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485926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主要从社会背景、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的、爱国的改革运动。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的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是上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二、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

2、要史实。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新闻报道、图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认识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罪过、振新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展开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展示:图片1898 年 9 月 21 日,残云如雪的北京已有了些许秋意。这天早上,慈禧太后在随从的簇拥下,出颐和

3、园走小路回到紫禁城,为时 103天的百日维新在这一天结束了。慈禧一进紫禁城,就直奔光绪帝的寝宫,但光绪帝不在屋里。此时他已走到宫门前,有人说他要跑,有人说他去迎接太后,不管如何,他被侍卫拦回,从此便失去了自由。这一天,史称“戊戌政变”。资料:视频截图教师:该组图资料展示的是什么主题?学生:戊戌政变百日维新教师:同学们,在学习本之前,大家要分清这样几个概念:1898年是中国旧历(干支纪年法)的戊戌年;在这一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变法称为“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103 天)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残酷镇压维新派的变法,称为“戊戌政变”。(设计意

4、图:结合前面学过的“庚子”和本节的“戊戌”,让学生了解干支纪年法,区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 “戊戌政变”的概念含义)过渡:19 世纪末,中国又步入一个“乱世之秋”。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戊戌变法,那么结果如何?慈禧太后,一个退居二线的老太太究竟有多大的能量,不仅血腥镇压了光绪帝支持的维新派,而且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她给中国带了什么?又对近代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第七戊戌变法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的过渡,把学生快速引入到本内容的学习。 )板书: 第 7 戊戌变法(二)教师引领,自主探究:

5、第一篇 万马齐喑究可哀变法背景1、康有为、梁启超展示:图片康有为和梁启超教师: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两个关键人物,他们都是广东人。(1)康有为:少年立大志,但六次科考失败的经历对其有很大的刺激。曾经在香港、上海等外国人管辖的地方逗留的经历,使他深受触动,他看到了这优美的行政背后必有出色的明和思想。从此萌发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实现资本主义的理想。(2)梁启超:少年聪慧,12 岁考中秀才,十六岁中举,可谓少年得志,一条平坦的仕途之路在少年梁启超面前铺就。然而,17 岁时在万木草堂结识了康有为之后,即拜康有为为师,结成了“秀才先生、举人弟子”的旷世情缘,从此,跟随师父为维新变法奔走呼号。梁启

6、超知识渊博,学术研究涉猎广泛,一生勤奋,著述宏富,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也有人称他为“旧时代的士大夫,新时代的启蒙者”。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企业对照表时间 企业表 资金额1863-1894 119 680189-1898 274 1432教师:以上表格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学生:民族资本主义壮大教师:说得好!甲午战争后,随着清政府允许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进入,也放宽了对民族资本企业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时期,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政治基础。2、公车上书展示:图片189 年初春,是进士会

7、试的日子,22 岁的梁启超随老师康有为,正在北京参加科考,当他们和十八省数千新科举人,等待乙未科进士放榜的结果时,传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要知道当时的日本在国人的眼中,只是自己朝贡体系中的一个小岛,何况北洋水师是苦心经营近十年的世界上第七大舰队,谁想在黄海一战中竟弱不禁风,结果割地赔款,士子们群情激昂自台湾的青年举人更是痛哭流涕,以血代墨,梁启超悲愤难平士子们报国无望,只有康、梁师徒提出了救国方案变法,立刻成为众望所归4 月22 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月 2 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反对者反对签订

8、马关条约 。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大家从图资料中,能看出它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学生:公车上书教师:为什么叫“公车上书”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 P32,说一说公车上书的时间、原因是什么?公车上书结果如何,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讨论回答)189 年、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订) 、上书失败、变法维新运动兴起补充: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过渡:19 世纪末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之秋。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整个中国被众

9、多帝国主义国家张牙舞爪的撕裂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新的救亡探索,康有为、梁启超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板书: 第二篇:病树前头万木春变法过程1、准备展示:图片宣传维新变法刊物“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图资料并阅读教材 P33 第 1 自然段,思考:康有为、梁启超为戊

10、戌变法做了哪些准备?学生:思考、讨论小组合作完成。归纳: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将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在各地创办报刊与顽固派的论战三次上书光绪帝。2、发展教师:维新派最锐利的武器就是笔杆子了,他们通过万国公报等报刊传播他们的进步思想;他们经常在强学会举行演讲,兴盛时候一时引朝中许多大臣,如张之洞、袁世凯等人,李鸿也想成为会员,但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太臭而被拒绝。展示:“若不及时图志,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敌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设计意图:资料的展示

11、,有助于学生理解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通过以上字,我们从中能够感悟到什么?学生:互相讨论,汇报感悟。教师: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康有为忧国忧民的情怀。正因为康有为对当时时局的深刻预见,和当朝皇帝光绪帝有了共鸣,所以光绪帝破格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可守旧派却以清朝旧律为名,百般阻挠,于是就有了康有为总理衙门舌战顽固派的精彩画面。展示:图片“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正在讨论维新变法是否应该推行剧 照教师: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维新派初露锋芒。这场辩论的焦点、实质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归纳:1、论战

12、焦点:(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2、论战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3、论战影响:推动了维新运动的高涨,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及维新思想的传播。教师: 纵使有顽固派的千般阻挠,可是仍然没有阻挡住这个一心要有所作为的皇帝光绪帝的变法热情,变法的诏令还是在重重围困之下颁布了。3、高潮播放视频:戊戌变法片段“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教师:光绪帝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支持变法呢?学生:讨论、回答不愿做亡国之君、想通过变法从慈禧手里夺取统治权利、爱国报国,抵制外强展示:1898 年 6 月 11 日到 9 月 21 日光绪帝发布的一

13、系列法令分类 内容 意义政治上经济上思想化军事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本完成表格中戊戌变法的内容,并通过分析内容,谈一谈它有何意义?学生: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路;训练新式军队等。意义: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事;经济上有 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军事上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1:变法有利于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问题 2:变法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问题 3:变法同时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14、学生:讨论、回答: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维新志士、顽固派(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分组自主学习,通过分析自己得出结论,比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印象要深刻得多;而且学生也有一种自豪感,并且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渡:1898 年是戊戌年,这次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变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 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等措施。这些隐患很快被验证。当我们庆幸国家的命运由此即要发生转机的时候,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突然发动政变,把变法运动淹没在了血泊之中。板书: 第三篇 我以我血荐轩辕变法结果

15、1、戊戌政变学生:阅读本 33 页和 34 页小字内容了解戊戌政变的过程教师:在戊戌政变中慈禧太后做了什么事情?学生:废除全部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外) 、囚禁光绪帝于南海瀛台、逮捕维新人士。教师:随着变法法令的全部废除,这场寄托着无数知识分子救国希望的维新变法运动也就此昙花一现,并且伴随着鲜血的洗礼而落幕。于是就有了戊戌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断发走扶桑2、戊戌六君子展示:图片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教师:在民族危难之时,总会有无数爱国人士为了国家以身相许,抱着对信仰的执着,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是国家的勇士,民族的脊梁。让我们一起再回味谭嗣同悲愤而又豪情万丈的遗言。展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16、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教师: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学生:顽固派、慈禧太后、荣禄等。教师: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学生:维新派力量薄弱,手中无权无兵,无力与顽固派抗衡,只有束手就擒。教师: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学生:谭嗣同认为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民众的觉醒,因此“死得其所”。3、痛定思痛教师:设计问题,让各小组展开讨论。问题 1:戊戌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为什么还会失败?学生:顽固派力量强力,掌握实权;维新派力量弱小,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群众的支持、袁出凯告密问题 2:如果袁世凯没有告密,而是支持维新派,变法能否成功?学生:不能。袁世凯告密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即使没有他的告密,变法也不可能成功,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我们应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学习他为民族大义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设计思路:通过设计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