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关系史笔记_方连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77508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国际关系史笔记_方连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战后国际关系史笔记_方连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战后国际关系史笔记_方连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战后国际关系史笔记_方连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战后国际关系史笔记_方连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国际关系史笔记_方连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国际关系史笔记_方连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后国际关系史纵向时间脉络 (2009-06-10 12:47:01)转载标签:战后国际关系史方连庆四川大学考研笔记 一、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1. 对五国和约的缔结 背景: 二战后,如何处理战败国和缔结对战败国和约,是关系到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 重大问题. 经过三次外长会议和巴黎和会,与会各国终于缔结对五国和约. 意义: 五国合约的缔结是美苏英法等大国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产物,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其积极意 义在于以条约形势结束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律上的战争状态, 确立了该地区的国际新秩序; 挫败了英美等西方国 家企图孤立苏联,重新控制五国的阴

2、谋;巩固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对意大利等国的非法西斯化起了重要作用. 但 有些条款侵犯了战败国的领土主权,为日后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埋下祸根. 多瑙河会议: 二战后,英法企图恢复对多瑙河航行的支配地位,而美国则想在国际化名义下取代英法控制多瑙河. 1948 年多瑙河会议召开并通过. 新的多瑙河公约是历史上关于多瑙河航行制度的第一个公 证的公约,打破了西方大国长期控制的局面,维护了沿岸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也照顾到其他使用国的利益. 2. 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斗争 二战后,苏联同英美之间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不同,在处置德国问题上发生尖锐分歧. 双方 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模式和意图来

3、建立德国. 双方斗争之焦点在对德赔偿问题上,同时英美扶植双占区,进行货币改 革同苏联进行对抗.最终触发第一次柏林危机. 柏林封锁期间,出现分裂,成为德国分裂之先导. 3. 美国对日的单独占领 背景: 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日本从属美国, 使其受美国控制并为其称霸世界政策服务. 美国在战 后初期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 是纲领性文件. 意义: 反封建,反法西斯军国主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战后经济恢复和重建,客观上促进 日本社会进步. 转变: 1947 年以后,国际形势巨变. 美国出于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对苏进

4、行遏制. 其远东战略重点转移, 以罗亚尔演说为转折点,标志美国对日政策由多方限制,打击改为积极扶植和帮助,从而构成 占领后期对日政策. 表明美国开始把日本纳入其远东战略轨道.二、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对西欧的控制 1. 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 2. 战后美国企图通过建立国际性组织,实现其领导下的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表现:政治上,建立联合国, 其基本思路是在美国领导下,通过大国合作维持战后世界秩序。强调大国合作和大国一致原则。经济上, 布雷 顿森林体系生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3. 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决定性胜利,美苏在战后世界安排和欧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5、日 益锐化。两国关系从合作走向对抗。乔治凯南提出对苏遏制理论,该理论对战后初期美国对苏联政策确立和执行 产生直接重大影响,为杜鲁门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4. 为了在美国国内制造苏联“扩张”和“威胁”的舆论,1946 年 3 月 5 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 “中流砥柱”的演说。史称铁幕演说。反映了二战后,英国因国力没落,企图借助美国,在欧洲抗衡苏联的心理, 同时符合美国战后企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需要。丘吉尔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为杜鲁门主义的公开出笼 做了舆论准备。 5. 杜鲁门是美国战后对苏冷战的主要决策者。二战后,美国借援助希、土两国为由,提出杜鲁门主义。并将两 国纳入其全球战略

6、体系,成为在地中海地区遏制苏联的屏障。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 球扩张主义,是美国公开推行对苏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标志着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从此美苏以欧洲为重心的 冷战全面展开。三、从“马歇尔计划”到北大西洋公约 1. 二战后,西欧各国遭受战争巨大破坏。经济萧条,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震撼各国资产阶级统治。面对 残酷现实,西欧各国为稳固统治,争取经济好转,对付共产主义威胁,探索西欧联合自强道路。英国提出“三环外交” 。法国为防止德国法西斯势力再起,实行西欧联合政策,提出英法同盟互助条约又称“敦刻尔克”条 约。该条约标志英法在建立西欧联盟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2. 战后初

7、期,西欧政治经济形势艰难。为美国控制西欧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为了夺取和占领西欧市场;帮助 西欧经济复兴和稳定政局;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并进而离间苏联和东欧各国关系,抛出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 既马歇尔计划。意义:该计划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巩固西欧资本主义统治。同时也促进了美国 商品和资本对西欧输出,为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道路;抑制了西欧各国的革命运动,削弱了意大利和法 国共产党在国内的影响;促进了西欧和美国在对抗苏联战略上的协调,增强了遏制力量,并为西方政治军事联盟 正式形成奠定基础。 3. 1948 年 3 月 17 日,英、法、荷、比、卢签订布鲁塞尔条约 。其实质是以军事

8、同盟为核心的多边军事条约。 是美国操纵下建立欧洲军事集团的第一步,是北约的前奏。1949 年 4 月 4 日,西欧十二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 西洋公约美国通过在北约的领导地位,加强了对西欧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形成一个遏制苏联的包 围圈,标志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基本完成。四、美国在拉美的扩张和“第四点计划” 1. 战后,美国镇压拉美人民斗争,发展战略阵地。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使拉美成为美国拓称霸世界 的稳固战略后方。拉美人民反对美国干涉内政和军事控制的斗争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动摇了美国的霸权 地位。1947 年 9 月 2 日拉美各国同美国签订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既里

9、约热内卢条约。该条约是战后美国为 称霸世界而缔结的第一个区域性政治军事同盟条约,不仅为美国巩固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政 和镇压该地区民运提供便利,而且为此后美国在其他地区建立一系列军事政治同盟开创了先例。1948 年美洲国 家组织建立。加强了美国对拉美的控制和干涉,并将其作为对外发动冷战的重要基地。 2. 战后美国为了在世界各地削弱英法殖民势力,抑制共产主义和民运发展,以达到全面控制亚非拉的目的,提 出美国在外交方面的“第四点计划”既技术援助不发达地区。该计划是美国打着和技术援助的旗号大规模向 亚非拉渗透的重要措施,是战后初期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步骤,带动了私人垄断资本输出,为美

10、国工业发展取 得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五、苏联成为世界大国及其同东欧和南斯拉夫的关系 1. 苏联国际地位提高及其对外政策 苏联在二战中的突出贡献,维持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斗争都 极大的提高其国际地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成为美国最强大对手。 苏联根据变化的国际力量对比提出了两大阵营、两大体系、和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并以此为外交政策的指导思 想。战后初期苏联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保证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发展同人民民主国家的友好关系, 加强社会主义阵营;支持国际民运;维护世界和平、反帝侵略战争;实行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表现:揭露帝 国主义侵略战争政策

11、;帮助东欧国家加速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为裁军开展广泛斗争;以民主原则解决战后遗留 问题;承认中国革命的胜利。评价:战后初期总体看来苏联执行的是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和平与国际合作。此举 为国家建设赢得和平的国际环境,提高其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存在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这不 仅损害苏联声誉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正常发展。 2. 苏联同东欧及南斯拉夫的关系 二战中及战后,东欧各国在苏联胜利进军,同盟国击败德国条件下,通过武装起义和武装斗争建立了人民民主政 权。 东欧国家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适应了人民革命的需要。在苏联的帮助下,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进行了艰苦的斗 争。表现在:加速政权建立

12、与建设;进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计划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强同 苏联的联系,争取苏联的全面支持与援助,以维护国家政治,经济上的独立。 苏联同东欧和南斯拉夫签订友好互助条约联合成社会主义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相互支持, 。这些条约对于加 强社会主义国家间联系与团结,确保各自安全意义重大。在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上,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提出莫洛 托夫计划。通过与东欧国家签订贸易和经济协定加强彼此经济联系,顶住西方压力,与马歇尔计划抗衡。1949 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该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广泛的多边经济合作基础,扩大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 经济技术交流,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33. 欧洲共产

13、党的建立及苏南关系破裂 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美国以此向苏联开展激烈的冷战攻势。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苏联提出要组织力 量对抗。一方面加速东欧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和巩固,同时提出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要求欧洲各国共产党 彼此加强联系,统一认识以利于共通对抗美国。1947 年工人党情报局成立。该组织在开展反美帝国主义侵略战 争政策,提高各国对战争认识,组织反侵略战争及维和斗争和抵制帝国主义思想进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战后,苏南关系日益恶化。关键是苏共推行大党大国政策,将其意志强加于南斯拉夫的结果。 六、亚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 1. 越南和朝鲜革命的胜利 越南八月革命胜利,从中央到地

14、方陆续建立起人民革命政权。胡志明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脱离与法国殖民关系,废除法国一切特权。粉碎了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解开越南历史的新篇章。 1945 年 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8 月 15 日日本投降,朝鲜获得解放。9 月建国。后因美 国操纵联合国军进驻,导致朝鲜分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 经济文化联系,对内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 东南亚和南亚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战后初期,印尼人民发动八月革命,开展了一场抗击英、荷殖民主义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1945 年 8 月 17 日

15、苏加诺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 在菲律宾人民不断斗争下,1946 年 7 月 4 日菲律宾共和国成立。该国人民为争取独立和民主政治进行了坚决斗 争。推翻亲美独裁政治,建立民主政权。 3. 1945 年 3 月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联盟发动全面大起义,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英俊借此机会占领缅甸主要阵地, 企图恢复殖民统治。此举激起缅甸人民反抗浪潮。在缅共领导下,爆发战后历史上最大全国性总罢工。英国迫于 压力,同意谈判。1948 年 1 月 4 日缅甸联邦成立,正式脱离英联邦。标志缅甸民族独立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开 始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 4. 战后初期,鉴于世界民运高涨和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英国

16、为继续保持殖民利益,采取“分而治之”的 政策。通过蒙巴顿方案,印巴独立建国。基本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加速了英国的衰落和殖民体系的瓦 解。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 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5. 西亚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蓬勃发展 战后,叙利亚和黎巴嫩两国依然处于英法军事占领下。严重威胁两国的民族以利和国家主权。两国组织罢工、示 威并开展武装斗争。后在联合国干预下,英法撤军,两国人民反对外国军事占领,争取民族独立和捍卫国家主权 的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6. 战后联大对巴勒斯坦地区采取分治决议,触发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全面对抗,使该地区出现长期动乱不稳的局 面。1948 年 5 月 14 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以色列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出于 自身利益考虑,采取各自袒护一方的政策。最终以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挫折告终。战争结果使阿以力量对比发生 变化,此后双方围绕巴勒斯坦问题的争端愈演愈烈。 七、美国对华政策破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美国对华政策破产 二战后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