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3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81705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3(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3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38 +2= 10 4= 4 + 6 = 2+ 8 =10 8 = 1 + 9 = 10 2 = + =题:求未知加数教学目的:通过实物图出现求未知加数的算式,帮助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未知加数。教学时:一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题。 (出示挂图)二、知识探索1、教学例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先让学生看清盒子里如果放满就是 10 个苹果,提出已经放了 8 个,再放几个就是 10 个,并列出 8+( )=10,读成:8 加几等于

2、10。学生可以从 8 和 2 合成 10 想出括号里应该填 2,也可以根据图里 2个空格直接想填 2,还可以用 10 8 想出括号里填 2。应该让学生讨论、交流,鼓励不同的想法。2、 试一试。出示两道题让学生试着练习。三、知识应用1、想想做做的第 1 题。让同桌的学生相互说说怎样得到括号里的数,然后在班内交流。通过这道题,使多数学生掌握想的方法。2、想想做做的第 2 题。 (小兔拔萝卜)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地上剩的萝卜和放在篮子里的萝卜,想每次是几加几得 10。使学生初步体会:( )+( )=10 也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3、想想做做的第 3 题。式与数比较大小是第一次出现,它以数与数的大小比较为

3、基础。所以第 3 题用上、下两式为一组题对照出现,既降低了难度,又教给了方法。四、知识总结及检测练习与测试题:连加、连减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悉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联系实际情境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教学时:1 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卡片、小黑板、数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题。出示挂图二、知识探索1、教学例 1。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2、教学“连加”、 “连减”的含义。连加能解决连续两次“合起”的实际问题。连减能解决连续两次“去掉一些”的实际问题。3、教学连加、连减。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运算顺序

4、,要充利用例题插图,尽力把插图改造成连续“合起”,连续“去掉一些”的场景,让学生在理解图意 的同时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加、减法含义列出算式。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仍然要联系实际问题的打算与步骤,领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把连加、连减算式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初学连加、连减两步计算时,可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写在算式下面的( )里,再把( )里的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顺序,以后要学生逐步习惯把第一步得数记住,再连贯地算出第二步得数。 三、知识应用想想做做的题目,要让学生观察、交流图意,联系图意列式计算,体会连加、连减的含义,加深理解运算顺序。1、

5、第 1 题中的虚线框表示“去掉”的意思。2、第 3 题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学生作出符合图意的解释就行。可以是 9 2 4 =3: 表示 9 只鸭子先游走 4 只,还剩 3 只;也可以是 9 2 3 = 4:表示 9 只鸭子,先游走 2 只,岸上留有 3 只,近处河里还有 4 只。3、第题学生可能列连加算式,也可能列连减算式。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体现多样性。四、知识总结五、能力检测本第 6 题。练习与测试题:加减混合教学目的:通过实际场景,让学生体会、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运算顺序。教学时:1 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算术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出示教学挂图)谈话导入。

6、二、教学新知,知识探索。1、弄清图意,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发展。2、例题用一幅图表达汽车上原有 7 人,到车站下车 2 人,上车 3人。 (引导学生理解)如有多媒体演示更好。3、学生列式。三、巩固练习,知识延伸。1、想想做做的第 1 题可以先看左边的图,看懂算式 6+2;再看右边的图,接着写算式中的“ 3”;然后让学生把两幅图连贯地说说加减混合算式的意思。2、第 2 题可以让学生结合图意先说说 2 是什么意思,再写方框里的加数,并说说为什么。3、第 3 题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每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第 4 题连线题。组织学生练习。、第题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

7、混合的算式,让学生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6、第 6 题引导学生对比着每组第一题,估计下面两题的得数比 8大还是比 8 小,让学生体会估算的特点。练习时,要坚持“不计算”这个要求,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四、堂总结五、能力检测练习与测试题:练习五教学目的:1、复习 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安排。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教学时:1 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板书题。 (练习五)二、计算练习1、做第 1 题(出示挂图)通过一图四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体会加减法的联系。2、做第 2 题。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挂图。让学生在练习 1

8、0 减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采走的越多,剩下的越少。小黑板出示,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做第 3 题(小黑板出示)8+( )=10 6+( )=10 ( )( ) ( ) ( )可以让学生与同桌说说括号里填几,是怎样想的,然后独立完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这样的口算,为学习“凑十法”打好基础。4、做第 4 题着重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2+6+2 10 4 +3 8 +2 6 7 2 + 4 + 3 10 1 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解决实际问题做第题,出示挂图。分组讨论。交流各人列出的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四、堂总结五、作业小黑板出示。10 4 +3 10 1 4 2 +

9、 6 +28 +2 6 + 3 7 2 + 4题:复习(1)教学目的: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 10 以内的加法计算;2、整理 10 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一些规律;3、通过一图四式复习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时:1 时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挂图。教学过程:一、明确复习的内容和要求(板书题)二、复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1、做第 1 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2、做第 2 题(出示加法表)通过小动物搬砖搭房组织学生对学过的加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整理。提问: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每行 1、2、

10、3、4都是加上相同的数?提问:竖着看,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同一行里每道题得数都是相同的)提问: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做第 3 题可以组织模拟送信的游戏,仿照前面整理 10 以内加法表的方法,对学过的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整理,引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4、做第 4 题注意交流列式的想法,对照着看这一组算式,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让学生根据一道算式,说出其余相应的 3 道算式。三、总结四、作业3+4 4+6 7 3 10 2 3 + 2+7 9 4 6 2 题:复习(2)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 10 以内加减法,提高加减口算速度能力;2、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熟悉

11、的亲切感和成功感。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教学过程:一、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 (板书题)二、应用练习1、做第题。在做这一题时要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最后一题是开放题,可以有多种答案。2、做第 7 题。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再根据要求涂色,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涂出的图象像什么(绿叶映托的荷花)3、做帝题。可以用接力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比赛。4、做第 9 题。在学生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可根据班级情况适当提出速度的要求。三、复习总结四、堂作业3 +1+6 8 2 3 + 4 2 1 +8 7 8 4 + 3 9 1 3 题:丰收的果园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

12、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具有数学的意识。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教学时:1 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题。二、教学基本内容(看图)运苹果的车有( )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 )辆,是哪几辆?西红柿: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茄子: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豆角: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萝卜:我的右边有棵苹果树。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 )棵。苹果一共有( )筐,梨一共有( )筐。树上有( )只鸟,又飞( )只,一共有( )只。三、引导学生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

13、生自己提问题,在小组和班级里交流。四、知识延伸题:统计(一)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 6869 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2、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学具等。(六)教学过程:

14、一、创设情境,导入新。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也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看,小主人了(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等会儿会有很多客人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啦!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带着面具边唱生日歌边依次出现)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二、知识探索师:是呀,大象家了哪些客人,他们分别有几只呢?我们帮助大象对的客人作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一张相应的动物头像摆在桌上,看(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师:大象家了哪些客人呢?(学生回答)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学生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师:怎么分?

15、(学生回答)师:有的小朋友说一个一个地数,有的小朋友说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请小朋友讨论一下,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学生分组讨论)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后动手理一理。学生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学生回答)为什么?生:体育上,体育老师叫我们排队时要横排对齐、竖排对齐。师:说的真好!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 (教师把代表他们小组的图片贴在黑板

16、上的得奖栏中)xx 小组这样从下往上,横里面对齐,竖里面对齐,排得既整齐又漂亮。小红也是这样排的(多媒体出示第 68 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师:你发言很积极,奖给你们小组一个图片。 (教师同样随意地贴,下同)师:小朋友们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题) 。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客人的情况。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了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这样帮他统计一下吗?三、知识应用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统计在本第 69 页例图上,然后相互交流,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走下座位与别的小组学生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举起给大家看看。学生高高举起书本向老师、向同学、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