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研究5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555156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研究55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研究55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研究55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研究55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研究55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研究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研究55(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能源消费与 GDP 结构关系研究一、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1.1.1、 研究的背景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能源开始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彼此制约。一方面,能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影响着能源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一直不高,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粗放的,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是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2007 年 10 月召开的“十

2、七大”提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构想,提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以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为基本前提,因此研究我国能源消费与 GDP 结构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和迫切。1.1.2、 研究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惊人的高速度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但是,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为代价的。一直以来,我国奉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单位 GDP 能耗一直居高不下,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亟待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

3、动,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待提高,投资结构不合理等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民族的未来和子孙万代的幸福,我们必须找到解决我国当前发展困境的钥匙,缓解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严重和 GDP 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对我国能源消费和 GDP 结构现状的科学分析,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我国能源消费与 GDP 结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1.1.3、 研究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综述1.2.1、发达国家研究的现状能源消费和 GDP 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始于 KraftJ 和KraftA(1978)的开创性工作。Kraft(1978)用美国 1947

4、 到 1974 年度数据,得出仅存在GNP 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将带动能源消Akarca 和 Long(1980)的研究却发现:当使用同样的时间序列数据,但样本区间选取比 KraftA(1978)和KraftJ(1978)更短时,不能得出类似的结果,这意味着样本区间的不同选择可能会影响二者之间的实证分析结果。Yu 和 Jin(1992)使用 Engle 和 Granger(1987)提出的 E-G两步法,利用 1974-1990 年间的美国季度数据进行的检验结果表明,在两变量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均衡关系。Masihet(1997)在一个多元经济计量模型的框架内,检验了印度、巴基

5、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实际收入与总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能源消费同实际收入之间存在中性的结构依从关系;印度存在从能源消费到 GNP 的单向因果关系;印度尼西亚却存在从 GDP 到能源的反向因果关系;巴基斯坦和中国台湾则存在能源与 GDP 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Soytas 和 Sari(2003)检验了“七国集团”和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包括 16 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七国集团“中两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Chien-Chiang Lee(2006)运用 Granger 非因果检验(no

6、n-causality testing),对 11 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予以解释。1.2.2、我国研究的现状陈燕武、吴承业(2003)应用多变量实践序列间的协整分析理论,分析台湾地区 19541997 年度 GDP 和能源消费及其各组成部分(煤、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发现 GDP 和能源总消费、GDP 和电力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 GDP 与煤、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林伯强(2001)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深入研究了中国能源需求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能源总消费、GDP、能源价格及结构变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7、(2)不仅价格和收入是能源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用来反映结构变化的 GDP 中的重工业份额也是一个显著的需求决定因素。他们的研究还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能源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低,而价格弹性较高。用来反映能源需求的短期行为的误差修正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和稳定性,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2004)进行了1978-2000 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的研究,结论是: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在制订能源政策时既要考虑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冲击,同时也要充分估计能源供应压力的严重性

8、和紧迫性。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2004)详细研究中国从1954-2003 年间年度 GDP 和能源总消费以及能源消费各构成部分(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力等)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GDP 分别与能源总消费、煤炭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 GDP 与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 GDP 与能源总消费以及 GDP 与煤炭消费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杨朝峰、陈伟忠(2005)认为中国 1952-2003 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并根据格兰杰表示定理建立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来考察二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和动态关系。

9、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单向的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因果关系,而且这种长期关系是稳定的,并没有随时间而发生结构性变化。责兴振、杨宝臣(2005)利用 1953-2003 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技术,误差修正模型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各组成部分(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消费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实证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与GDP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但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需要改善。范雪红、张意翔(2005)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贡献作用并不显著,同时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

10、中国能源消费与 GDP 关系的实证研究间的相关关系而言,他们的结论是:在 2000 年以前是负相关关系,2000 年以后是正相关关系。晏正春、彭莉莎、岳大波(2006)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结合 1985-2003 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 Granger 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第一产业能源消费、第二产业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着由经济增长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马宏伟、王效华、何祖银、李静(2006)根据近几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GDP 以及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能源消费数据,

11、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关关系,以及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关关系。同时,又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定量的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并且提出了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新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大力降低第二产业单位能耗的对策建议。彭志龙、吴优、武央、王海燕(2007)对我国能源消耗GDP 在数量上存在怎样的关系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主要计算了国内三次产业、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万元 GDP 能耗,将其与国外进行比较,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赵进文、范继涛(200“0 率先将近年来发

12、展的非线性STR 模型技术具体应用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结构依从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如下几个结论:(1)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并可以通过LSTR2 模型来表达。(2)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当 GDP 增长绝对下降时,能源消费比 GDP 有更快的下降速度;当 GDP 增长率不超过 1804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 09592;当 GDP 增长率超过 l 804时,能源消费较 GDP 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完全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因此,应尽可能地避免经济的负增长

13、和超高速增长。(3)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 19561976 年间,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 1977-2005 年间,则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郭晔(2007)在 Romer(1990)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以加入能源因子和将技术因子与能源、劳动力相融合为特征,得到更贴近现实的反映经济增长的产出方程式。通过检验中国和印度 1965-2004 年间的实证数据,运用 VAR 模型、Johansen 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等方法,对两国的能源及技术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中,加入技术变量的能源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弹性

14、关系,中国表现为负,而在印度为正;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印度高于中国。短期中,能源与技术因素的短期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强;而资本的短期波动对印度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强。陶爱元(2007)以实际 GDP 表示经济增长,能源资源用能源消费量表示,通过协整方法得出了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关系,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两者之间长期关系失衡后的短期调整行为。最后根据所建模型对下一年度 GDP 进行预测,我们发现预测值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非常接近。周建(2007)采用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动态相关系数、小样本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

15、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系统性分析,得出经济增速是能源消费增速变化的 Granger 原因,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和单向因果关系。从动态相关系数可以显著得出,经济增速对于能源增速变化的影响明显大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原因在于能源变化不仅受经济增长的拉动,而且也受经济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市场环境的影响。刘小丽、卢凤君(2007)考虑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消耗量与经济的关系,基于 1981-2004 年中国GDP、能源消费量及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等统计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能源消费量与经济之问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短期内,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

16、不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而能源消耗量与 GDP 之间不仅具有一定的协整关系,还存在着从 GDP 到能源消耗量的单向 Granger 因果关系,从长期均衡来看,GDP 每增加 1,能源消耗量增加 1458。因此,在能源稀缺的条件下,应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能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我国的学者在 2000 年以后对能源消费和GDP 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基本上只是纵向地运用了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并没有中国能源消费与 GDP 关系的实证研究。从横向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来分析,而且在数据的选择方面大部分学者没有剔除 1978 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转换带来的冲击的影响,这就为本文的写作(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相结合)留下了一定的空间。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 研究内容具体的研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 绪论 本章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 关于能源消费与 GDP 结构关系的相关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