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上)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6436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8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上)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上)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上)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上)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上)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上)(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上),一、课外诗词五首,赠从弟(其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终南别业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习目标,一、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二、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三、学习诗人品格情操,感受诗人人格魅力。,学习重点,一、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二、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学法指津,学习过程中大家可以按照“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走近作者、明晰写作背景品味意象、走进作者心灵背诵诗歌、陶冶自身情操”的顺序进行,以读带品,以品促读。,赠从弟(其二) 刘桢,赠从弟(其二) 刘桢,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

2、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走近作者,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余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yng)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走近作者,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

3、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pn)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品味名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 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品味名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情感提升,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

4、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译文,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走近作者,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jing)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后任虢(gu)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

5、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走近作者,这首诗是王勃初仕于长安时期的作品,格调高昂,情感浓烈,充满着青春勃发的活力。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本诗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品味名句,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 。 这豪迈宏放的诗句,赞颂了人间坚不可摧的友谊。知音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 使千山万水难以遮拦。这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闪烁 着永不磨灭的理性的光辉,使

6、诗人与挚友的情感得到 升华,引起世人的共鸣。古往今来,不知抚慰了多少离人,激励过多少志士。,情感提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内容健康、形式整齐的五言律诗,平仄协调 ,对仗工稳 。颔联采用流水宽对,更显自然活 脱 。全篇句句在叙事,而又句句有情。诗人以朴实、 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译文,象燕昭王一类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 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 还没有出现。 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 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得让人落泪呢!,走近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排行大,梓(z)

7、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武后时官麟台正字,迁右拾遗。曾两度从军边塞。圣历初,辞官归里,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为诗首倡汉魏风骨,力矫齐梁靡丽,五古风格高峻,寄兴遥深,五律亦有佳作。,走近作者,作这首诗的时候,陈子昂正在武攸宜军中作随军参谋。武为人轻率,缺乏智谋。陈子昂向武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降职为军曹。陈子昂报效国家的志向难以实现,一腔悲愤,无从宣泄。登黄金台而追思千年前燕国君臣相得、风云际会的往事,心潮澎湃,难以自已,侠气铮铮的硬汉也泪水滂沱,不能自控。,品味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

8、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 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品味名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 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情感提升,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终南别业王维,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

9、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译文,中年以后厌弃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白云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谈笑,毫无拘束,竟忘了回去的时间。,走近作者,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wng)川,过着亦官亦隐

10、的居士生活。,品味名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这一联已透露出作者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品味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已无路可走,于是索性坐了下来。这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现。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若揭了。,情感提升,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

11、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丢弃我离开的,昨天的日子不能够挽留; 搅乱我的心绪的,今天的日子又有许多烦恼忧愁。 秋风万里送来南飞的大雁,面对这种景象应该在高楼上 酣畅地饮酒。 你的文章如建安风骨那样刚健,我的诗向南

12、齐小谢的诗那样清新秀发。,译文,全都满怀超逸的兴致,豪壮的情思飞扬横溢,想要登上青天把明月揽取。 抽刀斩断流水但水更加不停的流,举杯饮酒想消除忧愁但却更加忧愁。 人活在世上不符合心愿,明天就打散头发去摆弄扁舟。,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天宝初,应诏赴长安 ,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的特殊礼遇。 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走近作者,李云:是李白的族叔。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李云为官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 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

13、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品味名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弃”字,刻划出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李白曾经身怀报国大志,但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将他召入长安并非是让他 施展其政治抱负,而只不过是将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品味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第一句为抒情咏志的铺垫。“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是正面坦露情怀。 “举杯”的目的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 肠 ,不但不能“消愁”,反而激起更多的愁绪。这两句极 富于哲理,表明诗人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诗人实际上还

14、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情感提升,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科学幻想之旅,学习目标,一、了解小说内容,学习作品构思的巧妙、情节的惊险。 二、学习作者将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手法,培养学习精神、科学精神。 三、欣赏小说人物,培养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习重点,一、了解小说内容,学习作者构思的巧妙、情节的惊险。 二、欣赏

15、小说人物,培养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学法指津,大家要独立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去理解,去表达,去感受,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大家还应利用各种机会展示阅读成果,以获得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并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方法,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对话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对话文本,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罗纳克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对话文本,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