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55157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及对策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及对策学 生 姓 名: 李微 学 院: 信息技术学院 专 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 级: B0701 学 号: 0911070128 完 成 日 期: 2010 年 4 月 5 日 辽 东 学 院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摘要摘要:目前我国软件产业与以往相比虽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还是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软件产业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人才稀少,技术不足等,必须跟上当前世界的发展脚步,抓住黄金机遇,尽快做大做强,通过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探索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路径,实现软件产业的壮大,为自主创新和产业竞争

2、力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字关键字:软件产业 现状分析 产业发展 中国软件软件产业是本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作为一种“无污染、微能耗、高就业”的产业,软件产业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国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而且自身也能形成庞大规模,拉升国民经济指数【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产业将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发展和扶持软件产业,是一个国家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参与全球化竞争所必须占领的战略制高点。当前,随着全球化范式的转变,世界软件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网络化、全球化、服务化、开放化的转型。这给世界各国的软件产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一、我

3、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目前我国软件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形成的过程中,我国的软件产业主要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进入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2】。第一阶段:萌芽期(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初)标志:计算机工业管理局成立、中软公司成立1978 年,以计算机工业管理局的成立为标志,我国的计算机工业真正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此期间,中国计算机服务公司(中软前身) 、中国计算机软件公司、中国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等相关公司相继成立,对于中国的软件产业而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第二阶段:起步期(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末)标志:中关村出现、成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关

4、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由于科研要面向经济,要服务于经济的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许多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们也纷纷走向市场。许多提供代理销售、增值服务、应用软件开发的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相继成立,中国的软件产业开始了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转变。第三阶段:进入期(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 2000 年初)标志:金字工程、软件园的建设九十年代初,为了发挥集群优势,中国的软件产业开始了集群式的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立,更触动了软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2000 年随着国务院 18 号文件颁布,软件产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速。第四阶段:发

5、展期(网络软件时期,2000 年至今)标志:腾讯等公司崛起,中国网站在美国上市,微软 Oracle 本地化二、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世界跨国公司无不将中国市场列为战略重点,中国软件产业别无选择地融入到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中。如何营造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如何打造完善的软件产业价值链条,如何保护自有软件,完善知识产权,如何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发展瓶颈等等问题,遂成为影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焦点中的焦点。为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在 2000 年,国家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这就是著名的 18 号文件。这些政策为软件产业营造了

6、良好环境。我国软件产业不负众望,成绩斐然。 “十五”期间,中国软件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保持着 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出口持续攀升,软件企业管理和创新能力取得明显进展,软件人才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软件企业多以从事定制项目和一般应用软件为主。对于大多数软件企业来说,没有一个良好的切入点,走独立发展的道路难度比较大。企业竞争力不强,无法形成产业的竞争性优势,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产业分工中定位不清。与此同时,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一)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综观中国的软件企业,长期以来的运作经营模式大多数都以 OEM 别人的产

7、品或者干脆拿来重新贴牌作为出路,很少有企业投入进行自主研发。因此,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较低。国外软件产品占据 2/3 的国内市场,其中在系统软件方面几乎没有我国自主版权软件的立足之地,国产支撑软件为数不多。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导致我国在软件产业领域受制于人,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影响我国在软件产业的再发展能力,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二)狭小的现实市场规模。近年来,国内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出现增长,但由于盗版,社会心理认同低,政府采购不规范等多种原因,增速仍较有限。软件潜在市场巨大和现实市场相对狭小矛盾仍较突出。用户忽视软件价值和“重硬轻软”仍较普遍。另一方面,国内软件市场已经变成了国

8、际竞争的市场。在软件市场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高利润率的优质市场领域,市场份额基本上都由国外公司垄断。在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市场,国外继续保持垄断地位;在以 ERP 为核心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国外企业正在开始从高端市场走向中低端市场;在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外国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介入。(三)低水平的同质竞争。目前,国内软件市场专业分工和特色不够清晰。国内软件企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互为竞争对手。同类软件的重复开发现象较严重,存在恶性竞争状况,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同质化竞争造成整个软件产业利润低下。(四)过低的市场规范度。国内市场的竞争规则规范性程度过低,没有形成较好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资源向高竞争力

9、企业的集中度不够,好企业难以脱颖而出。同时,国内市场的用户需求规范性程度过低。软件企业主要从事软件工程项目,未能形成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发展模式,真正从事过大型软件产品开发的软件企业很少,导致整个产业难以规模化。(五)人才需求不能满足在软件人才需求方面,据预测,当前我国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为 100 万人左右,且这一需求仍在以每年 20%左右的速度增长【4】。在软件人才供给量方面,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扩大招生为软件人才市场输送了更多的毕业生人才以及与大学教育并行的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人才供给在 2004 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总量供不应求的

10、局面得到缓解,但与高速发展的软件人才需求相比,继续呈现短缺状态。(六)软件企业标准化程度不高,园区质量不完善。我国软件企业标准化治理水平不高,成为阻碍中国软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瓶颈。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中国软件企业必须通过世界公认标准作出认证后,其产品质量水平才能得到国际市场的承认。但目前我国软件企业只有少数通过了 CMM5 级认证,企业的产品、服务和治理水平与国际大企业相比差距仍较大。我国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建立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以及软件出口基地,但是园区环境质量和配套能力与国外同类园区相比仍很不完善。上述问题假如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可能拉大我国软件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对软

11、件产业的发展构成很大的挑战。三、中国发展软件产业的对策建议(一)制定软件产业的发展政策根据软件新兴国家印度和以色列的成功经验,政府在软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1998 年印度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国家总理为组长的“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向政府提交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印度成为名符其实的“信息技术超级大国”;以色列政府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组织协调,政府工贸部还专门成立了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负责评估和管理国家产业开发基金,对软件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资助,并且,政府还实施高科技孵化器项目,为高技术成果转化提供配套服务。我国政府也应把软件产业作为发展信息产业的“重中之重”,给

12、予重点支持、优先发展,并尽快出台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使软件产业在政府的“特别关照”下能迅速发展起来【3】。 同时政府还应出台保护软件产品知识产权的具体措施,对盗版现象给予严厉打击。对软件企业来说,光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数不胜数的“盗版部队”是不现实的,也不是靠几次“降价风暴”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使幼稚的软件产业得到有效保护。 (二)规范软件企业治理我国软件企业要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治理规则。治理规则的建立需要有国际化治理理念和国际通用的治理方法,需要引进国际标准企业方法和手段来规范治理。当前,我国软件企业迫切需要按照 ISO9000 体系和 CMM 体系实施生产经

13、营治理,并取得相应的资质,使我国的软件企业和国外企业有共同的质量治理标准,提高我国软件企业工业化生产能力和国际水平,尽快使我国软件产业由“手工业”阶段进入“大工业化”阶段。(三)加快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和提高软件企业吸引力是发展软件产业的当务之急 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发展迅猛,但因高等教育资金投入过少,计算机普及和应用条件较差,对软件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层次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加快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一套创新的软件人才培养机制,在大中专院校开展培养软件人才外,还应在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并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开展成人计算机教育,通过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一大批既精于技

14、术又懂市场和管理的优秀软件人才。对软件企业来说,必须实施人才保护政策,稳定软件人才队伍,鼓励人才以技术方式入股,增强软件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要创造新的机制和环境尽可能吸引国外软件人才在企业中任职、入股。(四)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努力打造大型软件企业我国软件业要想在世界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整合优势的建立和应用,注重培育大型骨干龙头软件企业,尽快实现软件产业的规模经济。要给予大型企业集团多方面的帮助,培养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核心竞争力强、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优势企业,通过它们带动整个软件产业链的发展;要加快建立软件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发展软件的产

15、权交易体系,鼓励有实力的骨干软件企业通过产权交易等方式,积极并购或控股中小软件企业,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打造软件企业的“航空母舰”和“驱逐舰”。(五)软件企业要走国际化的道路要大力推动软件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外包加工、软件服务,与国际先进软件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国际软件跨国企业来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学习国外先进研发机制和治理经验,提高我国软件产业在技术和治理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支持有比较优势的软件企业对外投资,以日本、美国、欧洲等大市场为重点,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服务机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闻名品牌;要充分发挥我国驻外科技、商务机构的作用,加强面向软件企业的国际

16、市场信息服务,以此全面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六)软件企业应采取“技术创新”与“收购兼并”齐头并进的发展策略 对于软件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能力与“收购兼并” 扩张能力是衡量其市场竞争力的两大指标。软件产业技术日新月异,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创新能力,将很快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软件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努力开发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开发软件产品。 另一方面,软件企业还可以通过收购兼并方式迅速掌握最新技术、优秀人才,进而通过资源整合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外,美籍华人王嘉廉等创办的 CA 软件公司,以研发大型企业管理软件称雄,它几乎是一年成功并购一家企业,以通过并购获得新技术而闻名。中国发展软件产业时应该用动态的观察视角,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巩固自身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并不断将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