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中国文化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73102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荣格与中国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荣格与中国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荣格与中国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荣格与中国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荣格与中国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荣格与中国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荣格与中国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荣格与中国文化摘要:荣格与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渊源,他的心理学理论在中国文化中的佛教、道教找到了印证、得到了启发,他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他的心理学理论中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理论,即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自性等在一定程度上是使用于我国现代社会,对现代文化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关键字 荣格;中国文化;原型;集体无意识荣格作为西方心理学家,最初是跟随弗洛伊德学习,然而他是个非常内省的人,渐渐的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在他进行关于人格想法的内省时接触到了中国文化、东方的神秘文化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论观点。虽然他的理论听起来很神秘、很复杂难懂,但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他的理论在当今中国

2、社会中的体现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 荣格与中国文化的渊源谈到荣格与中国文化的接触,就不得不提到理查德维尔海姆(Richard Wilhelm 18731930),他是是国际著名汉学家,其中文名字为“卫礼贤”。 荣格是在 20 年代初期结识维尔海姆的,那正是荣格自己在其心理学的研究中最为关键,同时也是最为艰难的时期。荣格与维尔海姆还广泛地谈论了中国的哲学和宗教等问题,对他影响颇深。(一)、中国文化定义的多元化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其中既包 传统文化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

3、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并且他们是相互作用并不断发展的。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包罗万象的,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传统思想就有老庄与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学思想、戚继光的练兵思想等;宗教哲学也很丰富,有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等。不同文化下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人格的发展,一般在心理学上是将文化分为个体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中国正是集体主义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包罗万象并且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所以它不仅仅是影响着人们的传统习惯更是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荣格心

4、理学最主要的成就就是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由原始意象组成的,而“原始意象是人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的意象,它们是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1P41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文化起源对荣格的原型的发现具有深刻的意义。他虽然研究了西方神秘而古老的炼金术,但他同样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到的支持他理论的证据。(二)荣格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深受东方思想的启迪和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易学、道教、禅宗、藏传佛教。易经对荣格研究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有很深的影响,荣格的理论和易经一样,对第一次接触的人来说,他们都是很神秘,又对其抽象概念十分

5、迷惘,但一旦克服了术语和特殊概念后也会引起兴趣,启发思维。对于佛教,禅宗提倡的通过冥思禅定和探究公案来参禅悟道的方法也与荣格关于人格想法来源于他对自己的内省和体验的方法不谋而合;荣格也对藏传佛教进行了研究和阐释。荣格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最主要的成果是他与维尔海姆合著的金花的秘密。这项研究一共包括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概述了欧洲人理解东方文化的困难之处以及现代心理学对突破这一困境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荣格正是在“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层面论说道教内丹的。我国对于内丹最简单的解读是天人合一的产物,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说的是我们祖先那里继承的原始意象。似乎两者关系不大,但是两者的共同前提是人与

6、自然,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恐惧、以及共处的模式。第二部分论述了金丹道的基本概念。首先是“道”,荣格认为,“道”可以看作是“集体无意识”最为完满的一种原始意象,它相当于“曼荼罗” ,是自性圆满的象征。自性是人格组织原则的一个原型。荣格认为的人格是一个有待成熟和发展的一个统一整体,在人的一生中,“他所应该做的,只是在这种固有的完整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它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和谐型,小心警惕着不让它破裂为分散的、各行其是的和相互冲突的系统。”2P30而自性就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结中的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然后是“曼荼罗”

7、、“金华”、“慧命”、“回光”,“曼荼罗”是一个环,而且是一个魔环。“金华”就是光,光就是道,“金华”也有一个曼荼罗图案。“慧命”就是性命,性与命的结合就是道,它的象征物是中心的白光。“回光”就是 使光“沿周身运转” ,就是“环流”, “环流”不仅仅是指沿圆的运动,而且是对圣境的界定,同时也意味着止观。 太乙金华宗旨所谓的“光”,不属于感觉世界,更不是物质性的存在,而是一种精神意境和深刻的内心体验。荣格用“光”的意象,展现了集体无意识心理深层状态,特别是自性的圆满境界。道教的 “道”印证了曼荼罗象征的圆满性,无意识层在认识论的视域中是一片昏暗的世界,荣格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说明,如用情结(com

8、plexes)来揭示个体无意识,用原型(archetype)来展现集体无意识,用曼荼罗展现无意识层的最高完满和原始意象所共有的依据,用“光”来照亮无意识层的昏暗世界。第三部分从意识的分裂和“魂魄”关系两方面分析了道的现象。按照荣格的体系, “心灵”(psyche)一词与“精神”(spirit)一词相当,上承接“灵魂”(soul),下涉及“心理”(mind)。 “心灵”包括了一切思想、情感和行为,分为三个层次:意识(consciousness)、个体无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荣格分析了精神错乱的原因,不仅仅是弗

9、洛伊德所谓的无意识的性压抑,而且还有“灵魂的迷失”,意识所不能吸收的内容能够自发地从无意识中发展出来,这种内容对意识有一种分裂作用。精神错乱是被某种无意识内容攫取,因而使人着魔的精神状态,这种无意识内容是尚未而且也不可能被意识所吸收的。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是围绕着对原型的分析而展开的,在众多的原型之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阿妮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女性原始意象即阿尼玛,指男性具有女性的一面;男性原始意象即阿尼姆斯,指女性具有男性的一面。”3P64这对原型与道家的魂魄、阴阳观念十分相近。太乙金华宗旨将人的生命根芽分为“元神”和“识神”,“元神”寄居“魂”,“魂”属阳;“识

10、神” 寄居“魄”,“魄”属阴。荣格依照卫礼贤的译法,将“魄”看作是阿妮玛,将“魂”看作是阿尼姆斯。“魂”对应着逻各斯的“性”, “魄”对应着爱洛斯的“命”。阿尼玛代表男子心灵之中潜藏的女性意象,关联着爱洛斯(eros),呈现爱欲与生命的一面,象征着生命的原型(the archetype of life),基本等同于内丹中阴性(如阴魄、识神、识性、识光、下心)的性质、特征和原则。阿尼姆斯代表了女子潜意识层的男性意象,它关联的是逻各斯(logos),表现抽象与超拔的一面,象征一种意义的原型(the archetype of meaning),基本等同于内丹中阳性(如阳魂、元神、元性、元光、天心)的

11、性质、特征和原则。受丹道的阴阳和合思想的影响,荣格始终在努力寻求一种使集体无意识无限趋近于和谐与平衡的意境。第四部分论述了意识从客体中分离。认为这种禅道合一的意境就是自我圆满和完整的自我实现的境界。这种境界可称之为:意识从世界中分离,或者说,意识从现实中隐退以至超越。这时,意识既是空,又是非空。无意识和意识是相互起着决定作用的, 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假想点就是自性。这种完美人格的创造和诞生,就是太乙金华宗旨所说的“圣胎”、“金刚体”以及“不坏之躯”。荣格认为,内丹“不生不灭,无去无来”所隐喻的个体生命的永恒性,既是成道,也是自我实现,天人不二,更加符合原型的特征。荣格探讨了意识分离在心理治疗

12、中的作用,认为意识分离状态极有助于心理分析。第五部分论述了金丹炼成、功德圆满。荣格既反对用玄学方法又反对用“心理至上主义”来研究东方的丹道思想。他认为玄学的断言企图超出人性的界限,把我们心灵状态的根源归结为一个超出我们体验范畴之外的神性。“心理至上主义”与玄学的论点同样幼稚。作为功德圆满象征的“金刚体”实际上是一个心理事实的象征,它是客观的,它首先投射为源于有机生命体验的某种形式,亦即果实、胚胎、婴儿、活体等等。在这种神奇的体验中,荣格发现了一个由于意识的超脱而导致的现象:主体的“我存在”变成了客体的“它使我存在”。这种感觉是一种与一切事物和谐一致的感觉,正如慧命经所说:“功德圆满的人,他的目

13、光将返回自然之美。”荣格反复强调东方的这种宗教体验与基督教的体验是不同的,基督教让人们服从于高高在上的神,祈求受到他的保佑,而却认为救赎之道只有依靠自己,“功德圆满”就是最深层次的自我实现,它是可以体验的,是真实的。就这样通过维尔海姆,通过金花的秘密,荣格与中国文化,已经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二、 荣格心理学理论浅析中国道德与当今社会现象不仅荣格的理论的来源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另外他的心理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适用于理解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理解中国文化传统是如何作用于我们人格的形成和集体无意识中的几个重要原型在现代的体现。(一)、人格面具与阴影 “人之初,性本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人的复杂

14、也是完全肯定的,所以这句话只是肯定了人性的一个方面。人的本性可以分善恶、自然性和社会性,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一个人具备有“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超我”的定义与荣格定义的“人格面具”类似。人格面具的本义是为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一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荣格心理学中的人格面具的作用与此类似,它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却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的性格。人格面具使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它也可以成为顺从原型”4P48。而“本我”与“阴影”类似,阴影是比任何其它原型都更多地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什么样的人会给人好印象、得到社会的承认,

15、那就是遵守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行为。面对朋友时要有义,对陌生人要有礼,对交易要有信,对父母要有孝,对待兄弟要让,这些品质是人格面具一部分,“它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5P48然而如果我们恪守这这些人格面具却会产生有害的结果。“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果他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他方面就会受到排斥。像这种受到人格面具支配的人,就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相异化而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一方面,这个人会由于自己成功地充当了某种角色而骄傲自大。他常常企图把这种角色强加给他人,要求他人也来充当这样一种角色。另一方面,那些人格面具过度膨胀的人本身也是受害者,当达不到预期的标

16、准和要求时,他会受到自卑感的折磨,也会自怨自艾。其结果他可能感到自己与集体向疏远,并因而体验到孤独感和离异感。”6P5051另一方面道德的基本特色是“对消极面的否认,对消极面强制而系统的排除。”7P11也就是排除“阴影”,然而我们都忽视了“阴影”是人身上所有那些最好和最坏的东西的发源地,“一个完全没有阴影的生活很容易流于浅薄和缺乏生气。”8P57为了维持个人面具我们会抑制或压抑阴影,这特别使用与我们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然而阴影并不是我们想排除想消灭就能够做到的,对立面的斗争是永恒的,善恶并存是永不会只留有善的,道德规范一味的要求消灭其一是不合理的,而荣格追求的“自性”并不是恪守习俗和圣人的规范,否认忽视阴影,而是要认识到善恶是并存于自己整体人格中的。而如今社会不断强调道德,其原因是中国,由于改革开放后,文化呈现了多元化发展,并且看到的是有阴影才能不流于浅薄和缺乏生气的,“它代表了我们本质的独特性和暂时性”9P17,于是人们纷纷开始追求片面的个性。然而“教育的大部分总是致力于人格面具的形成,它使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