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音乐对人生理及心理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论音乐对人生理及心理的影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音乐本体与人的生存、情感的关系1、音乐首先是一种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其通过时间展开,以声音作为媒介, 靠人的听觉来接收,这也是音乐与其它艺术的本质区别。 艺术的本质是表现的,其源自于生活而高于、抽象于生活。可以从艺术的起源看得,最初 艺术是与生活合在一起的,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艺术可以表现生活的本源和抽象的 存在。因此,再没有艺术学习基础的人,其前意识和潜意识都有艺术抽象的存在,也能够 受到艺术表现的感染,对于现代人,这个能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音乐在这些方面上也 不例外。 然而,音乐相对于一般的艺术形式而言,其擅长表现的方面是很独特的。首先,音乐的表 现是非直观的。人们看到
2、文字“鸟” ,定可以联系起鸟的形象;人们看见鸟的美术作品、摄 影作品等等,甚至看到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扮演鸟,受众都可以在大脑中投射出鸟的种种形 象。不过,音乐并不擅长来描述现实世界,其很难像之前所列举的事例那样来描述一个现 实世界的鸟。其次,音乐的表现是非言语性,它很难写实的、逻辑的来描述现实事物或者 一件事情,这样一来,就能让语言能力欠缺的人也有机会通过音乐来交流。 由于音乐在本体上的种种特殊性,决定了音乐擅长的表现对象和表现方式都是有自身的特 点和逻辑。音乐最擅长表现的是人的情感情绪和抽象的宇宙运行规律或抽象的人(小宇宙) 的生理存在规律。可以说,即使音乐试图表现现实事物、事件都是要经过人的
3、情感与感觉 作为中介来指向的,简单的说就是音乐心事物(事件) 。 音乐的表现是通过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来实现的。 生理层面的主要是听觉刺激,而听觉刺激的声音的源头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波,声波对人 生理的影响是有规律可循的,过低过高的频率(次声波、超声波) 、过快或过慢的节奏(嘈 杂的噪音或长时间不变的单音)和过高的振幅(音量过大)都对人有损害。声音不但是对 人有生理方面的影响,并且对其它的生物也一样有影响:有人做过实验,向 2 组小麦每天 播放一定时间的音乐,一组播放古典音乐,另一组播放摇滚音乐,其结果是,听古典音乐 的那组小麦增产了,而听摇滚音乐的小麦却会减产。音乐对植物都会产生如此明显
4、的生理 影响,那么对于高等动物的人来说,其影响要远大于植物,毕竟音乐是人创作的,也是为 人而创作的。也有人做过统计,如果长期爱听摇滚音乐、重金属音乐或无调性音乐的人容 易暴躁且身体系统有紊乱的倾向;而莫扎特、巴赫的音乐则广泛用于胎教和早教,会使小 孩的平衡协调感加强、性情温和、甚至提高智商和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总之,对人生理 有益的音乐都是要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后文将论述) ,反之则有害。 如果是以生理刺激为主的音乐,那么其必不能成为好的音乐,因为生理刺激只是音乐最为 浅层次的外表,其丰富的内涵都以音乐的另一特性,表情性的目的而存在。也就是说音乐 不但对人会有生理刺激,还会对人有心理层面的交流和
5、影响。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符号中,唯一可以直接表现情感的。像文字、美术等等其它的符号, 它们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现情感。最典型的如美学名篇二十四品 (诗歌的形式)中 的那样,通过种种外部事物或环境的描写,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再让人产生情感反应;又 如像梵高的名画向日葵 ,通过夸张的外型与色彩对比,是让图画这一本体,让人有疯狂 和不安的感觉,而图画中的向日葵本身,并不是情感的直接表现,而是要拿它和自然界真 正的向日葵进行比较,欣赏者才会有情感体验。 音乐表现情感的形式则与其它人类符号完全不同,它是通过与情感的构成和运动形式有异 质同构的关系来实现的。为什么音乐可以做到这一点呢?最重要的原因是音
6、乐是时间的艺 术,也就是说音乐也是一个直接的运动过程,而人的情感活动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运动过 程,这是其它人类符号所不能做到的。另外,人的心理活动的运动形式也与音乐要素的组织形式非常相像,高低起伏、重复反复、速度变化、强度变化、多线条复合运动、对比统 一这些即是人心理的运动方式,也是音乐的组织形式。这说明,音乐与格式塔心理有 着异质同构的关系,也正如苏珊朗格所说的:“音乐是有意味的形式” 。2、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手段与人生理、心理反应的关系 音乐对人类情感的直接表现是其他艺术门类所不能比拟的,非语义性和非具像性的纯粹形 式表现越过了理性的认识和理解。然而,作为人的精神创造物,音乐无非是人自身
7、的生活 和情感体验的反映,是经验性地利用声音材料,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和适应人的审美需求 而创造的,不同的思想情感内容将要求作曲家运用相应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原则。 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手段主要有:音高、音长、和声、节奏、曲式、音色、速度、力度 等等。 (1)音高是声音的高度,从物理上说,是音源振动的频率,声音越高,人的感觉越紧张, 声音越低则是感觉沉重。音长则是声音维持的时间,音长短,感觉紧促,音长长则感觉慢 甚至因缺少变化而感到沉闷。 旋律是由音高和音长的结合(有一定节奏)而成,是音乐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旋律往 往凸现于一切音乐表现因素之上,最易为人的听觉所感知和领悟,表达一定的音响概念和 情
8、感意味,能描述人的内在感觉世界,体现与心理活动相类似的逻辑。而且,旋律手段在 选择乐音上处于优越的地位,音乐创作灵感也往往以旋律的样式出现于作曲家的脑海中。 当然,旋律并非仅是乐音的高低与长短组合,是一种曲调,并非无任自由,而是受到音乐 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调式、调性的潜在约制,也与音乐的其它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相辅相成。(2)节奏(包括节拍、节奏型)是赋于音乐旋律生命力的脉动。节奏以其各种不同的时值 长短结合动态地推动着音乐的进行。音乐的时间性结构是节奏于音乐的主要价值,这种时 间性结构是音乐作品的框架。节奏作为音乐本体结构要素所体现出来的结构力,同构于宇 宙化规律,也与人的生理、心理运动机制同构
9、,向我们揭示了音乐本体与大千世界与人的 主体生理、心理密切联系。节奏的语言表现功能、生动而变化多样的表情能力给予我们逼 真的生命跃动的各种感受。 一般而言,快节奏的音乐给人以欢腾、热烈、激动或急促紧张的感觉;而慢节奏的音乐一 般表现舒缓、沉闷或是深层的意境。 (3)对于音乐的基本要素的和声,应该分为静态的动态的不同考察角度。 静态的和声是指单个的和弦,即是由 2 个或以上的音叠置而成。由于音与音之间的泛音列 的不同,因此,如果叠置的音组合的共振多些,就使其听起来比较和谐,使人感到纯洁、 单纯或者会乏味;共振适中(不多不少)的和声在音乐中很有意义,它会使人有张力和色 彩感;共振少的则有冲突感、不
10、安全感。 动态的和声是指和声进行,从一个个和谐的组合排列,一般遵循和谐不和谐和谐的规 律组合排列。人的心理既可以承受谐和,又可以承受不谐和,但总是在追求着谐和,因谐 和是一种自然的美和心理的舒适状态。人对声音的敏感度要超过其他的知觉,对声音的谐 和及不谐和有着本能的敏锐反应。因此和声作为时间中运动的形式,和声进行可以表现人 情感细微变化的过程。 和声的神妙还在于变幻纷呈的色彩变化感。色彩不由使人想起绘画,绘画的色彩作用于人 的视觉是明确的颜色,而音乐显然没有这种功能。但音乐的色彩同样是可感的,只不过途 径不同而已。由于“通感”作用,从音乐的和声音响中听到“颜色” ,正如在山水画中看到 “流水声
11、”一样。不仅如此,和声所产生的色彩感更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其原理与 色彩对人情绪的作用是相同的。(4)曲式是音乐各表现因素的整体生命组成。作为形式感较强的音乐艺术,呈示、对比、 发展、再现等原则无不受到曲式思维的约束,曲式思维实际上就是一种音乐思维。音乐曲 式思维又必须根据人们的审美心理活动来安排音乐材料的组织。连贯、对比、新颖、平衡 都是人们的审美共性,也是人们评价艺术价值的基本标准。 实际上,曲式作为音乐整体的组织手段,其对人的生理、心理也是有异质同构关系的。其 反应的是世界万物抽象的运行过程和人的心理的运动过程。世界万物运动过程有多样性, 人的心理运动过程也不是单一的,因此曲式的形态
12、也是多种多样。但不管曲式怎么变化, 它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心理的完形结构,即是呈示发展再现。但必须强调的是,音乐是 表现美的,因此,曲式也是美的结构形式,不是任意的。 (5)音乐的速度和力度也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比较容易理解,速 度快力度强,有紧张、激烈感,速度慢力度弱,则是优雅、平静。 音色是当代作曲家最为关注的和追求创新的音乐基本要素。其发声原理是泛音列的共振倾 向不同。实际上,人对音色的听觉反应和人对单个和弦音的听觉反应相似。3、音乐形式美的法则是人感觉情感的归纳 作为艺术的音乐,应该是有艺术的共同之处美。美,就是需要达到主客体的统一,主 体指的是人,人的情感和感觉,也就
13、是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因此,好的音乐都是符合形式 美的法则的,是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所谓形式,就是构成事物的各种元素之组织或安排,它虽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却蕴含着内 在的运动规律。作为音乐形式,它是构成音乐各种元素的组织和安排。 音乐艺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对自然的升华反映。音乐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是以自然、 社会及人自身生理、心理中美的声响、旋律作为基础的。音乐形式美的法则不仅描述文艺 作品的美的境界,更涵盖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内在关联
14、。即表演者和欣赏者情感 的共鸣。这解释了缘何欣赏者能神游乐境,并从中获得乐趣,释放身心。二、各类音乐对人生理、心理影响的归纳1、歌曲(有歌词) 、标题音乐和纯音乐表现之异同 (1)歌曲基本上是有音乐的地方都有相应歌词,像引子、尾声、间奏这些没有歌词的部分 在音乐中占的比重很小。歌曲的创作方式有 2 种,一种是根据现有的歌词来谱曲,这就要 作曲家深刻理解歌词的意思和意境;另一种是作曲家先谱曲,然后词作家填词,这种则是 以音乐为中心。2 种歌曲的创作顺序虽然不同,但只要是优秀的歌曲作品,其音乐和歌词 都会十分贴合、浑然一体,对欣赏者来说没有明显区别。通过对歌词文字的理解,可以知 道音乐的表现内容。
15、歌曲欣赏的门槛很低,即使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人也能轻易理解,只 是其对音乐的感应未必很强,音乐的力量有时候会被文字的意义所掩盖。如果出现了这种 情况,可以把歌曲的歌词(歌唱部分)先去掉,仅仅聆听音乐部分,加强对音乐的印象, 最好再加上歌唱重新欣赏。这样有助于对歌曲音乐性的理解,使得音乐的情感表达可以真 正进入听众的脑海中从而引起心理的共鸣。 (2)标题音乐作为西方专业音乐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有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在西 方音乐发展历程中,逐渐演进成熟,成为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主流。标题音乐通俗地讲就是用标题或文字来提示作品的文学性、绘画性或戏剧性内容及说 明,即有“标题”的音乐。标题音乐固然都有
16、一个作品的标题名称,但是不能把冠上各种名称的乐曲都称之为标题音乐。标题音乐在表现文学性、绘画性等非音乐性内容上有较显 著的特征,它是把特定的内容作为创作的依据和构思,并运用各种音乐手段去表现标题中 特定的内容情节,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描绘性和指向性,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有较多的造 型性,思想内容较为明确具体,标题与作品所表达的内容相符合。即体现音乐内容的标题 文字和音乐创作的构思过程及表现手法是标题音乐最主要的构成要件。 标题音乐的内容有指向性,文字内容说明了音乐的表现对象,便于人去理解和体验其情感 内容。 (3)纯音乐 纯音乐就是指没有任何文字或其它符号说明的音乐,不能借助语言性、逻辑性的事物来理 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纯音乐对于没有收到过音乐训练的人来说是较难理解的。 从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史来看,纯音乐是与歌唱、舞蹈分不开的。最初的纯音乐只是作为歌 唱、舞蹈的伴奏使用,纯音乐是由歌曲或舞曲改编而成的。歌词和舞蹈本身就是它们的 “标题” 。在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的发展改变了 15 世纪以宗教体裁为主的单调局面, 在声乐艺术勃兴的同时,纯音乐开始摆脱对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