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63071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8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科学进展 2009, Vol. 17, No. 2, 390395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390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 郭少聃 何金莲 张利燕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沙 410081) 摘 要 Gray 的强化敏感性理论尝试从人类神经生理机制的角度来解释人格差异。该理论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些子系统,分别对奖励和惩罚的刺激信号敏感,并通过强化效应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动机。目前研究者已开发出强化敏感性的测量方法,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理论的局限逐渐暴露出来。针对这些局限,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 (1)用生理指标来验证理

2、论假设; (2)探讨反映强化敏感性的特质; (3)考察认知因素与生物因素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强化敏感性;行为趋近系统;行为抑制系统 分类号 B848 1 引言 人格的生理机制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古希腊哲学家 Empedockles 的“四根说” ,Hippocrates 的气质体液说等,可以看成是对人格生理机制进行的最早探索。但这些理论大多停留于思辩阶段,缺少科学的实证研究。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生物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进步,为科学的人格心理生理学发展带来了机遇。Eysenck 于 20 世纪60 年代末提出了唤醒理论,通过实证方法探讨了人格特质维度与神经生理系统的关系。该

3、理论认为,外倾性人格特质反映人们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反应阈限的差异, 由于上行网状系统与皮层唤醒状态有关,因此外倾者和内倾者有不同的皮层唤醒水平;而神经质人格特质则与边缘系统的唤醒有关。几乎与此同时, 曾在 Eysenck 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的 Gray 通过一系列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在整合 Mowrer 的两因素学习理论和 Konorski 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敏感性理论。这一理论假定在神经系统中存在两个独立的子系统,分别对奖励和惩罚的信号敏感,并通过强化效应来调节人们的行为。随后的实证研究发现,在解释某些现象(如神经症形成过程中的强化效应)时,强化敏感性理论比唤醒理论更具有说服力

4、,因此该理论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经 Gray 等人 30 多年的理论澄清和实证检验工作,目前强化敏感性理论已发展成为人格心理生理学研究领域内最受关注的理论范式之一收稿日期:2008-06-16 通讯作者:张利燕,男。E-mail: (Corr , 2004) 。 2 强化敏感性及其神经生理基础 2.1 强化敏感性的概念 Gray 的理论认为,强化敏感性是指个体在呈现强化刺激物时的反应性,即所引发的行为、情绪以及动机的改变趋势和改变程度 (Smillie, Pickering, HE Jin-Lian; ZHANG Li-Ya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Hun

5、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 Grays reinforcement sensitivity theory attempted to explai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personality through human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This theory argued that, some subsystems, assumed to come from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ere sensit

6、ive to signal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stimuli respectively. These subsystems were also assumed to modulate peoples behavior and motivation by their reinforcing effects. To test this theory, several measurements about reinforcement sensitivity were developed, and associated empirical studies were co

7、nducted. However, some defects were found around this theory. To remedy these defect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future studies should be devoted: (1) to verify the theory hypotheses by mean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2) to explore some appropriate personality traits which represent the reinforcement sensitivity; and (3)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gnitive and biological factors. Key words: reinforcement sensitivity; 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 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