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绰的以玄对山水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06839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6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孙绰的以玄对山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孙绰的以玄对山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孙绰的以玄对山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孙绰的以玄对山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孙绰的以玄对山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孙绰的以玄对山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孙绰的以玄对山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简介: 熊红菊( )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魏晋南北朝文学、 哲学与文献学; 刘运好( )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魏晋南北朝文学、 哲学与文献学.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 晋宋佛教与山水文学” ( 项目编号:S K ) 的阶段成果, 本文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项目资助.学术界(月刊)总第 期, A C A D EM I C SN o N o v 论孙绰的“ 以玄对山水”熊红菊,刘运好(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 摘 要 孙绰所提出的

2、“ 以玄对山水” 美学命题, 在理论内涵上, 既融贯玄释, 又贯穿于山水创作之中, 从而沟通了人生哲学、 宗教情怀与文学创作.具体地说, 一是吸收了郭象的“ 适性逍遥” 的玄学思想, 形成出处同归的人生哲学; 二是接受了支遁的“ 即色游玄” 的佛学思想, 表达离尘绝俗的宗教情怀; 三是融合玄释, 模写山水, 构建了“ 山水悟理化情” 的结构模式. 关键词 孙绰; 以玄对山水; 郭象; 支遁D O I: /j i s s n 孙绰乃东晋著名玄言诗人, 其碑文和赋在当时也堪称翘楚, 与许询“ 并为一时文宗” .且于佛教“ 禀志归依, 措心崇信” , 与名僧竺道潜、 支遁等过从甚密, 因此写下很多佛

3、教的文章, 如 喻道论 名德沙门论目 名德沙门赞 道贤论 等.明张溥认为, “ 东晋佛乘文人, 孙兴公最有名. ”也就是说, 玄释兼修是孙绰思想的基本特点.因此, 孙绰所提出的“ 以玄对山水” 美学命题, 在理论内涵上, 既融贯玄释, 又贯穿于山水创作之中, 从而沟通了人生哲学、 宗教情怀与文学创作.具体地说, 一是吸收了郭象的“ 适性逍遥” 的玄学思想, 形成出处同归的人生哲学; 二是接受了支遁的“ 即色游玄” 的佛学思想, 表达离尘绝俗的宗教情怀; 三是融合玄释, 模写山水, 构建了“ 山水悟理化情” 的结构模式.这些方面恰恰是学界研究所忽略之处, 故本文不揣谫陋, 论述如下.一、 “ 以

4、玄对山水” 与郭象的“ 适性逍遥” 论“ 以玄对山水” , 见于孙绰 庾亮碑文 : “ 公雅好所托, 常在尘垢之外.虽柔心应世, 蠖屈其迹, 而方寸湛然, 固以玄对山水. ” ( 世说新语容止 刘孝标注引)碑文赞扬庾亮, 既能“ 柔心应世” , 也能“ 以玄对山水” , 在不离世俗中, 又超然世俗.从玄学上说, 这种人生态度, 正是郭象所主张“ 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 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的玄学人生观.因此, “ 以玄对山水” , 就是在山水审美之中体玄悟道, 从而化解仕与隐的矛盾与纠结之情, 形成出处同归的人生哲学.“ 屡借山水, 以化其郁结” , 是孙绰化解仕与隐矛盾、 纠结的有效途径.

5、其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曰:古人以水喻性, 有旨哉斯谈! 非以停之则清, 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 物触所遇而兴感, 故振辔于朝市, 则充屈之心生; 闲步于林野, 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 邈已远矣; 近咏台尚, 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 思萦拂之道, 屡借山水, 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 当百年之溢.以暮春之始, 禊于南涧之滨, 高岭千寻, 长湖万顷, 隆屈澄汪之势, 可为壮矣! 乃席芳草, 镜清流, 览卉木, 观鱼鸟, 具物同荣, 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 齐以达观, 决然兀矣, 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 耀灵纵辔, 急景西迈, 乐与时去, 悲亦系之, 往复推移, 新故相换, 今日之迹,

6、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 谅歌咏之有由.这篇诗序集中反映了孙绰对于做官( “ 振辔于朝市” ) 与归隐( “ 闲步于林野” ) 的矛盾和纠结.开篇感叹古人以水喻性的深意, 乃在于水随物赋形, 人的感情也会因为遭际不同而发生改变.所以做官容易产生得意忘形之心, 归隐又会导致孤单寂寞之志; 徘徊在“ 仰瞻羲唐” ( 远古伏羲和唐尧) 与“ 近咏台尚” ( 东汉隐士台咚和尚长)的暧昧不明之中, 寻求解决的方法, 那就是“ 屡借山水, 以化其郁结” , 即屡次凭借游放山水, 来化解心中难以排解的仕与隐的矛盾与纠结.“ 山水” 之所以能够起到“ 化其郁结” 的作用, 原因在于“ 以玄对山水” 中能够体悟

7、到人生哲理.这里体悟到的哲理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 具物同荣, 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 齐以达观, 决然兀矣, 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 , 在观照山水之万物同荣咸畅之中, 感悟到万物齐一、 决然浑融的宇宙运化、 物我同一的存在状态, 从而消解了人生出处、 荣辱的差异性; 第二层是“ 耀灵纵辔, 急景西迈, 乐与时去, 悲亦系之, 往复推移, 新故相换, 今日之迹, 明复陈矣” , 即时间易逝, 快乐与悲伤都随之而去, 在“ 往复推移, 新故相换” 的辩证认知中, 感悟到事物存在的相对状态,从而消解了人生悲喜、 新旧的差异性.综合这两点, 即可看出, 孙绰的“ 以玄对山水” 是在自然山水之中体悟

8、到庄生的相对主义的存在哲学, 在泯灭万物差异性中, 化解了仕与隐的矛盾与纠结之情, 形成出处同归的人生哲学.孙绰“ 焉复觉鹏鷃之二物” 的无差别认知, 实际上是建立在鲲鹏、 尺鷃均为自论孙绰的“ 以玄对山水”性逍遥的基础之上, 显然是吸收了郭象的“ 适性逍遥” 的玄学思想. 世说新语文学 刘孝标注引向子期、 郭子玄 逍遥义 曰:夫大鹏之上九万, 尺鷃之起榆枋, 小大虽差, 各任其性.苟当其分, 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 同资有待, 得其所待, 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 为能无待而常通, 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 不失, 则同于大通矣.郭象 庄子逍遥游 注又曰:夫质小者所资不

9、待大, 则质大者所用不得小矣.故理有至分, 物有定级, 各足称事, 其济一也.苟足于其性, 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 小鸟无羡于天池, 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 逍遥一也.郭象认为, 从“ 质” 上看, 大鹏和尺鷃虽然有“ 小大” 之分, 但乃由物理所决定, 只要顺乎自然之性, 则都足以逍遥; 万物虽同有所依待, 却又不失其所待的本然之性,则通于大道.故“ 小大虽殊” , 荣愿均同, “ 逍遥一也” .而圣人能够冥合于万物之性, 遵循自然运化, 故“ 虽在庙堂之上, 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世岂识之哉! 徒见其戴黄屋, 佩玉玺, 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 见其历山川, 同民事, 便谓足以憔悴其神

10、矣; 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 ( 郭象 庄子逍遥游 注)郭象以足性逍遥为前提, 在消解了身居庙堂和隐逸山林的差异性的同时, 也消解了仕与隐的矛盾性和差异性.从而与孙绰所提倡的东晋名士“ 和以醇醪, 齐以达观” 的世俗人生哲学, 构成了深刻联系.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孙绰的“ 以玄对山水” 的出发点, 郭象所论圣人“ 虽在庙堂” , 却“ 无异于山林” , 而孙绰所论则是虽在山林, 却无异于庙堂, 着眼点虽有不同, 但都消解了出与处的差异性, 从而亦化解了当时名士徘徊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与纠结, 以出处同归为人生哲学的基点.当然, 孙绰对于仕与隐的态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孙绰少年时代信

11、奉老庄之道, 以隐为主. 晋书孙绰传 曰: “ 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 游放山水, 十有余年, 乃作 遂初赋 以致其意.尝鄙山涛, 而谓人曰: 山涛吾所不解, 吏非吏, 隐非隐, 若以元礼门为龙津, 则当点额暴鳞矣. ”又 遂初赋叙 曰: “ 余少慕老庄之道, 仰其风流久矣.却感於陵贤妻之言, 怅然悟之.乃经始东山, 建五亩之宅, 带长阜, 倚茂林, 孰与坐华幕击钟鼓者同年而语其乐哉!”( 世说新语言语 刘孝标注引)之后孙绰由隐而仕, 曾在庾亮、 殷浩、 王羲之手下做过官, 这一时期的思想受郭象的玄学主导, 主张出处同归.如: 难谢万八贤论 : “ 体玄识远者, 出处同归. ”

12、( 世说新语文学 刘孝标注引) 刘真长诔 : “ 居官无官官之事, 处事无事事之心. ” ( 晋书刘惔传 ) 桓玄城碑 : “ 俯仰显默之际, 优游可否之间. ” ( 文选傅季友为宋公修张良庙教 李善注引) 与此同时, 那些游走于世俗与玄学的名士就成了孙绰赞颂的对象, 如 赠温峤学术界 学者专论诗 : “ 既综幽纪, 亦理俗罗.神濯无浪, 形浑俗波” ; 与庾冰诗 : “ 形与务动,志恬道味” ; 赠谢安诗 : “ 仰咏道诲, 俯膺俗教” 等, 指出他们在世俗和玄学两个方面都能游刃有余.这里“ 幽纪” “ 道诲” “ 道味” 都是指的老庄之道; 而“ 俗教” “ 俗罗” “ 务” 都是指的“

13、市朝” 之俗务.而“ 以玄对山水” , 即“ 以超脱尘垢之心对山水,从中悟道” , 面对高岭、 长湖、 芳草、 清流、 卉木、 鱼鸟等山水景物, 领悟玄学家自然同于名教的人生哲理.综上, 孙绰的“ 以玄对山水” 吸收了郭象的“ 适性逍遥” 的玄学思想, 形成出处同归的人生哲学.魏晋之际注 庄子 的有几十家, 其中“ 惟子玄( 郭象) 所注, 特会庄生之旨, 故为世所贵” ( 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 ) .明代何良俊 何氏语林 卷十六记载: “ 王长史问孙兴公: 郭子玄定何如? 孙曰: 词致清雅, 奕奕有余, 吐章陈文, 如悬河泻水, 注而不竭. ” 孙绰如此推崇郭象, 接受郭象玄学思想的影响也是

14、情理之中.二、 “ 以玄对山水” 与支遁的“ 即色游玄” 论孙绰的“ 以玄对山水” , 不仅吸收了郭象的“ 适性逍遥” 的玄学思想, 而且也接受了支遁的“ 即色游玄” 的佛学思想.支遁渡江之后, 孙绰不仅与之游弋山水, 最重要的是, 他还常常参与名士与高僧雅集, 与支遁论难佛理. 世说新语文学 曰: “ 有北来道人, 好才理, 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 讲 小品 .于时竺法深、 孙兴公悉共听此道人语, 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 辞气俱爽.此道人每辄摧屈.孙问深公: 上人当是逆风家, 向来何以都不言? 深公笑而不答. ” 南北高僧以玄言清谈的方式共论佛理, 孙绰也侧身其间, 不仅用心听讲, 而且“

15、屡设疑难” , 并对竺法深默然无语殊不可解, 可见其对佛理论难热情的高涨.因为支遁不仅精通佛学, “ 雅尚 庄 老 ” , 而且用佛学重新解读了 庄子逍遥游 , 并能“ 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 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后遂用支理. ” 在向、 郭之外又树立了一座高峰.无论从玄学抑或佛学的角度上说, 支遁都是一位引领风气的名士兼高僧.因此, 孙绰为之折腰, 其 道贤论 喻道论 都对支遁予以极高评价:“ 支遁、 向秀, 雅尚 庄 老 .二子异时, 风好玄同矣. ” ( 道贤论 )“ 支道林者, 识清体顺, 而不对于物.玄道冲济, 与神情同任.此远流之所以归宗, 悠悠者所以未悟也. ” ( 喻道论 )以支遁比之向秀, 并以“ 二子异时, 风好玄同” , 论二人思想倾向的一致性; 又以“ 玄道冲济, 与神情同任” , 评价其神通于玄远之道, 情任于慈度众生.评价不可谓不高.受支遁的影响, 孙绰的思想经历了由郭象玄学走向支遁佛学, 并最终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