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余新城中学高三历史限时训练(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9728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大余新城中学高三历史限时训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大余新城中学高三历史限时训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西大余新城中学高三历史限时训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西大余新城中学高三历史限时训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大余新城中学高三历史限时训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大余新城中学高三历史限时训练(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第 1 页新城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 历史限时训练(一)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12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48 分)1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 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于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 。这一说法旨在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2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

2、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B.C.D.3族田义庄是宗族宗法制度的产物,肇始于北宋范仲淹创建的范氏义庄,明清时各地十分盛行。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 记载, 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表明族田义庄A.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B.在古代的存在有合理性C.有利于宗族内部平等D.是封建政府救济灾民的来源4宋史 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 州郡最要之任 ” , “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并且还有 个职责: “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

3、刺举以闻。” 由此可见,宋代通判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B.拥有对地方守臣的领导权和司法权C.资料不可靠,通判只在唐朝存在D.单独掌握地方军政财权5孟德斯鸠说: “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 含义的史实是A.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B.设置军机处C.废除丞相制度D.延续内阁制度6戴维 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写道:“ 雅典民主的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而义务也不是一个以维护公民个人

4、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来推行的。事实上,他们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 据此判断,在雅典A.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B.法律维护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C.城邦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权利受到限制7菲利普 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 如果说,罗马法 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 ?的大国的缘故。” 据此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A.罗马的扩张与各民族的融合B.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认同D.奴隶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8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 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

5、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 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这主要表明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9西方学者哈里斯感叹道:“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在读了古代的相关记述之后,就会很容易地得出如下结论: 雅典的法庭是在具有说服力的演说者的影响和控制之下,他们较少关注法律条文。 ” 这表明当时古代雅典A.缺乏明确的法律意识B.突出辩论在司法中的影响C.出现了集体暴政局面D.法庭注重民主程序的操作10“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

6、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 1800 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据此推测,作者认为1800 年以前世界贸易中心有可能是A.长安B.广州C.上海D.北京11“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 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12明宣德四年, 日本贡使附带朝贡中国物品中,明廷规定的给价,“ 苏木、硫磺每斤钞一贯(一千文 ), 红铜每斤三百

7、文。 ” 而按 “ 时直 (值)红铜每斤银六十文,苏木大者银八十文, 小者银五分。 ”这说明了中日贸易A.促进两国商品经济发展B.政治意义高于经济价值C.推动世界贸易活跃D.贸易形式取决与经济发展水平 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 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随着世代的交替, 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刘建军编

8、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 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 )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中央集权制 “ 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

9、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 说明 “ 制度的重新建构” 。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第 2 页| 第 2 页 (2)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 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周时的一“ 党 ” 约“ 五百家 ” 。后来人们把在朝堂之上因共同利益或主张结成的政治势力集团称为朋党。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朋党的存在且党争不断,如秦代吕(吕不韦 )缪(缪毒 )

10、之争,东汉钩党(外戚与宦官集团)之争,唐朝牛李党争,宋代熙丰、 元佑党争, 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对党争的评论也很多。孔子教导弟子“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韩非子更加反对朋党,认为结党营私足以亡国。北宋欧阳修说:“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王夫之更是尖刻地评判道:“ 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乃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摘编自王桐龄编著中国历代党争史等资料材料二为筹措军费以镇压苏格兰起义,1640 年专制君主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中,支持国王的一派称为“ 骑士党 ” ,

11、多为受到王室恩宠的大贵族,是坚定的国教信仰者;反对国王的一派称为 “ 圆颅党 ” ,主要由新贵族、乡绅及工商业者组成,大多由非国教徒组成。1660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次年召开了新一届议会,在这届议会中,英国近代两党的雏形“ 宫廷党” 与“ 乡村党 ” 开始出现。 1679 年 4 月召开的新一届议会中,沙夫茨伯里领导的乡村党获得绝对多数,敦促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政府不得随意逮捕或监禁任何人,这使得“ 反对派不必因为害怕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而遭到迫害了”,并且试图通过干预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案。针对这一法案,议会公开分裂,拥护这一法案的被对手称为“ 辉格党 ” ,法案的反对者被讥讽地称为 “

12、 托利党 ”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包含限制王权的13 个条款,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英国的政党政治随之兴起。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党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党争现象做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两党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同期中国相比,英国政党有何不同之处。15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 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

13、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材料二:时期人物主张6 世纪查士丁尼(东罗马帝国皇帝) 各民族一体遵守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终固定不变的。13 世纪阿奎那(意大利神学家) 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17 世纪早期格老修斯(荷兰思想家 ) 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会交往的感情就产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的缘故。17 世纪晚期洛克(英国思想家 ) 自然法的内容是人们都有保护自身生命、健康、 自由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如受到侵犯,就有报复、反抗的权利。18 世纪卢梭(法国思想家

14、 ) 国家制定的法律起源于社会契约,它是人民公意的体现。实行这种法律也即实行人人平等。(1)根据材料一,比较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异同。(2)阅读上表,分阶段概括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各个阶段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背景。(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史实第 3 页| 第 3 页高三历史限时训练(一)答案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从材料“ 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于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 可知,作者是在指出科举制的弊端,而不是四书五经的不足,也没有强调恢复科举制,故A、B两项错误;从材料“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

15、之感化” 可知 C 项正确; D 项说法片面,故排除。2.B 【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转筒车是唐朝的,三司使是宋朝的,木活字是元朝的,风力水车是明朝的。故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都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都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都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都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可知B 项正确,故选B 项。3.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族田义庄。族田义庄维系了宗族宗法制度下的血缘关系,有利于缓和宗族内部的土地问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故本题选B。族田义庄只是个人发起的

16、临时救济,并非社会保障体系,故不选A、D;宗族内部土地占有不是平均的,故不选C。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通判。根据题干信息“ 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可知,通判与守臣共同管理地方事务并监督地方官。故本题选A。通判和知州权力平等,故不选B;通判在宋朝设置,故不选C;D 说法明显不正确,故不选。5.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人物,中国正是清朝,“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指的是专制精神,军机处的设置标志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B 项最合题意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从材料 “ 但这些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 可知A 项错误; “ 法律维护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 项;从材料 “ 事实上,他们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 可知 C 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