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祝福》教学反思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521955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祝福》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说《祝福》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说《祝福》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说《祝福》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说《祝福》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祝福》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小说祝福祝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说祝福教学反思小说祝福是一篇可教性极强、对学生学习小说有很大示范意义的典型例。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祝福时往往会用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制度概括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如此解读脱离小说本,显得空泛、抽象、无多大意义。还有堂教学如果探讨的是祥林嫂自杀还是饥寒而死,那么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就非常有限。 祝福的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的。所以祥林嫂死因的探讨需建立在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环境的理解的前提下。同时还要创造性地解读祥林嫂悲剧的内外成因。关键就是选准了探索本内涵的若干具有阐释力的化视点,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探讨鲁四、柳妈、卫老婆子、婆婆及鲁镇

2、其他人的形象中,明白这些人未必对林嫂的人生悲剧负直接责任,如果让某一个人负责,那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就略显肤浅。进一步细读体,让学生再深思,他们就会认识到不是这些具体人物,而是这些人物身上所承载的东西伤害了祥林嫂。正是一种特别强大而又不易为人觉察的力量摧毁了她。这种力量的特性是渗透在每个人的骨子里,变成他们的潜意识、下意识,时时影响着他们的言行。这种力量漠视人的尊严,轻视人的生存价值,它的种种风俗、信仰和禁忌在不自觉当中成为杀人的凶器。换言之,正是鲁镇人的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信仰、风俗和化笼罩着每一个人,从而造成一种扼杀无辜生命的合力。但是说封建礼教是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并不完全,此外还有巫鬼

3、化的因素,小说似乎暗示了儒、释、道化的杂合是造成伤害无辜生命的背景。这是一种关于鲁迅小说的化解读法。那内因是什么呢?这一点往往是学生用已忽略的。抛给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禁锢着每一个女性,而普天之下茫茫人海中,子死夫亡,被婆家所卖所典的又何止祥林嫂一个?可是为什么有的能坚韧地活着,有的却如祥林嫂般的死去?或许自身的性格、心理和承受能力也是造成他们命运差异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这样就拓展了小说解读的思路,也可以让学生具体可感地感受到性格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还有,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明白祥林嫂生命有价值的东西乃是“希望”二字。学生要

4、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是:可是在中,祥林嫂的希望总共被毁灭了几次。梳理后发现被毁灭了总共四次:第一次是丈夫死了,祥林嫂逃出尚有生活的希望,但被她的婆婆毁灭了希望;第二次是被迫嫁给了贺老六,有了小孩阿毛,又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但是被狼给毁灭了;第三是是捐了门槛,以为可以得到原谅,这次再次对生活抱有希望,但是被鲁四奶奶的呵斥给毁灭了;第四次是对世界上到底有没灵魂、地狱之类事务产生了怀疑,仅存有一点希望,但是这一次却被“我”这个知识分子给毁灭了。一个优秀的语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化底蕴支撑起自己的人性,必须有着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自己的灵性,必须有宏阔的视野支撑起自己的活性,必须有着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自己的特

5、性。再者, 祝福这样的在教学中应该思索如何施教、导学,才能让学生悄然动容,心神慢慢凝重;能使每一种叙述都成为一种沉甸甸的语言,直接触及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灵魂的颤动,如此方可收到厚重的审美指向。外进行了两个创新性尝试。1、要求学生就“祥林嫂的人生没有春天”的话题写一篇, (应该允许部分同学也可以进行查阅。 )2、要求学生以“阿毛”的身份写一篇反映“母亲”不幸遭遇的, (应该部分同学以小标题的方式列祥林嫂的人生履历。 )3、让学生推荐适合的前音乐。这样安排的目的,既能让学生清晰地、完整地把握小说的情节、明确小说的倒叙手法,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的置换,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审美

6、热情。更能给学生宽广的空间去想象“母亲”祥林嫂命运的悲惨,同情有如“祥林嫂”般的底层劳动妇女生存的艰难,进而让他们学着把视角放到自己周围乃至社会中的弱者身上,获得较为真实的生活体验,学会关怀,懂得珍惜。通过反思意识到,小说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区分语言艺术与影视艺术的不同,注意不能以影视欣赏代替语言艺术的欣赏,而是让影视欣赏为语言艺术的学习服务2、如预设的痕迹过重,有些问题急于想传达自己的想法,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等等。3、要引导学生切实走入本;紧抓的关键词句去含英咀华,咬嚼字,掂量得失,推敲、琢磨、鉴赏;去品味“味中味”,体味“味外味”。4、小说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细读本,纠正同学们在小说解读中存在的好人、坏人,善恶伦理判断的线性解读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