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补考试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513199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补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补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补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补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补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补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补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语文补考试题高一语文补考试题(满分 100 分)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学号学号 第第卷(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在表格里)卷(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在表格里)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媛(yun)女 酾 (sh) 酒 乘(chng)凉 熏陶渐(jin)染 B混(hn)沌 干(gn)禄 隽(jn)永 潜(qin)滋暗长 C茎(jng)叶 蜷(qun)缩 愆(qin)期 否(p)极泰来 D纤(qin)绳 蜕(tu)变 悄(qio)然 夙(s)兴夜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

2、字的一组是( ) A葱笼 没精打采 肄业 欲盖弥张 怨天尤人 B潦草 揠苗助长 砥砺 游目骋怀 相形见绌 C勖勉 涸辙之鲋 镶嵌 放浪形骸 浅尝则止 D坚忍 信誓旦旦 影碟 杯盘狼藉 锋芒必露 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日网上爆料,湖南卫视“快女”曾轶可为保佑自己晋级,而把孔子当菩萨来祭拜。有些网友认 为,为一己之私利而与圣贤先哲攀关系不免有些不地道。 B这座以上世纪 40 年代重庆“特园”史实为背景的雕塑,再现了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与各民主党派 领袖、知名人士、社会贤达聚会重庆,畅所欲言、共商国事的情景。 C专家指出,民办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优秀的公

3、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 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办学路子来。 D温州市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不仅墙内开花墙外香,而且还香飘万里。在今年 8 月举行的世界 游泳锦标赛中,温籍选手陈慧佳超水平发挥,夺取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_,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_,亟需加以规范。 朋友是一把伞,_不能遏制狂风恶浪,_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 能可贵。 A疏离 权限 虽然/但 B疏离 权利 即使/可 C疏远 权利 虽然/但 D疏

4、远 权限 即使/可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由于世界性水危机,地表水和地下水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于是人们把目光 投向地层深处,千方百计地寻找没有污染的矿泉水。 B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 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2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良好习惯,反对因循守旧、迷信盲 从的不良学风。 D小王把信认真读了两遍,指着一处对我说:“这句话说重了。 ”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B我快活地坐在

5、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C法学硕士郝劲松成了发票告状“专业户” ,因索要发票未果,先后将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 太原、石家庄铁路分局告上法庭。 D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 后便退了回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 ,刘秀就靠着士 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王莽篡位时裂冠 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夹缝

6、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 存方式:归隐田园。隐为其表,逸为其实。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 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 何必丝与竹” ,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 的载体。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 , “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 探求着浮游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 “种豆南山下” , “带月荷 锄归”

7、 ,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 另一种情形可以例举隐居时的谢安。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 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 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 ,始于三国。但是,像著名的 兰亭聚会,名为“修禊” ,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茂林修竹,曲水流觞, “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 是从“仰观宇宙之大,

8、俯察品类之盛” ,到“足以极视听之娱” ,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 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士最受宠,最春风得意的时代。由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方式被 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唐代兴起了一股走“终南捷径”而为官的风气。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要做隐士,已不必远遁山野林泉,魏晋时代的表隐实逸蜕变为以隐求仕。有“身在江湖,心存魏 阙”的孟浩然,有以“中隐”闻名的白居易,还有“隐于朝堂之上”的“大隐”人士李泌。有唐一 代,文人在入世行“势”或出世行“道”方面,是最心安理得,最被宽容的。对于山水自然,表现 出来的是积极的利用,隐逸已不可能是普遍追

9、求的人生归宿。7 “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选出下面不在原因之列的一项( )3A汉末魏晋时代形成的隐逸之风。 B士大夫阶层思想意趣的影响。 C虚无主义的玄学对人们的引导。 D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8下列表述符合文意一项是( ) A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深刻揭示了汉魏隐士们归隐的实质是对“主荒政谬”现实的逃避。 B隐士们有的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如陶渊明;有的则失去了人生目标,如谢安。 C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是:将淡泊的情怀寄托于自然,又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应有的追求。 D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两句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完全否定。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

10、,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文人们隐与不隐,以及选择何种隐逸方式,都受制于社会状况和时代风气。 B崇尚自然,将自然人格化是魏晋六朝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的突出特征。 C从汉末到唐代,隐逸文化中的自然山水都是隐士们寄托人生情怀的对象。 D唐代以隐求仕风气的形成是隐逸文化的一次蜕变,也折射出作为封建盛世的唐代政治的宽松和社 会的宽容。 三、诗歌鉴赏(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011 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0.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11、“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写” , “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 “僧敲”句中的“敲” ,传说也曾想作“推” , “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 “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

12、味无穷。 四、文言文阅读(16 分,每小题 4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215 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 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 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

13、能十一,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

14、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 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赏 C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A这一段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 唯物主义思想。 B “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15下面对文章的评价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 密。 B与一般游记不同,本文不注重山川风物的描写,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是为说理 服务的。 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谈及到凡做任何事都要有 “志”的道理。 D即使是说理文字,本文也是十分有节制,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五、默写与翻译(共 31 分) 16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