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成都市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集成示范总结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581227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度成都市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集成示范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年度成都市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集成示范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年度成都市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集成示范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年度成都市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集成示范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度成都市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集成示范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度成都市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集成示范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 年度成都市科技局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新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总结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一、 项目来源:该项目为三方合作项目,来源于成都市科技局,经费 15 万元。甲方都江堰市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服务中心为项目承担单位;乙方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为项目科技支撑与服务单位;丙方都江堰市农村发展局为项目实施与推广示范单位。二、 项目目标:1、总体目标:从技术层面上破解造成我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屡禁不绝的农业生产与生态难题,尽量实现大面积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从而大力提升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综合生产能力,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现代田园农业提供科技支撑。2、技术目标:(1)面积:核心区

2、100 亩,示范区 1000 亩,辐射区达 10000 亩。(2)增产:每亩增收粮食达 5%。(3)增收:每亩节本与增收达 50-100 元。 (4)生态:稻田前茬农作物秸秆(小麦、油菜等秸秆)还田利用率达 100%。三、项目示范效果与示范技术内容:2(一)、项目示范效果:2010 年度,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新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全域成都达到大规模推广与示范,2010 年全市共计示范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新技术面积达到 25 万亩,示范区内实现秸秆全量直接还田,秸秆预期腐烂腐熟效果理想,对水稻生产无负作用,且优点多优势明显。经都江堰点现场

3、验收: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新技术,水稻单产达到 624 公斤/亩,秸秆利用率达到 100%,完成目标任务。各区市县通过大力示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条秸秆直接还田的全新方法,从而引导农民不再露天“焚烧”秸秆,实现和完成了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多途经”和“疏堵结合”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二)、项目示范技术内容:1、核心区:面积:100 亩。示范地点:都江堰市天马镇德宏公司生产基地。以“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新技术”为主体核心技术,集成示范水稻机插秧、强化栽培、旱育秧、抛秧、免耕、生物多样性、太阳能频振物理防虫、机收与机械化碎处理秸秆等综合粮食生产技术,并配套展示与筛选优质水稻主栽新品种。(1

4、) 、新品种展示:共展示 B 优 827、金优 188、川香 3 号、蓉稻 18A 优 447、II优 498 等优质水稻新品种 20 个。(2) 、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栽培新技术集成示范:3(A) 、水稻免耕走道式秸秆还田集成技术示范; (B) 、水稻旋耕走道式秸秆还田集成技术示范; (C) 、水稻旱育中苗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 (D) 、水稻旱育秧定向优化抛栽集成技术示范;(E)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集成示范; (F)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强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G)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物多样性技术集成示范;(H)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I) 、

5、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机械化碎秆(油菜)技术集成示范;(J)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太阳能频振物理防虫技术集成示范;共计集成示范 10 项技术。2、示范区: 面积:1000 亩。示范地点:都江堰市。(1)主栽品种:金优 188、川香 3 号等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2)示范技术: (A)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集成技术示范(油菜田) ;(B)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集成技术示范(小麦田) ;(C) 、水稻旱育中苗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D) 、水稻旱育秧定向优化抛栽集成技术示范; 3、辐射区: 面积:10000 亩。地点:全或成都。(1)主栽品种:川香、II 优、D 优、金优、内香、宜香、蓉稻等优质高产

6、水稻新品种。(2)示范技术:(A) 、水稻免耕走道式秸秆还田集成技术示范;(B) 、水稻旋耕走道式秸秆还田集成技术示范;(C) 、水稻旱育中苗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D) 、水稻旱育秧定向优化抛秧集成技术示范。 44、技术培训与指导(1)育苗期:34 月水稻旱育秧规范化育苗技术培训与指导。(2)移栽期:56 月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操作方法与大田配套栽培技术培训与指导。(3)大田管理期:68 月走道式秸秆还田后水稻生长期田间管理培训与指导。(4)收获后期:911 月收获后小春生产与走道内大量腐熟有机质处理技术培训与指导。四、项目示范工作开展情况:2010 年度,为了搞好该项目示范,我所科技人员先

7、后 3 次参加市委召集的全市秸秆综合利用与还田工作会议,并配合成都市农委组织实施的全市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新技术培训工作及其 2011年度成都市秸秆还田工作方案的制定工作,配合成都电视台专题科教片摄影工作,接受商报、晚报、15 频道等多家新闻媒体采访与技术报到 6 次,受郫县、崇州、大邑、邛崃、青白江、都江堰区市县邀请,现场田间培训与指导 20 次,培训县乡镇农技人员和农民人数达 300 多人,发放技术光碟 400 多张,并在各区市县电台多次播放,发放技术资料 100 多份,并在核心期刊发表科技文章 1 篇。五、明年工作计划:根据成都市秸秆还田工作方案,本所研究的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生态种植新技术为秸秆综合利用首推技术,力争示范推广 100 万亩,并逐渐取代传统秸秆还田技术。成都市农林科学作物所5秸秆研究小组袁亚章2011-01-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