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介绍和相信说明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736361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介绍和相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介绍和相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介绍和相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介绍和相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介绍和相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介绍和相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介绍和相信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介绍和相信说明丙型肝炎病毒的介绍和相信说明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HCVRNA) ,目前可分为6个不同的基因型及亚型,如 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丙型肝炎病毒对一般化 学消毒剂敏感,高温加热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传播途径丙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几个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 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 染HCV。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

2、 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 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 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 血传播方式。2性传播: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 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4其他途径: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

3、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 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通常潜伏期2-26周,平 均50天;输血感染者潜伏期较短为733天,平均19天。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 抗-HCV阳性,3个月后约90%患者抗-HCV阳转。疾病病理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 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发病机制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 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 和细胞免

4、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对HCV的感染病程也有影响。发病病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 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疾病分类丙型肝炎在临床上可分为不同类型:1,急性丙型肝炎2,慢性丙型肝炎3,丙肝肝硬化临床表现1,急性丙型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 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 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 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

5、%的患者 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2,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 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 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 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3,丙肝肝硬化:感染HCV 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 患者会发生 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水,静脉曲张破裂 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可以并发某些

6、肝外表现: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性结膜角膜炎、扁 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可能是 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而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腹水腹腔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衰竭等表现。诊断鉴别辅助检查诊断丙型肝炎需要酌情做如下检查:肝功能:包括血清ALT,AST,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转肽酶等。 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丙肝病毒定量:血清HCVRNA,了解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 程度。 影像学:包括腹部肝胆脾彩超,了解肝脏有无慢性损伤.必要时行腹部增强CT或核 磁,

7、以了解病情损伤程度。肝脏瞬时弹性波扫描(Fibroscan):是一种无创检查可用于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评估。丙型肝炎患者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对于确定治疗 方案非常重要. 肝组织活检:仍然是评估患者肝脏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鉴别诊断依靠HCV病毒学检查可以鉴别。1-2疾病治疗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 RNA阳性的 丙型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 素PEG-IFN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 (standard of care,SOC) ,其次是普

8、通IFN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 用IFN。聚乙二醇(PEG)干扰素(PEG-IFN)是在IFN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 子,延缓IFN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 血药浓度。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蛋白酶抑制剂博赛匹 韦Boceprevir(BOC)或特拉匹韦Telaprevir(TVR) ,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三联治疗, 2011年5月在美国开始批准用于临床,推荐用于基因型为1型的HCV感染者,可提高治愈率。 博赛匹韦Boceprevir(BOC) 800m

9、g 饭后,每天三次(每7-9小时) ,或特拉匹韦 Telaprevir(TVR)750mg饭后(非低脂饮食) ,每日三次(每7-9小时) 。期间应密切监测 HCV RNA,若发生病毒学突破(血清HCV RNA 在最低值后上升1 log) ,应停用蛋白酶抑制 剂。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一)一般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1急性丙型肝炎: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比率, 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 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2慢性丙型肝炎: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

10、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 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 病毒治疗。3丙型肝炎肝硬化: 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 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 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 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FN治疗的不良反应,有 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二)特殊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1儿童和老年人:有关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经验尚不充分。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 示,IFN单一治疗的SVR率似高于成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好。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 患者原

11、则上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般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 对药物的耐受性、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全面衡量,以决定是 否给予抗病毒治疗。2酗酒及吸毒者:慢性酒精中毒及吸毒可能促进HCV复制,加剧肝损害,从而加速发 展为肝硬化甚至HCC,的进程。由于酗酒及吸毒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和SVR 率均较低,因此,治疗丙型肝炎必须同时戒酒及戒毒。3合并HBV或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会加速慢性丙型肝炎向肝硬化或HCC的进展。对 于HCV RNA阳性/HBV DNA阴性者,先给予抗HCV治疗;对于两种病毒均呈活动性复制者,建 议首先以IFN加利巴韦林

12、清除HCV,对于治疗后HBV DNA仍持续阳性者可再给予抗HBV治疗。 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尚需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合并HIV感染也可加速慢性丙型肝炎的进展,抗HCV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CD4+细胞计 数和肝组织的纤维化分期。免疫功能正常、尚无即刻进行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指征者,应首先治疗HCV感染;正在接受HAART治疗、肝纤维化呈S2或S3的患者,须同时给 予抗HCV治疗;但要特别注意观察利巴韦林与抗HIV核苷类似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包括乳 酸酸中毒等。对于严重免疫抑制者(CD4+阳性淋巴细胞2108/L),应首先给抗HIV治疗, 待免疫功能重建后,再考虑抗HC

13、V治疗。4慢性肾功能衰竭:对于慢性丙型肝炎伴有肾功能衰竭且未接受透析者,不应进行抗 病毒治疗。已接受透析且组织病理学上尚无肝硬化的患者(特别是准备行肾移植的患者), 可单用IFN治疗(应注意在透析后给药)。由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发生严重溶血,因此, 一般不应用利巴韦林联合治疗。5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HCV相关的肝硬化或HCC患者经肝移植后,HCV感染复发率 很高。IFN治疗对此类患者有效果,但有促进对移植肝排斥反应的可能,可在有经验的专 科医生指导和严密观察下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禁忌症干扰素绝对禁忌症有10个:1.妊娠2 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3. 未能控制的癫痫,4.未戒断的酗酒或吸

14、毒者。5.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6.失代偿期肝硬化7. 有症状的心脏病。8. 治疗前粒细胞1.0*109/L.9治疗前血小板50*109/L.10.器官移植者急性期(肝移植除外)干扰素相对禁忌症有6个: 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病史,未控制 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利巴韦林的绝对禁忌症有5个:妊娠,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血红蛋白病,HB80 g/L. 利巴韦林的相对禁忌症有3个: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冠心病,HB 100 g/L。抗病毒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一)IFN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甲状腺疾病、食欲减退、体重减

15、轻、腹泻、 皮疹、脱发和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等。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可在睡前注射 IFN,或在注射IFN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以减轻流感样症状。随疗程进展,此 类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2骨髓抑制:一过性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中性粒细胞 绝对数0.75109/L,血小板50109/L,应降低IFN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 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粒细胞绝对数0.50109/L,血小板30109/L,则应停药。对于 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治疗。3IFN可

16、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包括抗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和抗胰岛素抗体。多 数情况下无明显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糖尿病、 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银屑病、白斑、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 严重者应停药。4精神系统表现:可表现为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和精神病。其中抑郁是IFN治 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可从烦躁不安到严重的抑郁症。因此,使用IFN前应评估 患者的精神状况,治疗过程中也要密切观察。抗抑郁药可缓解此类不良反应。对症状严重 者,应及时停用IFN。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脏损害(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等)、 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视网膜病变、听力下降和间质性肺 炎等,发生上述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二)利巴韦林的主要不良反应利巴韦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溶血和致畸作用。1及时发现溶血性贫血:须定期做血液学检测,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网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