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4535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概览非物质文化概览国际工商学院国际工商学院工业工程工业工程 7 7 班班2012319620123196高天宇高天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悠扬的悠扬的“马头琴马头琴”绪论绪论 终究有一种思念属于历史,任凭怎么虔诚也无法走进那段遥远的岁月。废 墟里多少骑士散乱的蹄音正在叩响大漠长风,岁岁年年从未改变的边关冷月把 那些诗情画意的场景渐渐淹没,流动的时光默默的盘旋在塞外广袤的草原里, 一面幽蓝幽蓝的湖水,无奈的记录着曾经辉煌的往事。 千年的烽火狼烟,把我的视线引向了久远,那刀光剑影里是谁在弯弓射大 雕?也许,马头琴的长弓正是历史老人遗留下的一根情丝,悠悠扬扬的倾吐着 对生命的

2、渴望,顺着它的方向我看到了大草原的蓝天、日月和白云。 最难忘的情感是不是忧伤的思念,我的灵魂执着的守望在通往历史的曲径, 用驼铃、羌笛、胡笳、杨柳和马头琴耕耘着原始的回忆。 在广阔无垠的塞外,辽阔无边的内蒙古。粗狂而热情,豪迈而憨厚的内蒙 人,他们用智慧创造了一种粗而不阔,沉而不闷的乐器“马头琴” 。 一丶马头琴简介一丶马头琴简介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 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音色介于 小提琴和中提琴之间。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 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

3、装在琴柄的顶 部,因以得名。在 2003 年与 2005 年,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及马头琴艺术先 后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国务院“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人类重点保护和继承、发展的文化艺术类型 二丶马头琴起源二丶马头琴起源 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 19 世纪末到 20 纪初,琴首是由龙头 或“玛特尔” (鳄鱼)头改为马头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 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在蒙古人的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 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 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马头

4、琴诞生在蒙古高原与草原地带,适合演奏蒙古长调民歌,描绘出舒缓、 辽阔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气息,善于表达思念、孤独的心情。 据历史文献记载:到 18 世纪初,马头琴的外观及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共鸣 箱为梯形且比原来大多了,琴身的长度增长两倍左右,这样声音也大,发出更 洪亮的颤音,琴头多为马头或马头下面再加一个龙头。 马头琴的两个弦,粗弦为阳弦,由 150 根马尾组成,细弦为阴弦,由 120 根马尾组成,弓弦为 90 根马尾组成,全部加起来 360 根,正好一个圆圈的 360 度。随着马头琴琴体的革新,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涌现出不少民间说唱演奏家。 三丶马头琴的现状三丶马头琴的现状

5、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心灵震撼和滋润。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蒙古传统文化是蒙古地区的特色,是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百年文化的积累,是草原与游牧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西方文明及其优秀的传统和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先学习和懂得自己的文化与传统。由于家庭传统的耳濡目染,我还是非常喜欢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我觉得蒙古族传统文化不但让我们学会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也教会了我们许多人生哲理和正确的处事态度。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中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了

6、。为了普及传统文化,各地方采取了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给年轻人灌输传统文化艺术,比如用西洋乐器来演奏民歌,让年轻一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根据有关调查,马头琴的传承机制有“家族传承、拜师学艺和学校传承”三种类型 。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家族传承”途径已不是主要的途径,而“社会传承(朋友) ”和“学校传承”成为主流。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市等地区。除了几所正规学校以外,在社会上也有很多私立马头琴教学班和培训班。民办或私立学校中,多数为来自农牧地区的学生,学生们有一部分是念初中、高中后直接来到这里学习马头琴。学员们学习马头琴的目的都很一致,都是喜欢马头琴,通过学习马头琴传承和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让更多人

7、认识马头琴,了解马头琴。学生们通过刻苦学习后,有的学员继续考大学,有的在当地或盟市(歌舞团) 、旗县(乌兰牧骑)工作,也有部分学员在国外(去日本的占多数) 、外省演出的同时成立马头琴培训班给当地的马头琴爱好者创造了更好的学习马头琴的机会。还有一部分在内蒙的各酒店或旅游点担任马头琴演奏者。从呼和浩特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马头琴艺术想要学习和了解的人很多,特别是蒙古族更为积极,但呼和浩特地区没有马头琴乐团,学习之后的就业前景不是很乐观。 很多人认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而且是全社 会的事。因此,在马头琴艺术的教育中,不仅正规学校十分重要,社会兴办的 教育也不可忽略的。社会各

8、界都应该为此而努力,让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得 到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四丶马头琴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教育功能四丶马头琴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教育功能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青少年的认同、认可、接受和传承。作为一种艺术,马头琴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和作用是可想而知的。有学者认为:“马头琴在对人的教育培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集培养人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美感为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培养人专注、稳重、踏实等性格的过程。这也给这项根植于民间的独特民族艺术增添了独有的魅力。”可见,马头琴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个人认为,马头琴对青少年的影

9、响力及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马头琴作为蒙古族传统艺术文化,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给青少年,尤其对蒙古族青少年带来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其中,对回归自然的理念、自然的崇敬、保护自然的生活意识和信念、对社会的坦然态度。(2)马头琴,已从传统文化转化为一种“时尚”文化,其造型、形式、声色和演艺方式给现代文化带来了新的“古朴”气息,很受青少年的青睐。(3)从地方走到了世界,从民族走到了大众,给青少年新的国际化思路和世界视角,使得年轻人拓展自身的视野,拥有包容性的行为准则和意义。六丶马头琴国际,国内市场中的前景在历史上,蒙古族民众繁衍生息在北方广阔的草原上,创造了灿烂的草原音乐文化,

10、在世代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传播形态与传播特征。探索其极具特色的传播规律与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这一民族音乐文化。就像齐宝力高先生所阐述的那样,从现实情景看,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已经不是蒙古族、内蒙古地区的艺术,已经成为全中国,甚至世界的马头琴了。在国内,马头琴音乐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广阔地区。在国外,日本、台湾、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很多国家都有马头琴爱好者和学习者。据齐宝力高先生的介绍,现在国内外有30000余人正在学习马头琴或从事马头琴事业。这样蓬勃发展的情景,足够说明马头琴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了。总结总结(1)马

11、头琴与马头琴艺术这一古老的艺术形态在当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找到了合理、准确的传承途径。(2)在传承机制上,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家族传承”途径已不是主要的途径,而“社会传承(朋友) ”和“学校传承”成为主流。(3)传承和发展的任务不仅在本民族青少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年轻人也可成为载体。当前,马头琴已有了很大的国内、国际影响。马头琴在专业队伍与乐团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前景很乐观。一点思考一点思考在研究过程中清醒认识到存在以下的问题:(1)由于对民族文化面临的危机缺乏认识,一部分本民族的青少年和马头琴爱好者并不很关心,只注重演奏技巧等技术性问题,爱好者和专业人员对马头琴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当前的状况了

12、解不充分。这可能对马头琴的国际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认知、意识上的加强和完善,也需要通过具体的社会过程和职业方式普及、传播。这里有两种机制和途径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学校;另外一个是职业。马头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更规范的教育机制,如各种正规学校。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和机制严重匮乏。同时,职业化也是传统文化的发展途径。如前所述,在呼和浩特地区,从不同学校和培训机构毕业的马头琴演奏员的职业化水平很低,大部分人不能从事与马头琴相关的职业。因此,去开发更大的马头琴艺术市场,使马头琴专业职业化,是一种迫在眉睫的事情。(3)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民族文化在实现国际化的同时也需要

13、不断的个性化,从革新和批判的态度对待自身,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和更新。因为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尤为重要,目前青少年、年轻一代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仍亟需培养。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1. 张劲盛. 变迁中的马头琴内蒙古地区马头琴传承与变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授 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度:2009 2. 通拉嘎.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马头琴及其文化变迁博士学位论文. 授予单 位:中央民族大学. 年度:2010 3. 柯沁夫. 马头琴源流考.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33(1) 4. 春英等. 现代木质马头琴的发展和生产技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14、008, 29(1) 5. 李红梅. 马头琴及其音乐与蒙古族草原文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32(5) 6. 关健. 蒙古族马头琴传承中的教育功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1(1) 7. 张鑫. 近五十年马头琴乐曲创作手法及风格初探.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 6(1) 8. 通拉嘎. 繁荣与隐忧谈马头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内蒙古大学艺 术学院学报, 2009, 6(4) 9. 佚名.潮尔艺术大师色拉西与当代马头琴艺术教育.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 13(6) 晓梦等. 一生情系马头琴访马头琴研制大师张纯华. 乐器,2008, (2) 10. 谢昭光. 驰骋在马头琴王国的草原上记者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 文化交流,2008,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