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58100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案第 22祖国统一大业学案【三维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通过组

2、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1 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2 有条的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江泽民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八项主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和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

3、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学习难点】台湾问题的由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感悟思考】(听音像资料七子之歌 ,讨论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提出和实践的?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知识梳理】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同月,邓小平访美期间,3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他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就是。4、1984 年,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条:。2香港回归过程: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与邓小平

4、会谈。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商谈解决香港问题。1984 年 12 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了关于。,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回归的意义:3 个标志。对香港对中国对世界31987 年 4 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方针政策:。(二)措施11979 年元旦,真正停火的标志。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即2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了。390 年代初期, ,海峡两岸分别成立,1992 年达成重要共识即;在此基础上,会谈。注意:会谈的意义和成就。4、199 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

5、情况,提出。、2000 年以,针对台湾当局的变化,中共重申。【难点突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港、澳体现了我国恢复对两地主权的实施,但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台湾为什么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港、澳、台问题同是保持我国主权完整,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问题。但因历史情景不同,二者的性质并不相同,在同为“户国两制”的框架下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台湾问题是我国解放战争所遗留下的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而港、澳问题是晚清时期西方殖民侵略的问题,是个国际问题。所以,虽然都可用“一国两制”解决,但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因这终归是中国自己的中国人军队,而解放军进驻港、澳,英、葡军队撤走,正是体现我国对它们恢复主权的重要标志。例 3 (2001 全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大的自治权,这主是指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外国资本不动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对台湾的特殊政策。香港和澳门是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派出军队行使主权,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祖国统一的问题,不分你我,可以保留军队。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