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620254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一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一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一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一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一专题一: : 深刻总结深刻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学目标】1、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2、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突出成果3、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精髓4、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发展逻辑和特征5、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进程【教学重难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关系。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3、马克思中国化的思想精髓。【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2、案例教学法 【正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2、基本内涵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狭义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一般也称为原初的马克思主义。中义论认为,一般指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即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经列宁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而广义论认为,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又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

3、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2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

4、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因为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处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和这个世界紧密相连。与此相应的是,任何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地发生和存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从属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从属于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当代中国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处在开放的世界之中,中国的经济必然成为整个世界经济或者说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中彰显特色,焕发青春等等。因此,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

5、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它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新的内容。 第三,马克思主义

6、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中国实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东方文明,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代表着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

7、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 、“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并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 3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理论

8、成果与思想精髓的总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又有进一步推进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获得一定的民族形式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结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正确结合的科学概括,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意义上的“化” ,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的“结合” ,是一般与个别相统一之上的“飞跃”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跃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根本标志。从实践与理论

9、的双重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第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跃升,有一个出发点的问题,要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而不能从理论原则出发。第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有一个立足点问题,马克思主义要民族化,要解决中国社会不同时代的中心课题。第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升,有一个着力点问题,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成就是在不同历史时代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贵,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

10、现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是“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流” 。这也表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石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首先,两个概念提出的时间不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是毛泽东在 1938 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针对当时教条主义者脱离中国的实际谈论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则是同民主

11、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评价密切相关的。1942 年 7 月 1 日,朱德在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一文中,首次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4义的理论”这一概念。而明确地提出并使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是 1945 年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他说,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极大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的科学还不发达等条件,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而正是毛泽东“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这表明,中国共

12、产党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中,产生了自己的理论成果。其次,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是科学把握二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尽管还不尽一致,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从这个认识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延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运用的中国化和创新的中国化。或者说,既包括理论的建构,又包括实践的推进。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主要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

13、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主要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既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再次,两个概念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进程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基础,离开这一过程就不能说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马克思

14、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会促进和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统一过程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

15、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42-743 页) 。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第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世纪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5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创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二二”

16、,即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成果。1、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的中国,在古代农业社会有着 5 千年文明,并成以世界上的头号富强大国达 1500年,但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这个已在内腐的庞然大物哄然塌陷,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承续着“天下兴旺、匹夫有责”传统的先进中国人,前赴后继,寻寻觅觅、上下求索,终于获得了马克思主义这个能够使中国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真理。先是以李大钊、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就是将其视为理论与方法统一的世界观,致力于因时因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就说过:必须研究怎样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现实环境,社会主义力量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对于共产党人而言,中国革命向何处去?在 1927 年 8 月以后,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无论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