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9732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等式与不等关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三不等式31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学案第 1 时【学习目标】1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3能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学习重点】同目标 2【学习难点】同目标 3请同学们阅读本内容,完成下列题目: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1、限速 40/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 v 不超过 40/h,写成不等式就是: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蛋白质的含量 p 应不少于

2、 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用不等式组表示3、b 克糖水中有 a 克糖(ba0) ,若再加入克糖(0) ,则糖水更甜了,试根据这个事实写出一个不等式 。精讲精练例题 1:设点 A 与平面 的距离为 d,B 为平面 上的任意一点,则例题 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 2 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 8 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 01 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 2000 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 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 20 万元呢?例题 3: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 4000 的钢管截成 00 和 600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 的数量不能超过 00 钢管的 3 倍。怎样写出满

3、足所有上述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反馈测评(1)试举几个现实生活中与不等式有关的例子。(2)本 P82 的练习 1、2时小结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评价设计本 P83 习题 31A 组第 4、题答案:1、 2、 3、 (提示: )精讲精练例题 1: 例题 2:解:设杂志社的定价为 x 元,则销售的总收入为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 20 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例题 3:解:假设截得 00 的钢管 x 根,截得 600 的钢管根。根据题意,应有如下的不等关系:(1)截得两种钢管的总长度不超过 4000 ;(2)截得 600 钢管的

4、数量不能超过 00 钢管数量的 3 倍;(3)截得两种钢管的数量都不能为负。要同时满足上述的三个不等关系,可以用下面的不等式组表示:第三不等式31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 2 时【授类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态与价值: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教学难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教学过程】1 题导入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请同学

5、们回忆初中不等式的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即_(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即_(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_2 讲授新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证明下列不等式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2) (3) (4) 2、探索研究思考,利用上述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下列性质:(1) ;(2) ;(3) 。证明:(1) 范例讲解:例 1、已知 求证 。3 随堂练习 11、本 P82 的练习 32、在以下各题的横线处适当的不等号:(1)( )2 2 ;(2) (

6、 )2 ( 1)2;(3) ;(4)当 ab0 时,lg a lg b补充例题例 2、比较(a3)(a)与(a2) (a4)的大小。分析:此题属于两代数式比较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可以作差,然后展开,合并同类项之后,判断差值正负(注意是指差的符号,至于差的值究竟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根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得出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问题转化为实数运算符号问题。随堂练习 2比较大小:(x+)(x+7)与(x+6)24 时小结本节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并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还研究了如何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作差法,其具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第一步:作

7、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 n 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讨论;第三步:得出结论评价设计本 P83 习题 31A 组第 2、3 题;B 组第 1 题答案:题导入:1、 2、 3、 讲授新:(1)证明 证明:, (2)证明 证明:ab,b,ab0,b0根据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得(ab)(b)0,即 a0,a探索研究:(1) ;证明:ab,a+b+ d, b+b+d 由、得 abd(2) ;证明: (3) 。反证法:假设 ,则:若 这都与 矛盾, 范例讲解:例 1、证明:以为 ,所以 ab0, 。于是 ,即 由0 ,得 随堂练习 1答案:(1) (2) (3) (4)补充例题例 2、解:由题意可知:(a3) (a)(a2) (a4)(a22a1)(a22a)0(a3) (a)(a2) (a4)随堂练习 2解:(x+)(x+7)-(x+6)2=x2+12x+3-(x2+12x+36)=-10所以:(x+)(x+7)(x+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