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粒做出大文章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5381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米粒做出大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米粒做出大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米粒做出大文章(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徐志雄 电话: 7727162 传真: 7709119排版: 徐 霞 校对: 邰雅麟4 专 版创客故事汇 系列之五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 常德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处协办常德市优秀教师 常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风采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工作时, 他就会忘掉自我; 当一个人常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 他就会忘掉 自我; 当一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时, 他更会忘掉自 我。只有达到 “忘我” 境界, 才能高效工作, 自主工作, 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才能在他人心目中有更高的 自我。这是津市市翊武中学副书记、 副校长毕怀忠的 寄语。 “怎样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2、? ” 回忆起2013 年 1月的校长竞聘, 毕怀忠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面 试题。参加竞聘前, 他是新州镇中学的副校长, 还兼 任2个毕业班的体育教学。 说实话,“干体育” 出身的毕怀忠当时是抱着试试 看的态度参加竞聘的。然而, 包括津市市委常委张海 卿、 副市长李阳在内的评委却对这个 “大个子” 在面试 中的表现赞不绝口。多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从教 经历让他对此阶段的教育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 谙于胸, 而几年的中学副校长经历让他能够以更广的 视角看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存在的某些问题。 毕怀忠认为, 这是他能够从众多参与竞聘的优秀校长 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而事实上, 这道几年前的面

3、试题, 也成为了毕怀 忠这些年一直在努力书写的答卷。“一所学校的生命 和活力源于学生, 学校是为学生成长的需要而建的, 学校应该成为 最愿关爱孩子、 最会亲近孩子、 最能发 展孩子 的快乐家园。在办学过程中, 我们要把孩子 放在核心位置, 所有的教育活动、 教育场景都要因孩 子而生。 ” 然后,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背 景下,“农村教育空心化” 如同乌云般笼罩在田野, 农 村学校优质生源流失严重,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作为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该何去何从? “如果秋天没有收获金黄的麦浪, 那就问问春天 播种了什么? ” 这是毕怀忠在某次全乡教师大会上说 的一句话。这位 “大块头

4、” 校长有自己的一套, 也知道 用点点滴滴的努力来走出困境。 在翊武中学, 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堪称一绝, 既 凝聚了人心, 又丰富了校园文化。每月都有一次全员 参与、 全程参与、 人人都会的教职工活动; 重视乡村学 校少年宫兴趣小组建设和大课间、 阳光体育、 跑操等 活动的开展; 组建德育类、 体育类、 文艺类、 书画类、 英 语口语交际、 电脑制作、 十字绣等多个兴趣小组; 开展 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评比活动, 充分利用空间, 师生 合作精心设计, 让 “每一面墙” 成为 “无声的导师” 。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道路十分漫长, 也十分艰 辛。要做一个有智慧的思者、 善实践的行者, 不断从 困

5、境中走出来。 ” 从教 28年的毕怀忠觉得自己一直在 路上, 这位屡获殊荣的 “大个子” 校长依旧踌躇满志。毕怀忠: “大块头” 有大智慧常德晚报记者 刘凌人物档案:浦艺, 1976年出生, 因家境贫困, 曾在外打工17年, 返乡创业后开农资经营店, 与种植大户合作时发现商机, 流转田地 400多亩, 成为临澧县艺龙家庭农场主。图为浦艺和他的家庭农场收获的再生稻。在乡村, 出门打工是常态, 没有几个人愿意种田, 因为种田赚不 了几个钱。但临澧县四新岗镇雨台社区的浦艺外出打工17年, 成为 “打工皇帝” 后却毅然选择回到乡村建立起了再生稻谷生产基地, 年 利润近60万元。他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6、创业从普通的打工生涯开始眼前这位皮肤黝黑、 身板结实的中 年男子就是浦艺, 今年41岁的他早年因 家境贫困、 父亲去世过早, 高中未毕业 就挑起生活重担。1994年, 他跟随别人 到海南省 “淘金” 。由于受教育程度等 方面的影响, 初到海南的浦艺在建筑工 地找了份工作, 开始了打工生涯, 每天 肩挑手提, 全凭力气挣钱。“那是打工生 涯中最苦的日子, 吃着比石头还要硬的 馒头, 与20个工友挤在只铺有凉席的通 铺上, 夏热冬凉的日子确实难熬。 ” 从那 时开始, 他就暗暗下决心, 自己一定要 努力过上好日子。 2003年, 浦艺夫妻俩拿出多年的打 工积蓄投资, 在广东东莞开了一家湘菜 馆,

7、生意还不错,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 到 2011 年。考虑到孩子读书及照顾长 辈的需要, 浦艺回到自己的家乡。回乡创业尝试种植 “良心稻”回到家乡的浦艺开了一家农资经 营店。他发现家乡许多责任田地因承 包者外出打工而无人耕种, 有些良田变 成了林地, 甚是可惜。2013 年, 浦艺去 外地考察时了解了再生稻的收益。他 琢磨着, 是不是流转些土地, 尝试规模 种植再生稻?这一年, 他毅然放弃农资 经营生意, 流转 40 亩土地, 开始再生稻 试种, 迈开了种粮大户的第一步。当 年, 便初获成功。2014 年, 浦艺一口气流转田地 400 多亩, 注册成立了 “临澧县艺龙家庭农 场” , 并购置了耕

8、整机、 收割机、 拖车、 机 动喷雾器、 烘干机等机械设备 50 多台, 牵头组建了临澧县腾达农机专业合作 社。为了让水稻卖出好价钱, 浦艺每年 都去湖南农大、 省隆平高科取经, 按照 “品种调优、 生产绿色” 的发展思路, 从 育苗到插秧, 从插秧到管理, 进行了全 程改造, 使得再生稻二茬亩产能达到 200公斤左右。 “再生稻第二茬生长期间是不需打 任何农药, 所以再生稻产量不高, 是一 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健康大米。 ” 浦艺 在稻田里建起了农产品溯源系统, 让顾 客对再生稻生长一目了然。他介绍, 再 生稻生长周期长于一般水稻品种, 所以 口感及营养要好于一般水稻品种。为 提高艺龙家庭农场的市场竞争力, 增加 产品的附加值, 浦艺注册了品牌商标 “艺垄大米” 。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仅去年, 浦 艺农场就生产稻米 30 多万斤, 销售 30 多万斤, 利润近 60 万元, 辐射带动周边 乡镇 170 多名农户种植再生稻 4500 多 亩。其加工生产的 “艺垄稻米” 晶莹剔 透, 香润可口, 远销长沙、 深圳等多个 城市, 深受好评。谈及下步打算, 浦艺 坚定地说, 将兴建规模化稻米加工厂, 开发以再生稻为主的土特产, 发挥示 范带动作用, 带领乡亲实现更大的致 富梦。浦艺:“小米粒” 做出 “大文章”常德晚报记者 曾玲 实习生 杨羽莎 通讯员 王波 陈力 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