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导入艺术浅谈(07春汉语言)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71165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导入艺术浅谈(07春汉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课导入艺术浅谈(07春汉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课导入艺术浅谈(07春汉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课导入艺术浅谈(07春汉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导入艺术浅谈(07春汉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导入艺术浅谈(07春汉语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课导入艺术浅谈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 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 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 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 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环节无疑 可为整堂语文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上如何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

2、力。一、析题直入课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接触文章的第一步。生动新颖的标题,能诱使读者 急于阅读作品;准确凝炼的标题常常对课文的基本思想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隽永、 含蓄的标题则更能吸引学生对作品的关注与思考。因而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十分重视课文 的标题。析题直入,即对所学课文的标题进行解释以导入新课。如一位教师在讲故都的 秋时,用了这样一段导语:“秋”是中心词, “故都”是修饰语,限定了是北京,暗示了所写 之秋是故都所特有的。这些特点就集中体现在课文的景物描写之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 析故都的秋的特点。教者在这里,以简洁的语言,直接对标题作了解释,让学生一开始就 明确了文章所描写的对象

3、和主要内容,重点突出。 解题式导语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典型、中心词语,通过这些词语的分析和挖掘, 把学生的思路引进题目的中心和课文内容中去。成功的解题式导语是教师为学生能直入课 文“心脏”而铺设的一条捷径,它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通过训练, 学生掌握了文章标题与内容之间紧密的联系这一写作特点,对学生平时和今后的写作实践 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二、巧设疑难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语文教师 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疑,如教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教师首先就 提出:本文为什么要用青山处处埋忠骨做题目呢?这样就问得有点出乎意料

4、且有一定 的难度,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即通过努力能够回答,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 到启动并活跃起来。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学岳阳楼记这样导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历代都作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从南宋人编的宁文鉴开始,直到当代的各类散文选, 都选有这篇文章。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请同学们认真学 习岳阳楼记 ,想想其中的道理。 ”这样设疑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 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 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三、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

5、图,它的教学效 果就越大,我们把这个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苏本人曾经叙述了在乌克兰一所学校 里发生过一件趣事:一位年轻的校长去听一位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 被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致教师向学生问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位校长竟举2起手来说:“我。 ”这位年轻校长完全沉浸在几何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可 见,情境导入法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想不到是在上课,从 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因此,语文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 构思,利用一切尽可能利用的环境、条件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 兴趣,诱发思维

6、,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一位语文教师讲授卖炭翁时,正当雪 止天晴,便道:同学们,断断续续飞舞了近一周的雪花停下来了。今天阳光照耀,天气暖 和,是我们盼望多日的好天气。但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 喜欢这样的天气,总是期待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 (板书课 题) ,卖翁老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常心理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卖炭翁 。这个导入 利用大自然“雪止天晴”的情境,把卖炭翁与常人相悖的心理作对比,一下子触及了课文的 重点、难点,从而顺理成章进入课文的学习。四、激情朗诵 激情,是人类活动的源泉。激情式导语的设计,就是要求上课初始,教师能用充满感 情的

7、语言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激动中开始新的一课。 我们可渲染气氛,可描摹景物,可创设情境,可激发情感。如一位老师在讲岳飞的满江 红时,先不讲词的内容,而是先岳飞墓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 臣” 以及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随后老师高声朗诵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学生在对岳飞的 怀念、崇敬以及满怀着的豪情,进入了新课。还有一位同仁在讲崇高的理想时,设计了如下导语:“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这是诗 人刘沙河对理想的领悟。同学们,你们又是如何看待理想的呢?或许有人说,现在的人都 向钱看,何必

8、谈那渺茫的理想!如果这样,你就错了。 激情式导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不仅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 了学生的道德观、审美观。五、巧妙过渡 “过河要搭桥,爬高要架低。 ”从此岸到彼岸,从高处到低处都少不了过渡工具。学习上 也是如此。教师上课要达到传授新知识的目的,有时是很有必要先运用已知的知识作铺垫, 进行沟通、对比,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到新的知识点上,达到温故知新、以旧启新的 目的。过渡式导语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可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变化,可从古过渡到今; 从社会现实过渡到课文内容,从学生实际过渡到新课的教学目的上;最多的是从旧课的知 识过渡到新课的知识。如有位老教师在教拿来主

9、义一文时,其导语的设计就是以学生 的课外阅读入手的。 “我们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阅读的范围比较宽泛。我初步统计了 一个,半个学期以来,同学看的杂志种类多达六十七种。书的种类也很多,有唐宋诗词, 有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等;也有不少外国文学作品。那么对于古代的和外 国的文学作品,对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应采取什么态度呢?今天我们 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经这一导语的启发,学生 学习课文的目的性就更加明确了,反过来,通过课文的学习,又能指导学生进一步搞好课 外阅读,一举两得,妙哉!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都比较注意一节课内各环节间过渡语的运用

10、,却较少注意在单 元与单元、课文与课文、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内容的过渡。有经验的教师不仅注意到这些 问题,还特别注意在同一篇课文内不同课时之间创设过渡语,使上下课时互相勾联,自然 得体,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如有位教师在教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时这样导入:3明明是爱国青年,却被污蔑成“暴徒”;明明是自觉的请愿,却被造谣者说成“受人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能不义愤填膺吗?他能不挺身而出来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吗? 鲁迅先生就是带着这种悲愤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悲愤的感情就构成了本文贯穿始终的 线索。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悲愤的感情线索。这段导语可以说是用火热的激情写就, 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共

11、鸣,给人一种“忘了自己,进入角色”的感觉,还归纳总结了上一 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既是旧课的“收场”,又开启了新课,过渡自然。 另外语文课堂导入还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名言导入法,点明中心导入法等等,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语文教师应注意 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新课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拔动 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 材的深度和广度,在“懂”“透”“化”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运用教育艺术,精心设计,努 力优化语文课堂导入环节,促使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4参考文献目录1. 王松泉 董百志主编: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1 页2. 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 ,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426 页3. 陈虹 好的开头好的形式好的结尾摘自 辽宁教育 2003年 05 期4. 王悦主编: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 55 页5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 教育研究1997 年第 9 期6. 李秉忠 上课伊始坐春风 引自中学语文2001 年第 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