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及路径探析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5548805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及路径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及路径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及路径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及路径探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及路径探析 文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谷丽洁邱秀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 规划 纲要 ( 2 0 1 0 -2 0 2 0 年) 中提出,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 设,切实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也把 “ 突出培养造就创新 型科技人才”作为未来的主要任务。2 0 1 5年,国务院办公厅 以国办发 ( 2 0 1 5 3 6号印发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中提出:“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 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型人才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过 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培养与选拔大批创新型人才 ,并激发 他们的内在创新动机

2、 ,才能最终实现创新的目的。高等职业院 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 人才将成为学院的工作重点。 一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论基础 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创造力,对创造力的研究理论基础来 自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多个学科。但众多学科中, 心理学对创造力的研究贡献最大。发展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类 创造力发展的历程,一致认为在无拘无束的儿童身上经常可以 看到富有独创性的举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相信创新或 创造能力受人类自我实现的倾向和 自身潜能发挥的内驱力所驱 动,而马斯洛在区分了特殊天才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者的创造 力之后,认为表现在普通人身上的创造力更多的与人格特质

3、有 关。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明确了推动创造力出现的 6大 因素:智力、知识、思考形态、人格特质、动机、环境情境。 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候 ,需充分了解心 理学的多种流派对创造力的侧重研究,比如从认知心理学来 看,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社会心理学来看 ,要侧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 能力;从人格心理学来看 ,要侧重挖掘与创造力呈正相关的一 个或多个人格特质或气质。因此,充分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 关理论,是寻找培养创新型人才路径的基础。 二 、国内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综述 ( 一)设置通识教 育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认为,创新型人才主要

4、特征之一 是拥有广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由于当代众多创新成果汇聚于交叉复合学科,当今世界科学前 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多学科交 叉融合的结果。在大学设置通识教育,尤其是创业通识教育, 非常有必要。通识教育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 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都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美国为例, 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注 重以人为本。在学业上,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 中途休学创业或分段完成学业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提倡加强通 识教育,以适应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在完善学生的 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

5、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 生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二)革新教学模式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自我 学习与探索的能力。高等院校需要变革教学模式,崇尚个性和 创造性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诱导。日本 教育基本法 第二条强调 :在一切时间和一切场合均须实现教育目的,应尊 重学生 ,从现实需要出发 ,培养进取精神,并相互尊敬与协作 。荣艳红在 教学模式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分析 中认为教学模式可以推动不同类型的学习,创新型人才的核心 素质创新或创造能力可以借助学习的途径来推动。 ( 三 )完善培养流程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局限在课

6、程设置和教育模式的变革, 更多体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流程的变革。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提 出创新创意创业的培养流程,设立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中 心旨在将本校创意与发明成果商品化或产业化,鼓励师生将创 新、创意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而开展技术转移 和自主创业,藉此强化校内师生的创新能量,提升创新产出。 大陆部分高校也逐步构建了以 “ 职业素质训练和创新创 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把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系统化设计、模块化实施 ,逐步形成 “ 普及教育 +项 目体验 +创业孵化 + 创业实战”的 “ 四 纵”培训教育体系。 三、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径 本文认

7、为高等职业院校从培养创新型人才到凸显创新型 人才对社会的价值 ,需要三个层面: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和创 新转 化。 ( 一)教材与课程变革培养创新意识 高等职业院校从微观上专业和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使学生在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 专业水平 ,使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自我学习与探索的 能力。通过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将双创教育 ( 下转第2 0页) 广舅 i 敖朋教2 0 1 7年第8期 l 5 I 课程教材 I 其中模块一 中有三个单元是把现有教材 企业会计岗位 技能实训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 ,但是本课程并不是要取代 对方,而是在学习了企业会计岗位技能实训的基础上,

8、进行更 进一步的职业化训练。 2 课程教学方法 整体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 目 教学。以学生 为主体,学生 自主学习和实训环节占整个实训 8 0 以上,实 现教中学 、学中做、做中教、做 中学。在每堂课 的课堂教学 中,以 “ 展”“ 练” “ 问” “ 评”四个环节形成教学过程。分 别采用了导入法 、 创设工作情景、小组协作法、小组竞争法 、 角色扮演法和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评价从三方面进行考核 :平时作业 占6 0 ,考核标 准包括作业准时上交、独立完成、正确率、规范性;出勤和课 堂表现 占2 0 ,考核标准包括准时出勤和有无违反课堂纪律; 期末考核 占2 0 ,考核

9、标准包括整理一份课程作品和写一篇 课程心得总结。 3 课程实施条件 中职学校在开设该课程之前 ,需要创造相对应课程要求 的基础条件。 场地要求:一般学校都会建设会计综合技能实训室,满足 每位学生有一台电脑 ,有基本的办公用品和会计专用凭证。 软件要求:学校购置增值税开票实务和网上报税的实训 模拟仿真软件。 资料要求 :真实的费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专用发 票;最好有真实企业的全年和全月会计凭证一本或者几本;企 业电子台账;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及相关资料;企业会计工 作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师资要求 :去过企业、财务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顶岗 实习;有企业工作经验者。 4 课程反思 笔者在我校二

10、年级会计专业其 中一个班进行试点,根据 教学效果和学生意见反馈 ,笔者总结了教学中所存在的两个 问题 ,第一是学生仅仅是根据任务完成实训,并不清楚该项工 作在实际工作 中是处于什么环节 ;第二是学生普遍不习惯单 一的长时间的操作工作,当掌握了方法以后,对于重复性的操 作就显得非常不耐烦。 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反思在教学中,首先对于每次任务 的布置,应该明确每一个单元任务的目的,借助思维导图让学 生了解 自己工作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环节和位置。其次 ,由于 课程操作性大于知识性的特点,必须向学生强调职业体验,同 时灌输职业人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责任 编辑何丽华 ( 上接第 1 5

11、页)和专业教育统一设计、同时安排 、逐步融合 ; 共同建设和开展在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兴趣 小组、技能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创业课程和 创业实践实施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实现 “ 点” 到 “ 面”的创业教育。 ( 二 )团队与竞赛训练强化创意 实践 从中观组建团队和参加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使学 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大学生创业 孵化训练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 了真实的校内实践平台,大 大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合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项 目,聘 请校内外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辅导和现场指导;积极鼓励师生组 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并对入

12、围市级以上竞赛的创新创业 团队实行项 目制管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 ( 三)平台与项目建设促进创新转化 从宏观平台建设和项目参与中促进创新转化。创新转化则是 贴近市场需要,将有价值的创意和点子具体化和可视化,通过有 形的设计和产品表现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自己的 创新性思维和创新陛劳动为社会做出正向价值贡献。项 目体验旨 在通过创新思维训练、专业技能拓展、科技项目孵化等方式让学 生参与、策划和运作创业项目。创业孵化主要依托校内创业孵化 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体验创业艰辛、了解创业风险。 从创新意识的培养 ,到创新实践中历练创新能力,在通过 2 0 广东敖圈教2 0

13、1 7年第 8期 创新转化实现创新意识的价值化,创新能力的市场化,实现三 位一体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径。在这个路径过 程中,高等职业学院将通过相应机构的设置、资金配套、财务 管理 、法律咨询、专利代理 、课程活动、模拟实战等多要素、 全方位的支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 1 徐小英 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 究一知识分享的中介作用 D 武汉大学, 2 0 1 1 2 杨伟娜 高校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D 西 北 大学, 2 0 0 8 3 王亚斌 创新型人才特质与评价维度研究 J 科技管 理研 究 , 2 0 0 9 ( 1 1 ) : 3 l 8 3 2 0 4 贾绪计 创造力研究: 心理学领域的四种取向 J 北京 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0 1 4 ( 1 ) : 6 1 6 6 5 徐小洲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制度 浙江 大学的探索 J 2 0 0 7 ( 0 9 ) : 6 7 6 9 6 陈晓玲 国外创造力研究述评 J 人力资源管理, 2 0 0 6 ( 0 6 ): 1 5 91 6 8 7 宫敏丽 基 于现行大学教学模式分析的创新型人 才培 养 J 攀登, 2 0 0 8 , ( 6 ) : 1 6 1 1 6 3 责任编辑朱守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