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575010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权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摘要:本文通过分享某上市公司(文章中简称A公司)运用岗 位胜任力模型在培训体系构建上的成功经验,探讨如何构建精 细化的培训体系,满足公司不断发展对人员能力的需求。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模型 精细化 培训体系 构建 一、前言 A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 中心,拥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取得国家授权专利200余 项,承担10多项国家“863”和“国家火炬”计划等重大

2、科研 项目。公司的快速发展源于技术的创新,源于精益生产及管理 的追求,也源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公司始终坚信人力资源是 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梯队建设是企业的 头等大事,多渠道鼓励员工“终其一生,学习一生”,保证员 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其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 重要性不言而喻。A公司在过去的两年持续将精益管理的思想 运用于培训体系的建设。2010年到2012年,A公司总共开发了1 09门内训课程,118名内训讲师,人均培训课时从36小时增加 到60小时。在以往的课程及讲师开发中,我们以行政管理、工 程技术、营销贸易、技能员工四大职业通道作为课程体

3、系、师 资队伍建设大的方向。然而,精细化的管理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效果的达成要求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针对具体的 岗位甚至具体的个人,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精 细化的培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岗位胜任力模型解析 岗位胜任力模型,也叫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简单来说,岗位能 力素质模型是指承担某一特定的职位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特征要素的总和。能力素质也叫胜任力,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 戴维麦克里兰提出,他把能力素质模型划分为五个层次:知 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他认为,不同层次的能力 素质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不同。他把人的能力素质形象地描 述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也就是通常说的

4、冰山理论),知识 和技能属于海平面以上的浅层次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 动机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次的部分,也称为人的潜能 部分。 研究表明,真正能够把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区分开的是深层次 的部分,但这部分较难评价和培养。在人员测评工具的帮助下 ,人力资源工作者应凭借潜能来挑选员工,再对其知识、技能 等素质施以相应的培训与开发,才能对员工素质的提升真正做 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对我们培训工作人员来说,要求我们 针对每个岗位所要求任职者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亦即岗位工 作规范,进行培训与开发。如图1所示,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 通过对该公司营销部门经理一职进行岗位胜任能力分析,得出 该岗位所要求任

5、职者具备的能力有应变能力、观察能力、表达 能力、市场分析能力、逻辑计算能力、客户开发能力、组织协 调能力、人才开发能力、团队建设能力9种。那么首先,针对 这个岗位,我们就可以设置和开发这9门课程,并对这个岗位 的人员施以相应的培训。其次,针对具体从事该岗位的某个人 ,比如图中的张三,其市场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建 设能力3种能力均未达到岗位所要求的水平。那么对张三来说,需进行的培训项目应该是3种,而不是9种。这就是岗位一般 需求与员工个体需求的区别。在实际工作中,岗位能力素质模 型指导我们根据各个岗位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再针对个人选 择岗位培训课程中具体的培训内容。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

6、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方向,是将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 工具。 三、培训体系的内涵 培训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 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 发的系统模型,可以被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 1.培训制度层面 制度是基础。制度层面涉及企业培训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制度及 管理办法,包括培训经费使用与管理制度、内训师开发与管理 制度、内部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等等。 2.培训资源层面 企业培训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内部讲师及内部课件,其他的 包括培训场地、电脑等硬件设备。 3.培训运作层面 是指从培训需求、培训预算、培训计划

7、、培训实施到培训评估 的整个培训开发流程的运作层面,主要是从实践的角度来阐述 培训机构的工作内容与流程。 将岗位胜任力模型应用于培训体系构建的各个环节,使得培训 课程更加精细化,培训内容更加具体化,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化 ,培训效果更加定量化,由此得出精细化的培训体系。 四、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 A公司大致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 体系。 步骤1:工作分析。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应用需要我们对每个典 型岗位进行工作分析,重点分析能胜任岗位的关键因子进行建 模,确定每个岗位所需的胜任力特征。确定胜任力特征的方法 可以选择研究工作绩效优异的员工。A公司在前期通过对表现 优

8、秀的员工进行调研,再结合专业小组讨论的结果,初步确定 了40个典型岗位族的胜任力特征,并由此建立了40个典型岗位 族的岗位发展课程体系。 步骤2: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培训资源开发。包括培训课程开发 以及内部讲师开发。 步骤3:培训制度支持。制度是前提也是后期效果的保障。在 岗位建模以及体系运作中,需要相关的制度来指引和导向,在 效果达成之后,更需要形成管理制度来固化,保障岗位胜任力 模型应用的效果。因此制度在整个体系构建过程中是不断产生 和更新的,它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起点,也是一个效果固化的终 点。 为了便于系统理解,我们从培训体系的三个层面进一步来阐述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1.培训制度层面 培

9、训制度是培训活动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原则。为保障岗位胜任 力模型应用效果,A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 (1)推行分层级管理机制。分为公司级、事业部级、部门级三个层次开展,将综合型培训与专业型培训相结合。比如新进 员工培训,由公司组织企业文化、行为规范、质量意识、人力 资源等综合型培训,事业部组织安全意识、员工违规违纪处罚 管理办法、产品介绍等具有事业部特点的综合型培训,最后由 所在部门组织上岗培训。分层级管理机制的推行保障了岗位胜 任力课程的有效培训。 (2)制定内部讲师管理办法、岗位课程开发管理办法 。内部讲师管理办法对内训师的选拔以及讲师资格进行 了约束,从学员满意度和讲师负荷两个维度

10、进行维持资格的定 量化考核。岗位课程开发管理办法对内部课程开发指引了 方向。 (3)多渠道拓宽培训途径。A公司除内部培训、外出培训、委 外培训(外请讲师)途径外,注重传统培训与现代网络媒体的 对接,引进了E- Learning技术,它允许学员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与学习课程,有 利于学员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培训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利于提高个人短板,满足动态的、个性化的 培训需求。网络商学院的启动刚好满足了精细化的培训课程体 系的载体要求。 2.培训资源层面 (1)建立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为构建 精细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力度,提升员工岗 位胜任能力,

11、满足员工基于岗位的一般需求以及能力提升的个 性需求,A公司根据现有职业发展通道和实际情况,确定了40 个典型的岗位族,例如行政管理通道,可以分为招聘、培训、 薪酬、行政、党群、资产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会计、销售管理 会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市场管理 、工段长和班组长等14个典型岗位。每个岗位按照能力等级要 求,以职业素养类、通用技能类、专业技能类分类设置课程(每一类设置3- 5门课程),形成从初级师级/初级技工到高级师级/高级技师 的培养方案。具体操作上,首先,我们对目前已经开发的内训 课程设置了课程代码(N1- N65)。其次,由指定的工作小组成员组织讨论并确定具体岗 位

12、及层级所需培训课程。举例来说,行政管理通道的培训岗位 可设置课程如表1。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我们紧密联系岗位 所需能力来设计培训内容,参照了公司职业发展等级任职资格 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对于内部已开发的课程,我们参照内部课 程代码填写,对于内部尚未开发的课程,我们尽量在操作层面 上根据工作实际细化课程名称,并将其作为公司后续课程开发 的方向。如填写示范中列举的培训岗位,按照公司职业发展体 系任职资格结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预备管理师、初级管理师 需要参加的培训课程可以设置为:入职培训(N1)、部 门级安全培训(N2)、岗前培训(工作内容、业务流程) (N4)、公文写作(N5)、PPT制作(N6)、

13、OFF ICE办公软件、培训管理。N1、N2、N4、N5、N6是内部 已开发的课程,OFFICE办公软件、培训管理可以作为 新课程开发的方向或培养内容。 (2)全员参与,建立基于岗位发展的内训师开发模式。在以 往的内训师开发中我们也是以行政管理、工程技术、营销贸易 、技能员工四大职业通道作为大的选拔方向,然而,精细化的 管理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课程需要精细化,培训讲师 也需要是来自各个岗位上的精英。2011年,A公司基于岗位胜 任能力的需求分析,建立了第一期岗位发展培训课程体系,这 个体系的建立为内训课程的开发和内训师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在后续的内训课程开发和内训师的选拔上,我们将以岗位

14、发展 为方向,面向公司所有岗位骨干选拔内训师,开发岗位发展课 件,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加强自我学习,有意识地归纳、总结所掌握到的知识和经验并进行分享,促成学习型 组织文化氛围的形成。 (3)定量考核,创新内训师管理模式。数据统计,A公司118 名内训师,人均授课不到3小时/年。在对今年上半年高级以下 等级内训师考核中发现,有40%的内讲师今年内尚未授课。此 外,相当一部分内训师能力得到提升后会被提拔到核心业务岗 位,因工作繁忙就退出了培训工作,使得队伍长期保持新人较 多、有经验和实力的内训师较少的局面,造成了资源浪费。针 对上述情况,为有效开展公司内部培训,打造高效内部学校运 行机制

15、,公司把内训师纳入考核体系,制定了内部培训师管 理办法,从学员满意度和讲师负荷两个维度对内训师进行定 量化考核。内部讲师年度授课课时小于2小时、学员平均满意 度小于60%为考核不通过,年度积分排名前10%为优秀并给予一 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制定本办法,在授课质量和数量方 面对内训师进行了基本约束以维持讲师资格,提高了内训师授 课及提升授课技巧的意识。 3.培训运作层面 (1)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A公司培训需求分 析的重大进展在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应用。在年度培训计划 制定上,充分考虑到了岗位发展培训课程,并建立“内训学校 ”,编制内训师年度授课计划表,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最大

16、 程度上满足各个岗位的培训需求。 (2)完善培训效果评估。岗位胜任力模型不仅为培训体系提 供了培训需求,也提供了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员工能够胜任 岗位工作,达到岗位能力要求或者达到绩优者的表现,那么这 次培训项目就是成功的。目前A公司运用到的评估方法有反应 式评估、学习式评估、行为式评估、绩效式评估,前三种评估方式用的较多,绩效式评估方法目前用的较少,主要用在一线 员工技能提升,如产品合格率的提升上。 五、应用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培训体系取得的效果 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胜任力模型是对岗位说明书 的进一步科学细化。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培训体系是岗位 分析应用于员工培训的进一步深化。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重要意 义在于为员工培训课程开发与设置、内训师开发与管理以及培 训效果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启发了内训师管理上的创 新。纵观各类文献,在对内训师的管理上,培训和激励是企业 目前做得比较好也容易实施的。然而对内训师的评估与考核, 目前主要以定性考核为主,难以保证其科学、客观性。A公司 推行的内训师积分制考核是对内训师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