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拖动资料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657956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拖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力拖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力拖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电力拖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电力拖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拖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拖动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在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中,对于( C,1-3 )的扰动,系统是无能为力的。 A 运算放大器的参数的变化B 电机励磁电压的变化 C 转速反馈参数的变化D 电网电压的变化 2带有比例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如果转速的反馈值与给定值相等,则调节器的 输出为( A,1-3 ) 。 A 零 B 大于零的定值 C 小于零的定值 D 保持原先的值不变 3 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为了实施限流保护,可以引进( B,1-3 )环节。 A 电流截止正反馈 B 电流截止负反馈 C 电压截止正反馈D 电压截止负反馈 4 无静差调速系统的 PI 调节器中 P 部份的作用是( B,1-5 ) 。 A

2、消除稳态误差 B 加快动态响应 C 既消除稳态误差又加快动态响应 D 不能消除稳态误差也不能加快动态响应 5电流正反馈可以作为调速系统的补偿控制,在实际系统中应用的是电流正反馈的( A,1- 6 ) 。 A 欠补偿B 全补偿 C 过补偿 D 临界补偿 6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是( D,1-4 ) 。A 5ms B 3.3msC 10ms D 1.67ms7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动的恒流升速阶段中,两个调节器的关系为( C,2-2 ) 。A ASR 和 ACR 均饱和限幅输出B ASR 不饱和,ACR 饱和限幅输出 C ASR 饱和限幅输出,ACR 不饱和 D ASR 和 ACR

3、 均不饱和 8 在 = 配合控制可逆调速系统中当 f =60时, r =( B,3-3 )。A 60 B 120 C 180D 240 9 = 配合控制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中存在的是( D,3-3 )环流。 A 直流B 动态 C 平均D 脉动 10脉冲频率调制的英文缩写是(A,4-1 ) 。A PFM B PWM C PFN D PWN 11配合控制可逆调速系统运行在正向电动状态,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方向与电机反电势方 向相反,此时是( A,3-4 )状态。 A 正组整流,反组待逆变,电机电动2B 正组待逆变,反组整流,电机反接制动 C 正组待整流,反组逆变,电机回馈制动 D 正组待逆变,反组整流

4、,电机回馈制动 12交流电动机变压调速方法属于转差功率( A,6-1 )调速。 A 消耗型B 回馈型 C 不变型D 不存在型 13交流电动机带恒转矩负载作调压调速时,其转差功率与转差率(B,6-1) 。 A 无关系 B 成比例关系 C 成平方关系 D 成反比关系14交-交变频调速系统适用的调频范围上限为(D,7-2) 。 (fNom是电网频率)A 1 fNom B 1/2 fNomC 1/3 fNom D 1/2 fNom1/3 fNom15SPWM 逆变器是利用正弦波信号与三角波信号相比较后,而获得一系列(A,7-3 ) 的脉冲波形。 A 等幅不等宽 B 等宽不等幅 C 等幅等宽D 不等宽不

5、等幅 16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时,采用(D,7-4 )控制方式,可获得一族线性机械特性。A U1/f1 = 常值 B Eg/f1 = 常值C Es/f1 = 常值 D Er/f1 = 常值17一般的间接变频器中,逆变器起(B,7-2 )作用。 A 调压 B 调频 C 调压与逆变D 调频与逆变 18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的英文缩写是(B,2-1 ) 。A ASR B ACR C AARD ABR 19在 V-M 系统中,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是(C,1-2 ) 。 A 设置电流互感器B 设置环流电抗器 C 设置平波电抗器D 设置阻容吸收 20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第二阶段是

6、(B,2-2 ) 。 A 转速调节 B 恒流升速 C 强迫建流 D 随动 1对于变电阻调速,当总电阻 R 越大,机械特性越(A,1-3 ) 。 A 软 B 硬 C 大 D 小 2型系统在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A,2-3) 。 A 0B 固定值 C D 取值不固定 3 目前调速系统采用的主要方案是(C,1-1 ) 。3A 变电阻调速 B 变电流调速 C 变电枢电压调速 D 变励磁磁通调速 4在保证调速精度 s 不变条件下扩大调速范围 D 增大,则必须设法(A,1-3 )系统的速降nnom。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无法实现 5串级调速系统能够靠调节(A,8-1)实现平滑无级调速

7、。 A 逆变角 B 控制角 C 定子电压 D 转子电压 6直流调速系统中常用的检测装置不包括以下哪种(C,2-1) 。 A 转速检测 B 电流检测 C 电阻检测D 电压检测 7串级调速时,转子回路中接入了串级调速装置(包括两套整流装置、平波电抗器、逆变 变压器等) ,实际上相当于在电动机转子回路中接入了一定数量的等效电阻和电抗,它们 的影响在任何转速下都存在。由于转子回路电阻的影响,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时的机械 特性比其固有特性要(B,8-2) 。 A 硬 B 软得多 C 硬一点 D 硬得多8 当理想空载转速 n0相同时,闭环系统的静差率 Scl与开环下的 Sop之比为(D,1-3) 。 (K为

8、开环放大倍数) A 1 B 0 C 1+K D 1/(1+K) 9 速度单闭环系统中,不能抑制(D,1-3)的扰动。 A 调节器放大倍数 B 电网电压波动 C 负载D 测速机励磁电流 10转速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系统正常稳定运转后,发现原定正向与机械要求的正方向相反, 需改变电机运行方向。此时不应(C,2-1) 。 A 调换励磁接线 B 调换电枢接线 C 同时调换励磁和电枢接线 D 同时调换励磁和测速发电机接线 11普通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中换向时待工作组投入工作时,电动机处于(B,3-5 )状 态。 A 回馈制动 B 反接制动 C 能耗制动 D 自由停车 12 配合控制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主回

9、路采用反并联接线,除平波电抗器外,还 需要(C,3-4 )个环流电抗器。A 2 B 3 C 4 D 1 13转速 PID 调节器的双闭环系统与转速 PI 调节器的双闭环系统相比, (C,2-5) 。 A 抗负载干扰能力弱B 动态速降增大 C 恢复时间延长 D 抗电网电压扰动能力增强 14异步电动机 VVVF 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最好的是(C,7-4) 。A 恒控制 B 恒控制11U1gEC 恒控制 D恒控制1rE11I15异步电动机 VVVF 调速系统中低频电压补偿的目的是(B,7-1) 。4A 补偿定子电阻压降 B 补偿定子电阻和漏抗压降 C 补偿转子电阻压降D 补偿转子电阻和漏抗压降 16双

10、极式控制方式的桥式可逆 PWM 变换器,当电机停止时电枢电压并不等于零,而是正负 脉宽相等的交变脉冲电压,因而电流也是交变的。在电机停止时仍有高频微振电流,从 而消除了正、反向时的静摩擦死区,起着所谓(B,4-1)的作用。 A 阻尼 B 动力润滑 C 消除谐波 D 制动 17在大容量或负载有较大惯量的系统中,不可能只靠电容器来限制泵升电压,这时,可以 采用(C,4-4)来消耗掉部分动能。 A 电容器 B 电抗器 C 分流电阻 D 电感器 18直流电动机全电压起动时,如果没有限流措施,会产生很大的(C,1-3) ,这不仅对电 机换向不利,对过载能力低的电力电子器件来说,更是不能允许的。 A 过电

11、压 B 电流 C 冲击电流 D 电压降 19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是(B,1-4) 。A 5ms B 3.3msC 10ms D 1.67ms20在设计校正装置时,主要的研究工具是(A,1-4) ,即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渐近线。它 的绘制方法简便,可以确切地提供稳定性和稳定裕度的信息,而且还能大致衡量闭环系 统稳态和动态的性能。 A 伯德图 B 频率特性法 C 根轨迹法 D 时域分析法 1在采用比例调节器控制的自动系统中,输入偏差是维系系统运行的基础,必然要产生静 差,因此是有静差系统。如果要消除系统误差,必须寻找其他控制方法,比如:采用 (D,1-5)调节器代替比例放大器。 A 比例调

12、节器 P B 微分调节器 C 比例微分调节器D 积分或比例积分调节器 2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根据 ASR 的饱和与不饱和,整个系统处于完全不 同的两种状态:当 ASR 饱和时, (A,2-2) ,系统表现为恒值电流调节的单闭环系统;当 ASR 不饱和时,转速环闭环,整个系统是一个无静差调速系统,而电流内环表现为电流随 动系统。 A 转速环开环 B 转速环闭环 C 电流环闭环 D 电流环开环 3采用 PI 调节器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由于 ASR 采用了饱和非线性控制,起动过程结束 进入转速调节阶段后,必须使转速超调,ASR 的输入偏差电压Un 为负值,才能使 ASR(C,2-2)

13、 。 A 超调 B 饱和 C 退出饱和D 截止 4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起动过程中的主要阶段是第(B,2-2)阶段的恒 流升速,它的特征是电流保持恒定。A B C D 5下面哪种调速方法属于转差功率馈送型调速系统这一类。 (C,6-1) A 降电压调速B 转子串电阻调速 C 绕线电机串级调速或双馈电机调速5D 定子变压变频调速 6变压调速是异步电机调速方法中比较简便的一种。由电力拖动原理可知,当异步电机等 效电路的参数不变时,在相同的转速下, (C,6-2) 。 A 电磁转矩与定子电压成正比 B 电磁转矩与定子电压成反比 C 电磁转矩与定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D 电磁转矩与定子电压的

14、平方成反比 7采用普通异步电机的变电压调速时,调速范围很窄,采用高转子电阻的力矩电机可以增 大调速范围,但机械特性又变软,因而当负载变化时静差率很大,开环控制很难解决这 个矛盾。为此,对于恒转矩性质的负载,要求调速范围大于 2 时,往往采用带(A,6- 2)的闭环控制系统 。 A 转速反馈B 电流反馈 C 电压反馈D 励磁反馈 8 型系统在加速度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C,2-3) 。 A 0B 固定值 C D 取值不固定 9在基频以上调速时,频率应该从 f1N向上升高,但定子电压 Us却不可能超过额定电压 UsN,最多只能保持 Us = UsN,这将迫使磁通与频率成(B,7-1)地降低,

15、相当于直流电 机弱磁升速的情况。 A 正比B 反比 C 等比 D 无规律 10如果电机在不同转速时所带的负载都能使电流达到额定值,即都能在允许温升下长期运 行,则转矩基本上随(C,7-1)变化。 A 频率 B 电流 C 磁通 D 电压 11在交直交变频装置中,若采用不控整流,则 PWM 逆变器的作用是(C,7-2) 。 A 调压 B 调频 C 调压调频 D 调频与逆变 12经典的 SPWM 控制:主要着眼于使变压变频器的输出(B,7-3) ,并未顾及输出电流的 波形。 A 电流在正弦波附近变化B 电压尽量接近正弦波 C 频率尽量接近正弦波D 形成圆形旋转磁场 13电流滞环跟踪控制采用直接控制输出电流的方式,使(A,7-3) ,这就比只要求正弦电 压前进了一步。 A 电流在正弦波附近变化B 电压尽量接近正弦波 C 频率尽量接近正弦波D 形成圆形旋转磁场 14 “模最佳”的概念就是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