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6474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农业和粮食生产依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不断增加,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解决中国的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 2001 年起,国家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该项目实施给

2、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及企业发展注入了较强的活力和动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转化了一大批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满足了农村与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需求,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各地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二是有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科技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三是培育了一大批“拳头”产品、优良品牌和科技型龙头企业,提高了涉农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自主开发、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提高劳动力素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在实施中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还是没有完全改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实。农业科技的核心技术缺乏、科技成

3、果适用性较差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只是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和实验室成果阶段,并没有到达应用技术开发阶段和中试、示范推广转化阶段;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技术及农艺技术,导致没有配套技术的科技成果大多难以实现转化,可行性较差。粮食增产中科技推广的潜力分析粮食增产中科技推广的潜力分析 在我国耕地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要持续提高粮食产量,必须在单位播种面积上做文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必须依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下面简要分析在粮食增产中的科技推广潜力。 (一)良种推广和应用的潜力(一)良种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优良的种质资源是粮食增产必不

4、可少的条件。良种推广对粮食增产做出巨大贡献。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区域经济与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多年调查,在当今农民通过增加化肥、农药及灌溉设施等投入品而使粮食增产的积极性,因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而不会提高,而对应用适应性、抗逆性、抗虫性很强的新品种的积极性还是有增无减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曾指出,如果在“十一五”期末和“十二五”期间,国家能保证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育种科研资金,15 年后由于粮食作物品种改良,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种作物单产水平可能提高 90150,足以使我国粮食总产量在目前水平上实现翻一番。 (二)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潜力(二)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潜力 目前我

5、市的化肥投入量不少,而化肥的利用水平不高,其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 30左右。这一方面有氮、磷、钾不同种类的肥料搭配比例不合理的问题,也有施肥的技术环境问题。近几年我市推广配方施肥和合理施肥技术,一般可以提高肥效 15左右。按目前化肥肥效每公斤纯养分增产 10 公斤粮食计算,每增加 1 吨纯养分的化肥投入,就相当于增产 1 万公斤粮食。 (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潜力(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潜力 目前,我市农田灌溉能力较低,每年有 多亩左右的农田受到旱灾的危害,水资源十分短缺,但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仅为 3540,据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的试验,低压输水灌溉和渠道防渗技术一般可节约水资源 30

6、40,增产粮食 2030以上;喷灌技术比地面漫灌一般节水 3050,增产粮食 1030。 (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的潜力(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的潜力 利用地膜覆盖是一种投资少,收益大的新技术,将地膜覆盖广泛应用于各个粮食主产区的蔬菜和大田作物,能够提早农作物的成熟期,减少虫害,减少中耕次数。 (五)推广间套复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的增产潜力(五)推广间套复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的增产潜力 推广间套复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据中国农科院专家测算,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理论值可达 195,而实际耕地复种指数只有 155左右,还有 40 个百分点的潜力可挖。 (六)推广植物保

7、护技术的增产潜力(六)推广植物保护技术的增产潜力 通过推广植物保护技术,可延缓病虫害对科学农药的抗药性的发展,保持农田生态基本平衡,保证粮食稳定持续增产,使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专家估计,全国每年因病、虫、草、鼠害损失粮食产量达 10-15%,约 500550 千亿公斤。如果充分推广现有的植物保护综合防治技术,可挽回上述粮食产量损失的 80,就相当于增产 400440 千亿公斤粮食。 因此,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就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一系列粮食增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我市粮食持续丰产能力,夯实我市粮食生产的科技基础;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并重的原则,通过

8、粮食增产关键技术的突破、现有粮食增产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先进适用粮食增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我市粮食主产区的土地单位面积产出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粮食增产、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现粮食丰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相协调;要在试验单产突破的基础上,注重大面积粮食丰产能力的提升;既要注重单项技术创新,又要注重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系统配套。注重节本增效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对粮食作物大面积、规模化种植配套技术和防灾减灾、产后减损技术进行系统安排;注重粮食丰产技术的综合集成,形成一批适合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丰产栽培技术的模式;推动我市粮食主产区丰产能力的建设,带动我市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的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

9、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作重点 (一)加大对粮食增产技术研究和推广的经费投入,(一)加大对粮食增产技术研究和推广的经费投入,支持进行粮食增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支持进行粮食增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以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重大项目。各粮食主产区应首先重点落实这些项目的匹配经费,保证这些项目的顺利完成。另外,各地还应该组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的科技力量,运作一批研究和推广项目,加强粮食生产关键实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具有不同地区区域特色的技术体系,为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10、 (二)加强机制体制创新,进行制度建设示范(二)加强机制体制创新,进行制度建设示范 在国家明确要求大幅度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条件下,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粮食生产投入体系,有效整合优势粮食生产资源、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资金集成和配套。使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要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在体制、机制运行上起到示范作用。 (三)大力推进各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技术示范(三)大力推进各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技术示范 结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配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相关省(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区域、分层次、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粮食

11、年产主推技术的示范。一方面,各地区要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中突出工作重点,抓好“三区”建设,即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同时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条件建设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带动粮食产业化开发。另一方面,粮食主产区的各级政府部门应将重点放在中低产田改造上,重并适当提高项目区单位面积投入标准,力求建成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食核心产区。 (四)推进区域性粮食丰产技术集成创新与转化(四)推进区域性粮食丰产技术集成创新与转化 立足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建立适宜于不同区域的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单项技术和区域技术集成体系。通过将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已有的单项技术进行优化集成,

12、组装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体系,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六省集成水稻(安徽小麦)配套技术、华北平原三省集成小麦、夏玉米及其一体化配套技术、东北平原三省集成春玉米配套技术,以及共性关键技术集成配套技术等。这些集成技术经大面积应用,将显著提高主产区三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有效促进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大大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主产区的新农村建设。 (五)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五)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发展,要注重促进农业科技能力的建设,为保证粮食主产区技术推广提供支撑。在加强农业科技能力建设方面,应加强县乡两级

13、信息服务网络队伍建设,逐步向重点乡镇、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延伸,用各种方式使信息真正传递到农民手中,通过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带动了粮食主产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扩大了其与相关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的迅速发展;抓好农民专业协会技术服务能力的建设,并开展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开发和应用农业专家服务系统,集聚专家智慧,服务千万农家等。通过农业科技能力建设,使各个粮食主产区在做好技术引进和示范的同时,建立起自身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造出了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六)加强对农民的

14、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随着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的发展,广大农民急需要更多的农业知识、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各级粮食主产区政府部门应主动承担培养新型农民的任务,为发展粮食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和农民。在提高广大农民对新思想、新信息、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打破传统文化和习惯束缚的同时,要抓好农民技术培训方式创新,深化农民职业培训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政府的农业推广部门应该及时地把市场需求的准确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例如,可以以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载体,以点带面,通过向农民推广种粮丰产技术,引导农民采纳种粮丰产新技术,通过各种科技培训,提高基层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有力地促进粮食丰产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抓生产、保供应、促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现代农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发展科2012.3.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