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拍火车的年轻人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447444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拍火车的年轻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追拍火车的年轻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拍火车的年轻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野外呆久了, 回到北京城里的王嵬反而有些 不习惯。在暖气充足的屋里嫌太热, 他需要喝杯酷 乐冰 “爽一下” 。 前不久入冬的北京刚飘雪, 王嵬再一次来到青 龙桥火车站拍摄雪景。这个他来了不下万次的山 间小站静静伫立在漫天飞雪中, 一旁矗立着的青铜 詹天佑像早已暮雪白头。王嵬说这里是梦想开始 的地方, 詹天佑是他的偶像, 因此对这座小站情感 很深, 一有点什么变化就会去看看。这次, 他琢磨 拍一套雪中车站和之字形铁路的相片。王嵬一个 人在山顶上等到天黑, 底下公路封闭, 没有汽车的 鸣笛和嘈杂的人声, 只能听见雪落下来轻柔的沙沙 声和自己的呼吸声,“这种感觉挺美好的。 ” 当晚, 错 过了S2

2、列车的最后一班的王嵬借宿在青龙桥车站 站长室里, 他和站长杨存信是多年老友。 十多年来穿过严冬和酷暑, 踏过花海和莽原, 王 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在他眼里, 爱好就是工 作, 工作就是生活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大学刚毕业那会儿, 王嵬为了不再给父母造成经济负担, 决 定出去找份工作, 于是在一家传媒公司当了摄影师, 但是没干两个月就辞职了。“每天朝九晚五坐班像坐 牢一样难受, 还不能拍自己喜欢的东西。 ” 王嵬发现自 己并不适合这条路子, 与其挣那么点儿钱养活自己, 不如过得节约点, 去拍自己真正喜欢的火车。 当王嵬将辞职的决定告诉父母时, 他们并不大 赞成, 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3、“拍火车有 什么用呢?能换钱吗? ” 面对这样的质疑, 王嵬有自 己的一套理论, 他告诉父母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 虽然这些照片不能换钱, 但是它们的价值是无法用 钱衡量的。王嵬深知有些铁路景象再不去拍就会 永远错过, 一些被遗弃在铁道附近的历史文物如果 不加以保护便会湮没于荒草中, 他有责任去记录这 些珍贵的画面。“况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有好 心情, 有好心情就会有好身体, 这是良性循环。 ” 王 嵬的父母一听, 也在理, 便不再反对了。 每年计划拍火车之前, 王嵬都会翻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 了解铁路的建造历史、 旧貌遗迹, 特别是 对于他最心爱的京张铁路更是下了不少功夫。他 经常翻阅

4、的有 京张铁路画册 、京张铁路工程纪 略 等。右起竖排繁体字、 不加句读的老书, 他看起 来一点都不累, 还越看越上瘾, 里面提到的地名、 旧 址都知道在哪儿。在沿京张铁路拍摄时, 王嵬也经 常和当地老人聊天, 听他们讲述铁路改道之前的原 样和铁路边发生的故事。他将这些都记录在即将 出版的另一本书 我的京张铁路 中, 希望能借此让 更多人了解铁路, 保护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的 骄傲, 它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 王嵬对铁路边的老物件有格外的感情。2006 年上初三的时候, 他发现北京北站正在拆除水塔, “那可是个老古董, 当年为蒸汽机车提供动力的。 ” 不知是谁在门口的铁栏杆上贴了一张纸

5、“此水塔为 文物禁止拆除” 。王嵬想, 说不定还真是文物呢。 于是打电话给 北京青年报 爆料, 希望能保留老水 塔。经过报社和文物保护部门的努力, 水塔的拱门最终被保护下来, 落户铁道博物馆。“那报纸我现在 还留着呢。 ” 王嵬得意地说。 今年8月份, 王嵬和父亲一起去卓资山拍铁路, 看到路基下有一个刻着苏州码子的石碑。苏州码子 是宋朝时苏州商人发明的数字, 当年詹天佑在设计这 条 “中国人自己的铁路” 时, 包括数字在内都使用了中 国元素。王嵬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保存价值, 虽然那时 他脚上刚被灌木扎了一个大窟窿, 血流不止, 但还是 咬牙和父亲一起把它运上了吉普车。最后这块石碑 被安置在青龙桥

6、车站里, 继续焕发着生命力。 王嵬说火车是有生命的, 站在它们身边能感受 到那颗炙热滚烫的心, 听到它们均匀有力的呼吸 声。这么多年来火车早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老哥 们儿,“这是缘分, 也是责任。既然火车选择了我, 怎 么也得对得起它呀。 ” 他已经计划好和朋友们拍一部 表达更自由、 更能展现火车风格的纪录片, 其中一位 就是当年拍摄 追火车 的央视导演张楠, 他现在和 王嵬一样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摄影/王嵬2016年1月5日星期二主编/陈新 编辑/颜菁 美编/路虓辉 责校/杨波封面故事B5 天天副刊食今不昧心动了讲述我们的大城小事 聆听你们的怦然心动与我们一起 发现人生传奇权威专家和较真

7、媒体 联合出品王嵬王嵬追拍火车的年轻人追拍火车的年轻人吕安琪当拍下第40万张关于火车的照片时, 王嵬才25岁。十年里, 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铁路干支线路60余条, 徒步2000公里, 行摄总路程超过了30万公里。而他最心心念念的京张铁路青龙桥站, 更是去了不下万次。从15岁那年举着小傻瓜胶片机到老西直门站 拍火车开始, 王嵬相机的快门声就再也没停下来 过。一晃十年过去了, 曾经在北京铁路车迷网上 被火车迷亲切地称为 “孩子” 的王嵬, 早已成为国 内铁路摄影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的几千幅作品被 中央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CNN、 Conde Nast Trav- eler、 大众摄影等国内外知名媒

8、体登载使用。 2013年, 央视以他为主人公拍摄了专题纪录片 追 火车 。当出版社的编辑联系王嵬商量出书时, 他 知道, 是时候总结一下这十年了。 新书发布会选在南锣鼓巷的 “左右时代” 举 行。入冬的北京阴雨连绵, 不到两点, 一层会场就 挤满了铁路爱好者们, 他们大多关注王嵬已经有 些年头了。小火车迷邸达特意从张家口赶过来, 给 “王叔叔” 献花。另一位朋友袁文浩则从新疆库尔勒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 专程来捧场。 王嵬一口标准的京片子向大家打招呼, 虽然辗 转全国各条铁路线十多年, 见识不少, 但在介绍自己 时王嵬显得有些紧张, 三句不离火车。除了介绍他 得意的作品、 分享摄影经验外,

9、王嵬还向大家展示了 一件他亲手制作的老西直门火车站沙盘模型。这个 通过卫星地图计算尺寸, 按原车站工程图等比例缩 小制成的模型耗费了王嵬大半年时间。砖红色屋 顶、 米黄色墙面的老站房, 天桥、 雨棚、 站标、 门窗、 连 廊、 烟囱等设施一一重现, 每处细节都非常逼真。 发布会上, 王嵬摄影上的师父陈新辉也来 了。他们是在北京铁路车迷网上认识的, 彼时的 王嵬还是一个初中生, 拿着用傻瓜相机拍摄的火 车照片兴奋地给陈新辉看。陈新辉觉得这小子热 情、 有股子劲儿, 就时常在活动时教给他一些摄影基本的构图和用光技巧。2009年年底, 陈新辉和 王嵬一起去兖州、 锦州拍蒸汽机车, 正赶上春运, 路上

10、辗转了一个多星期才到目的地。由于春运期 间一票难求, 两人去锦州的路上只买到了站票, 在 餐车茶座上坐了一整晚。当天晚上, 王嵬发起了 高烧。可一到站, 他就扛起相机只顾赶路, 在预计 的时间内到达了摄影地。“只要一拍火车, 他就啥 也顾不上了。真是挺玩儿命的。 ” 陈新辉不是第一个说王嵬 “玩儿命” 的。2009 年, 王嵬的好友陈培阳加入了他的摄影计划, 一起 去拍滇粤铁路的人字桥。那个地方根本没有车可 以到, 当地少数民族出行一般都选择坐在货车车 顶上。王嵬听说有这么个办法, 二话不说上了一 趟货车, 到人字桥那里跳车, 这次冒险经历让陈培 阳刻骨铭心。陈新辉是火车世家, 家里两代开火车

11、, 一代修火 车, 出生在铁路边的他几乎是伴着火车长大的。和他 相似, 王嵬也是从有记忆开始就迷上了火车。小时候 姥姥家在西直门火车站边, 王嵬最喜欢做的就是趴在 阳台上, 看京张铁路上来来往往的火车。小学四年级 的时候, 王嵬被妈妈送去学画画, 可学了没多久就放 弃了, 理由是 “老师不教画火车” 。小学语文老师也对 他印象深刻, 因为每次作文王嵬都一定会写火车。老 师哭笑不得地写下了评语: “怎么都是火车啊! ” 为了满足儿子看火车的愿望, 王嵬父亲每到周 末就骑着自行车带他去西直门、 清华园车站附近转 悠。随着汽笛的长鸣声, 火车 “咔咔咔” 越来越近, 王嵬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 那是他

12、最心爱的东风4 1659。仿佛等待了一个世纪, 火车从王嵬身边呼啸 而过, 卷起一阵风。他的眼睛紧紧盯着, 从车头驶 入站台到车尾拖着长长的影子消失在天际。 多年以后, 这个场景被王嵬描绘出来, 和其他照 片一起收录在 追火车 中。画面里火车、 铁轨、 西直 门老车站是绝对的主角, 每一根枕木、 每一节车厢都 被细细勾勒, 脑海深处沉淀的记忆在笔尖绽开。王 嵬特意把自己画得小如米粒, 和站在身边的父亲、 自 行车一起, 构成了月台上温馨的风景。而 “东风41659” 也成了他每一张摄影作品上的专属水印。 六年级时, 家里买了第一台胶片相机。王嵬高 兴坏了, 偷偷揣着相机去拍他最心爱的火车。从

13、此, 手里的相机换了又换, 拍火车的脚步却再也没 停下来过。 20世纪90年代的铁路爱好者最常聚集在北京 铁路车迷网和海子铁路网上, 讨论各种关于机车、 铁轨的知识, 组织线下活动。那是一个被无数火车 迷怀念的 “黄金时代” 。王嵬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平均比王嵬大五到十岁。 在一次线下活动中, 王嵬认识了火车司机王世 选和他七岁的儿子王雅伦。闲聊中得知, 王世选因 为喜欢火车才当了火车司机, 这也是王嵬曾经的职 业梦想。之后, 两人偶有联系。直到去年, 王雅伦 无意中看到央视新青年纪录片 追火车 , 里面的主 人公正是王嵬。王雅伦也是一个火车迷, 看完 追 火车 之后更是深

14、受鼓舞。他通过父亲联系上了王 嵬, 希望能跟他一起去拍火车。王嵬这才发现, 这 个当年只有七岁的小男孩如今已经上大学了。 他俩一起去了关沟段青龙桥车站京张铁 路上王嵬深爱的山间小站。从八达岭顺着京张铁 路, 两人走走停停, 王嵬一路拍, 一路为王雅伦指点京张铁路的历史遗迹、 轨道旧址。从八达岭走到青 龙桥车站后, 两人花费近半个小时爬上了附近的野 长城, 王嵬知道最壮阔的景象必须要采用俯视的视 角拍, 他要在这里一直等到天黑, 拍摄早已计划好 的人字形光轨。时值隆冬腊月, 山里的气温更比城 市里低了三五摄氏度, 守在野长城上的两人都冻得 瑟瑟发抖, 天地间仿佛连时间都冻凝固了。不知过 了多久,

15、 只听 “呜” 的一声长鸣由远及近, 探照灯 橙红色的光刺破黑夜, 点亮了沉寂的山间。“来啦! ” 王雅伦兴奋地跳了起来, 在一旁的王嵬按捺住激动 的心情, 调整好光圈、 快门, 静置, 长时曝光, 按快门 线,“搞定! ” 王嵬这才舒了一口气。下山的时候天已 漆黑, 经验丰富的王嵬走在下面, 时不时提醒王雅伦 哪块砖有些松动, 什么样的姿势更安全。两人赶上 了八达岭回城里的S2线末班车, 一上车王雅伦就累 瘫在座, 心里暗暗佩服王嵬的体力和毅力。 和王世选、 陈新辉一样, 当初一起聚在铁路论 坛上的伙伴们如今早已四散, 成家的成家, 工作的 工作, 只有王嵬坚持到了现在。许多火车迷收到王 嵬的新书、 看到里面的照片后, 记忆里由远及近的 轮轨铿锵、 引擎轰鸣又再次浮现在眼前。他们说, 是王嵬在延续着大家的火车梦。情不欺情不欺 “只要一拍火车只要一拍火车, 他就啥也顾不上了他就啥也顾不上了。 ”。 ”生俱来生俱来从小画画从小画画、 作文一定都是关于火车作文一定都是关于火车缘注定缘注定火车是有生命的火车是有生命的, 是他最好的哥们儿是他最好的哥们儿少年王嵬与师父陈新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