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材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675596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材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小学生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学过心理学的老师都知道,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 没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 就变了。”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 较大。 2、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 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 4、自控能力不足。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儿童很常见。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

2、做作业,就 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 指、咬咬铅笔啊等等。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 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 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 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这些是儿童主要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会有,而且不是单独存在。(比如一般不会说一个学生他光是 情绪变化大,其他都好的,

3、或者就是好胜,其他都好的,这些表现都是存在的但平时不明显,哪一个方 面稍微强一点,那一个方面就变成了心理问题) 那么,以上的心理特点一般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有: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逃学与厌学问题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10%。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 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 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 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人际交往问

4、题 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 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 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跟原来不一样了,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好 像是惟我独尊,不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 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就像我们 刚才说到的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没有自理、自立能力,长期依赖父母,就会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

5、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 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实际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越来越差。他们遇到 困难时,最先想到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依赖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他们变成了温室 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是说,发生不如意的事 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很恐惧。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失去了别人的关心爱护而导致的 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不理他了,往往形成自责倾向,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 专制,则挫伤了

6、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的爱护,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 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的对策 1、应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 (1)团体辅导。老师跟同学一起讨论,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2)个案教育。可以是智优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体对象,进行心理咨询。 2、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1)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

7、会交往,我 们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啊、体育比赛、文艺活动、春游秋游啊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 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 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教师应教会小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学会放松。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可以分散注意, 调节心情。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 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

8、论何时都可以 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收益。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 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 本人的允许。否则日记本身就变成了心理负担。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学 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善于求助,寻找支持的意识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 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等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 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

9、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 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一 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和提高。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更注重体验与感悟的一种活动形式,班主 任要上好心育课,需要遵从这个规律,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一、班主任上心育活动课的优势。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多,更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需求。因此可以充分利用 心理活动课,针对学生、班集体的特点进行引导、针对日常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疏导会更加便利。 二、班主任上心育活动课的劣势。 这里涉及

10、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需要转换班主任角色。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设,给班主任这个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谈真实感受的 机会,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促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对教育、教学工作起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然而,有些班主任对上课产生了困惑,其中一种较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平时一贯严肃、不苟言笑的班 主任转到有说有笑的心理老师很不适应,而且还担心因此会降低班主任的威信。基于这样的认识,要么 上心理课时,草率从事,要么干脆把心理课和文化课一样上,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不会得到学生的 配合,进而激不起他们的同感,那么收效也甚微。 怎样才能保证班主任上心育活动课的质量呢? 1.要做自我形象

11、健康的班主任。 我们懂得“信其师而信其道”的道理,班主任要自爱、自信、自尊,它是成功人生的基础。 2.班主任本身心理要健康 。 班主任要形成热爱、合作、活泼、愉快、乐观、幽默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3.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助人自助”是心理活动课 的意义所在;“助人助己”却是班主任转换角色上的收获。 三、明确心理活动课与德育活动课的区别: 1.从目标设置来看,德育活动课更多的是希望学生在诸如规范行为、端正态度等方面有所认识,以便 于达到辅助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的目的;而心理活动课则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激发学生 的内在潜

12、能、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形 容一下二者间的区别:德育活动课像一把尺子,告诉了学生方圆长短;心理活动课如一股清泉,会使学 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从实施过程来看,德育活动课重在解决班集体的建设问题,或者是组织一些有时代色彩、政治意义 的主题活动,它重在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重在解决同一年龄段学生共同关心的自 身成长的问题,它注重的是个体的人格发展。 3.从实施形式来看,德育活动课往往是班主任幕后导演或前台主持,而且师生间缺少一种完全融于一 体的互动状态和心灵的感应;学生的发言也往往追求完美与正统,尽量与主流社会的道德标准、政治标

13、 准和纪律规范保持一致,或者有意识地向这些权威的标准靠拢。所以活动的形式总会给人一种事先已设 置答案的程序化的感觉。而在心理活动课上,学生是完全处于开放状态的,是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是可 以自由表达个人内心感受的,而且不必担心受到正统观念的指责和批评;教师也不必充当卫道士的角色 或扮演完人的形象,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和学生一样,也可以敞开自己的心灵。因此,同样一种活动形 式,在心理辅导课上就显得真实、轻松、充满活力和随机性。 4. 使用的技术和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德育活动课里更多地运用规范、示范和权威影响力,心理活动 课更强调教师要自觉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并且尽可能学习使用一些初级的辅导技术,如倾听

14、、关注、 理解、同感等。 四、班主任上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如何选题? 1.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会交往等等) 2.走进学生的学习、情感世界。(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中所遇到的难题,精 心设计活动课,为学生排忧解难。如:记忆有方、 做情绪的主人、如何排解考试焦虑?处处留心皆学问 观察、跨越思维习惯的陷阱、集中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用脑,事半功倍、一寸光阴一 寸金、快乐就在我们身边、自我接纳,自我成长、笑迎青春期、学会沟通、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3.针对一些不良现象。(前两个内容的辅导是及时干预,预防为主,但有时一些现象还会发

15、生。仔细 观察,听取教师、家长的反映,对不良的心理现象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如: 适度上网、什么是美、归 因与成长)4.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书籍、网络或同行的案例,都可以拿来,只是要结合实际,合理选择,充分 利用。 五、班主任应如何设计心理健康课的活动。 1.以热身活动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热身活动的内容要与本节课的辅导内容有关,活动短小精悍, 时间一般为 2-3 分钟,做到全员参与,迅速把学生带入辅导状态。 2.课程突出活动为主。 每个活动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引题、活动、谈体会、质疑、澄清、领悟。活动完成,达到 改变认知,实践行为的目的。 举例说明: 活动一:游戏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

16、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这种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积极,容易取 得效果。 如: 信任背摔、你抓我逃、心有千千结、水到渠成、运球比赛、大树与松树、好邻居要注意游 戏的目的性,不要为游戏而游戏。 活动二:角色扮演(故事分享) 通过相关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增进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切忌罗列材料过多而不作分析 ,走马观花,而不注重体验的深度。 活动三:问卷调查 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心理活动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但比较适合在课 前做,在课上出示结果,并做适时引导,切忌轻易下结论 。 活动四: 问题讨论 这是心理活动课中最基本的形式,通过分组讨论,达到相互接纳、相互包容、情感互动的目的。问 题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或相互补充,或以点带面 ,效果会更好。 六、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应避免的问题 1.避免选择学生不易于公开表露或牵涉学生隐私的主题。 并不是学生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作为心理活动课的素材在课堂上加以展示的,而且一些偶然性事 件也不适合在课堂上加以讨论。2.避免看似学生表面活动很多,但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苍白无力。 活动一个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