻可出现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腰部皮肤蓝棕色斑“Grey-Turner 征”及脐周蓝色斑“Gullen 征”,仅见于病情严重者,发生率极低。3、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01、 血淀粉酶升高:对诊断很有意义,但其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并不平行。2、 血脂肪酶升高:敏感性与淀粉酶相当,但特异性优于淀粉酶,其临床应用逐渐普及。3、 白细胞计数: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并可出现核左移。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水平可出现异常

14、。4、 尿淀粉酶:作为急性胰腺炎辅助检查项目。、2、影像学检查1、 X 线检查:胸片检查可有膈肌抬高,肺不张,胸腔积液及肺实变,腹部平片可有肠梗阻的表现。2、 超声:腹部 B 超常常由于气体干扰使胰腺显示不清楚,但有助于判断是否有胆结石、胰管扩张、腹水。3、 腹部 CT:CT 检查对胰腺病变程度(特别是重症胰腺炎)的判断、并发症的出现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治疗方案及原则】(1)内科治疗1、 禁食、胃肠减压。2、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的混乱。3、 镇痛:常用 654-2 和度冷丁肌注,一般不用吗啡,因有可能使 Oddi 括约肌压力增高。4、 抗生素治疗:目的是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止病情

15、恶11化。5、 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H2 受体阻滞剂及生长抑素类药物。6、 胰酶抑制剂:多在发病早期应用。主要有加贝酯、抑肽酶。7、 中药:大黄对急性胰腺炎有效。、3、外科治疗1、 不能明确诊断的急腹症患者需要考虑剖腹探查。2、 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形成。持续肠梗阻、腹腔内出血、可疑胃肠道穿孔等腹部并发症出现时,需要手术治疗。肝硬化肝硬化【概述】肝硬化是指各种病因所致的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破坏及假小叶形成。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结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如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门脉高压症(食管胃低静脉曲张、脾脏大及脾脏功能亢进),晚期则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等,部分病人可发生原发性肝细12胞癌。肝硬化的病因多样,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化学性肝损害(酒精性、药物性及其他化学毒物所致)、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遗传代谢性等。在我国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酒精性肝硬化也有明显增高趋势。【临床表现】1、 临床症状和体征:肝硬化一般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往往起病缓慢,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