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6年中考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ppt复习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3915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6年中考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ppt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河南省2016年中考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ppt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河南省2016年中考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ppt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河南省2016年中考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ppt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河南省2016年中考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ppt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6年中考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ppt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6年中考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ppt复习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01 02 03 04 目录 考情分析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备战演练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考 情 分 析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2011 2015年河南中考 考情一览表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续表: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续表: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规律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是河南中考的必考内容 , 考查形式多样 , 有表格型 、 文字叙述型 、图像型等多种形式;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仅是历年的必考内容 , 且分值较高 , 考查内容也比较固定 ,即按照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以及由所提

2、供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等;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除了每年出现在河南中考的压轴题中以外 , 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往往还会涉及一些简单的计算 。 预计 2016年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计算仍是考查的重点 , 且在各题型中都会涉及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 考点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考 点 梳 理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答案小贴士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一 1. 概念 _ 的 _ , 等于 _ 的_。 2. 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的过程 , 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 反应物 )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 ( 生成物

3、) 的过程 。 即在化学反应中 , 反应前后原子的_没有改变 , _没有增减 ,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 因此 ,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 ,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 参加化学反应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种类 数目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3. 解读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小贴士 六个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_不变 ( 宏观 ) ( 微观 ) 两个一定改变 ( 微观 )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 ( 宏观 ) _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 微观 ) _的数目可能改变 ( 宏观

4、)元素的 _的可能改变 化合价 物质 总质量 分子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 1)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即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 2) 定律只适用于 “ 质量守恒 ” , 不适用于物质的体积 、 分子的个数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 ( 3) 定律中的 “ 各物质 ” 包括 “ 气 ”“ 液 ” 和 “ 固 ” ,不能把气体的质量忽略掉 , 即无论是参加反应的物质 , 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 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 。 ( 4) 定律中的 “ 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 ” 是指真正参加了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的质量 , 未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

5、 ( 过量部分和杂质 ) 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4.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 1) 实验原理的选择 a. 必须是化学变化实验过程 。 b. 反应现象明显 , 能通过肉眼观察到 , 物质反应完后 , 通过托盘天平称量 , 反应前后的质量无变化 。 ( 2) 实验装置的选择 a. 有气体参加 ( 或生成 ) 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 b. 无气体参加 ( 或生成 ) 的实验可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 也可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 如: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 3) 实验现象的分析 应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化学反应的现象说明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二是天

6、平的平衡状况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三是如果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 解释造成此现象的原因 , 如反应中是否有气体逸散 , 外界物质是否进入等 。 5.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1) 推断物质的组成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 ( 2)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 ( 3) 推断反应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 ( 4)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以及根据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 依据: a.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 。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 温馨提示

7、 】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 )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 化学方程式 考点二 答案小贴士 反应条件 化学式 反应物 1. 概念 用 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2. 意义 ( 1) 质的方面:表明 _、 _和 _。 ( 2) 量的方面: a. 表示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 b. 表示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c. 表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 生成物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答案小贴士 质量守恒定律 客观事实 3. 书写 ( 1) 原则:一是要以 _为基础;二是要遵守_, 即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 ( 2) 步骤 (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

8、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 ) a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P + b _化学方程式 4P + 5 2c 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注明生成物的状态,把短线改成等号 _ 化学 式 配平 4P + 5 2燃 【 记忆技巧 】 一写、二平、三标、四查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 3)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的常见错误 a. 不符合客观事实 , 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 b.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 c. 化学式书写错误 。 d. 错写或漏写反应条件 。 e. 错标或漏标 “ ” 号或 “ ” 号 。 目 录 上一页

9、下一页 末 页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考点三 1. 计算依据 化学反应前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 2. 计算步骤 例题:电解 4.5 解:设可得到 x。 2 2 36 32 4.5 g x 答:可得到 4 a. 设未知量 b.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 、 未知量 d. 列出比例式,求解 e. 简明地写出答案 = 36 32 4.5 g x = 36 32 4.5 g x = 4 g 通电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 【 特别提醒 】 ( 1)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完全反应 , 则它们的质量不能代入计算 。 只

10、有通过相关信息得知反应完全进行 ( 如遇到 “ 充分反应 ”“ 恰好完全反应 ” 或 “ 适量 ” 等词语 ) , 这些质量才可能有效 。 ( 2) 遇到 “ 足量 ”“ 过量 ”“ 一段时间 ” 或 “ 少量 ” 等词语 , 说明可能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 3. 计算时的常见错误 ( 1) 未知数带有单位 。 ( 2) 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或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 ( 3) 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带单位 。 ( 4) 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 ( 这个错误会使计算题的得分降为 1, 甚至为 0) 。 ( 5) 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对齐 。 ( 6) 步骤不完整 、

11、 数值计算错误 、 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会犯的错误 。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典 例 精 析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 解析 】 稀盐酸与硫酸钠溶液交换成分后既不生成沉淀 , 又不生成气体 , 也不生成水 , 即两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 因此该实验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典例 1 ( 2015河南 , 19)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 。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 请说明理由 。 【 答案 】 不能。因为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或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 类型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方法 指导 质量守

12、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 , 不能运用于物理变化 。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 , 尽量选择化学反应现象明显且没有气体生成的药品 ,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得出结论;如果所选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 变式训练 1 “ 史上最贵 ” 的实验: 步骤 . 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 收集生成的气体; 步骤 . 让足量镁条在步骤 生成的气体中燃烧 , 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 ( 1)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基本反应类型是 _。 ( 2) 若金刚石质量为 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 , 生成的炭粉质量为 则 选填 “ ”“ =” 或 “ ” ) , 理由

13、为 _。 = 物质转化过程中元素质量守恒( 答案合理即可 ) 置换反应 2+ 2 C 点燃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 解析 】 由表格中的数据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 故可求甲的待测值;根据各物质的质量增减 , 乙增加了 25 g, 是生成物 , 故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 可能是催化剂 , 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 , 故 减少了 20 g, 是反应物;根据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13 g, 是 反应物 , 故 参加反应的甲 、 丁的质量比为 ( 18 g - 13 g) ( 32 g - 12 g) = 1 4, 故 典例 2 ( 2015滨州 , 16)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 、 乙 、 丙 、 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 一段时间后 , 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 , 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 13 g B 乙是反应物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 1 4 D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类型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物质 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