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97871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美论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论美(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 记住中的名言警句。 2 提高学生学作品的积累量,培养表达能力。 3 讨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懂得把美好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相结合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中有关“美”的论述。 2 体会形象、深刻的名言警句。 【时安排】一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美 ,品一品培根所谓的美。 二、快速阅读,思考主旨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 明确:本着重论述了人应

2、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作者认为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三、理清的写作思路 (学生讨论。 ) 明确:作者首先说到美德是最为重要的,但外形美和内在美往往不能统一,不能兼得,这时,作者提出不要因为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像作者所举的这些人都是内外皆美的,但毕竟是少数) 。为什么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呢?作者在第三、第四节中作了回答。作者将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进行比较,说明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优美的修养胜于形体之美。培根所说的有些老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有些年轻人虽然美貌,但缺乏修养,正是为了证明内在修养胜于外在美。最后

3、,总结出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四、积累名言警句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找出的名言警句。 ) 1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明确:把美德比作宝石非常形象。这句话很有哲理,说明不要用一些华丽的无用的东西淹没了宝石的光辉。以此类比,美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闲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不要因为外在的美而影响了内在的美。 2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明确:作者把美从低级到高级排列,颜色美、形体美、行动美、美之上者德行美,由外在而内在,使人一目了然。

4、 3 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 明确:美不可能有统一的规范,个体与一定的机遇和环境相适应,整体和谐,那就是美。 4 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明确: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明确:这里的美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涵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五、再读,选做下面三题 1 在中找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观点或言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古今中外皆可)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理解。 2 在日常生活中“缺陷美”往往更真实可

5、信,请你列举一个破碎的美丽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3 请用一句名言的形式说说自己对美的看法。 六、小结 再美的鲜花总会有凋谢的时候,形貌之美难以恒久不变,而内在美好比是钻石,是永不凋谢的花朵,如果两者不可兼得时,我们应该选择的是内在美。 七、布置作业 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你列举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外表或者内心的美或丑,去证明中作者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参考篇目:巴黎圣母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最后一 。 【资料宝藏】 1 作者生平 培根于 161 年 1 月 22 日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

6、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务。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地掌握希腊和拉丁,是加尔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 岁时,培根被送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79 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瞻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

7、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82 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84 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89 年,成为法院候补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 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人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97 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集 。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1

8、602 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 年受封为爵士,1604 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 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 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 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 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 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 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在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 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

9、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 年 3 月底,培根经过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做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 1626 年 4 月 9 日清晨病逝。 弗兰西斯培根作为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曾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2 有关人生论 人生论是弗兰西斯培根留给后人的一部杰作,也是英国散的代表作。这部集子

10、先后两次出版,共收入 8 篇短。探讨了包括哲学、伦理学、做官秘诀、处世之道、治家准则、对艺术和对大自然欣赏等方面的问题,充分显示了英国人特有的睿智、敦厚和严谨而富有想象力的审美情趣。全书见解独到,笔洗练,是英国随笔体的开之作。 3 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1)技法应用:本是一篇杂感。杂感不受论述形式束缚,比较自由,的论说是断想式的,有很大跳跃性,但是始终围绕“美”展开论说。 (2)语言欣赏:语言准确、精炼、隽永、形象。 (3)注意数量和程度等方面的准确表达。如“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不都有”三字既精当,又符合实际。在表达上,有丰富的想象力,善用比喻。如述及要珍视才德时,说“美德好

11、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论及美貌难以保持时,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这样的比喻,令人过目不忘,有些已经成为警句格言。 (4)写作借鉴:运用比喻说理。 运用比喻说理就是用一种或几种具体事物作比喻,说明及论证一些抽象、深奥的论点,使人易于认同作者的观点。如本将“美德”比作“宝石”,把“容貌美”比作“盛夏的水果”,这些比喻形象生动,让人易于理解。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赅、焚、兀、晷。同时学习本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和语句的意义及在中的作用。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

12、自然的特点。 【时安排】一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成功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渴望的,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创造机遇。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下季羡林先生的谆谆教诲吧。 二、作者简介 季羡林 1911 生,东清平人。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学系,1934 年毕业,在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教师。193 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巴利、吐火罗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 、系主任(至 1983 年) ;1978 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 1984 年离职。196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3、1983 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 、 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集等。三、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时注意以下要求: (1)将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加上拼音。 (2)作者是怎样谈成功的?请找出作者的观点。 读完教师强调赅() 、焚(fn) 、兀() 、晷(gu)等字的读音和写法。同时让同学们明确作者的观点: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2 把握观点,小组讨论,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

14、路,讨论并归纳: 全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 1 层(1):借助字典,诠释“成功”,引出论题。 第 2 层(2-4):用公式提出自己的见解。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第二部分(-10):作者承认“天资”、 “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勤奋”是决定因素。 第 1 层(-8):具体分析公式中的“天资”、 “机遇”、 “勤奋”三个因素。第 2 层(9-10):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治学、工作,走向成功。 本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所以学生们在列段落层次提纲时,也就理清了作者论证的思路。 -四、细研 1

15、提问: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独立思考) 归纳: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啰唆。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 2 提问:作为学者,作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作出解答。) 讨论并归纳: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

16、要。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的阐释,指出其疏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增强了的说服力。 (通过教师提问引领学生们注意: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应该选取大量可以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说理。 ) 3 提问: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我们无能为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独立思考,也可和同桌商量。 ) 归纳:“无能为力”指的是无法改变,无法强求。天资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天资低,就更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机遇是别人的,是不期而的,但是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对人成功的影响,其实是在偶然中蕴含着必然。作者说这两者的“无能为力”其实是为了突出“勤奋”的重要性,它对我们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天资是由天决定,但我们可以利用勤奋弥补。完全可以寻找和创造机遇,怎么能说是无能为力呢? (新标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自己的评价。这一步的设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