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9732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读书笔记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读书笔记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读书笔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书笔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让读书笔记成“枷锁”黄 奇“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前人为我们总结出的宝贵读书经验。随着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就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以促进阅读积累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但同时,笔者也隐隐感觉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无形之中有被复杂化、繁琐化了的倾向,这直接影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和实效。有一份“每周阅读统计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督查记录设计得颇为详尽,涉及到的项目有十二个之多:阅读时间、阅读内容、读物种类、读书态度、字数统计、优美词句摘抄、家长评价、每周组内评比、朗读内容摘抄等等。试想,什么样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这名目繁多的“要求

2、”、 “规定”之下能不消失殆尽、荡然无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重在兴趣培养,应倡导自主阅读、率性阅读。自主、开放应成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旋律,切莫让太多的“要求”、 “附加条件”捆住手脚,成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束缚和桎梏。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也谆谆告诫我们:“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的第一要义。 ”这大约譬如饮食,很多时候被强逼着吃下去的营养品往往不能很好地被吸收。 “以我所知道的国文好的学生,都是偷看几百万言的三国 、 水浒而来,决不是一学年读五六十页文选,国文就会好的。 ”偷看,意味着有浓烈的兴趣驱动。试想,偷看几

3、百万言的文学名著时,如果边读边想着读后还有一长串的“笔录”在翘首以待,虎视眈眈,该会令人何等扫兴,读书激情焉能留存?真读书,要的是乐此不疲,物我两忘,如醉如痴。况且,即便没有这名目众多的读书记录,学生如能倾情投入、兴趣盎然地阅读几百万言的三国 、 水浒等经典名著,语文素养岂有不提高之理?安徽名师薛瑞萍明确反对让小学生写读后感, “我个人认为,这是败坏孩子阅读兴趣的毒招还是让他们稀里糊涂,不求甚解的好。一种朦胧的快乐,也许对他们更有益!”古人的“三上读书法”随意、便捷、少有约束,适时而读,何曾讲究及时记录?偷读洋洋万言经典名著者通宵达旦,酣畅淋漓,神思悠远,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头脑中何曾还

4、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地铁上、候车厅的“读书一族”神情专注,超然物外, “四大皆空”,头脑中岂容“读书笔记”的踪迹?读至忘情处,或潸然泪下,或哑然失笑,或唏嘘慨叹,或拍案叫绝,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融为一体, “心有戚戚然”,虽未及时笔录,然却融进了记忆、情感深处,何憾之有?当然,这不等于说小学生就不需要做阅读笔记,因为做笔记毕竟是更好地促进阅读、促进积累的重要手段。只是阅读笔记应灵活要求,因人而异。记录宜倡导粗放、自主、富于个性化,最好不要强制,作硬性规定。教师可将常用的方法教给学生,如在语言的精妙之处圈画批注以利再读回味;兴致所致时可将精彩语段摘抄下来方便随时记背;可在文本的空白处写下一时的简短体会,等等。摘抄可在读中进行,也可在读后补记;感想可长可短,语言繁简皆宜;兴致盎然可以记,兴意阑珊亦可免。总之,笔记不必拘泥于形式,不必受制于时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