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43087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白云湖高桥小学 李秀婷教师的使命是什么呢?教师的使命是点燃受教育者的心灵之火,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在我担任美术教师的十年里,因为上的班级较多,学生也较多,遇到很调皮的学生我会经常和他沟通交流。在我任教的班里有个学生叫韩东,每次上都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常不做,书写相当潦草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口头上答应了。我满心

2、欢喜,以为这个学生不是无可救药,可过不久,上时我又发现这同学故态重现,毫无长进。真可是一个“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的典型。如何把这根“不可雕的朽木”转化为“可塑性的巧木”呢?我作了认真的思量。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暗喜,认为打开该生心灵之窗的时机到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 ”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

3、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 ”“你是男子汉,可要说到做到!”随后,我与他的班主任做了交流,达成共识。往后的日子,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加上班主任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当他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关注他。逐渐他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为了让他遵守堂纪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和班主任商量,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互帮的力量。这位同学利用余时间帮助

4、他,教育他。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进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不起她?”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是真正的男子汉!我真替你高兴!”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韩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在一次校园书画作品展当中他的作品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老师们的认可,成了班里的“小画家”。当他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我的颁奖时,满脸笑容,我轻轻地抚摸他的头,他会心地笑了。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说是荣誉的享受。经常得到老师的赏识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 “金无足

5、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的不同,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发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作为教师,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但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韩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触动他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教育工作任道重远,只要我们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他们,就无悔我们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