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2961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课件(全国卷I):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年份 选篇出处 体裁 题材 题型及分值 考点分布 2015 宋史 孙傅传 史传 耿直敢言、忠君爱国的宋代官员 选择 3翻译 1,共19分 文言断句; 文化常识; 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4 旧唐书 于休烈传 史传 恪尽职守、好学不倦的唐朝史官 选择 3翻译 1,共19分 理解文中的实词 (双音节 )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断句; 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年份 选篇出 处 体裁 题材 题型及 分值 考点分布 2013 明史 马文升传 史传 文武全才、关注民生的明朝重臣 选择 3翻译 1,共19分 理解文中的实词 (

2、单音节 )在文中的含义; 筛选文中的信息; 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年份 选篇出 处 体裁 题材 题型及 分值 考点分布 命题规律与预测 文言文材料一般选择史传,而 二十四史 中的 明史 旧唐书 宋史 等为热考典籍。 通过某一历史人物来阐发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与当今热点 (如反腐倡廉、节俭实干、重视传统文化、理想抱负、爱国奉献等 )相吻合的文章会是重点考查选篇。 近 3年文言文阅读命题一直稳定在19分。 选择题 3题 ,每题 3分 ,共9分;翻译 2小题 ,共 10分。这种赋分模式

3、,将基本保持。 考查要点包括文言实词,文化常识,信息筛选,断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文言翻译。 2015年高考没有实词题目,考查了文化常识,平时应加强文化常识的识记。 实词仍然是重要的考点。 近年常考的筛选文中信息题改为断句题,难度有所增加,不仅要对语句的含意和结构等进行分析,还需要有语感。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多从细节处做文章,需要考生对传主事迹有细致的了解。 翻译题仍着重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变化不大。 专题一 文言断句,切忌硬套标志法及忽略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温馨提示 有明显标志的句子相对好断 , 但易出现硬套方法而误断;无标志的句子相 对难

4、断,易出现分不清句子结构和句间层次关系,而随意断句。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一、不能灵活运用标志法 , 硬套而误断 ( 20 15 衡阳联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奉天请罢琼林、大 盈 注 二 库状 唐 陆 贽 圣人之立教也 , 贱货而尊让 , 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 , 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 , 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 , 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 , 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 , 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 , 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 , 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 , 饰巧求媚 , 乃言郡邑贡赋所用

5、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 , 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 , 以奉私求。玄宗悦之 , 新是二库 。荡心侈欲 ,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 “ 货悖而入,必悖而出。 ” 非其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 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 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

6、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迨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夷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 方兴 , 军情稍阻。 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记曰: “ 财散则民聚 , 财聚则民散。 ” 岂非其殷鉴欤? 【 注 】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 ,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 ,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 “ 琼林 ”“ 大盈 ” 二库。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 , 追戒平居之专欲 , 凡在二库货贿 , 尽令出赐有功 , 每获珍华 , 先给军赏。如此

7、, 则乱必靖 ,贼必平 , 徐驾六龙 , 旋复都邑。天子之贵 ,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 有删改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岂不以勇 / 夫恒性嗜货 /矜功其患难 /既与之同忧 /而好乐不与之同利 /苟异恬 /默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固不足怪 B 岂不以勇 / 夫恒性嗜货矜功 /其患难既与之同 /忧而好乐 /不与之同利 /苟异恬 /默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 / 固不足怪 C 岂不以勇夫恒性 / 嗜货矜功 /其患难既与之同忧 /而好乐不与之同利 /苟异恬默 /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 / 固不足怪 D 岂不以勇夫恒性

8、/ 嗜货矜功其 /患难既与之同 /忧 而好乐 /不与之同 /利苟异恬默 /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 /固不足怪 C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正误:错 依据:此题误判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灵活运用标志法 , 句中的 “ 夫 ” 一般用作发语词,但在此语段中是个实词, “ 勇夫 ” 是一个词,不能分开。另外, “ 忧 ” 作 “ 其 ” 的谓语, “ 忧 ” 前不能断开; “ 恬默 ” 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 用标志判断法断句既快又准 , 考生大都用此法 ,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判错的情况。其原因是没能结合语意 , 不会灵活使用 , 造成误判。就像本语段中标志性的词 语“ 夫 ” 字 , 如不结合

9、语意分析 , 就会误判为发语词 , 从而造成误断。另外 , 本句段中的 “ 苟 ” , 如果; “ 能无 ” , 固定结构;“ 患难 ”“ 好乐 ” , 对应的词语; “ 既与之同 忧 ”“ 不与之同利 ” ,对应的句 式 ,等等;都是断句的标志。 参考译文: 圣明的国君树立教化 , 是轻视财物尊重礼节 , 远离私利崇尚廉洁。国君不问财物有无 , 诸侯不论财物多少。大夫这样的人家 , 不留搜刮百姓的家臣。他们难道都能够忘却那希求得到财物的心愿吗?实在是害怕财物滋生人们贪财的念头从而打开祸端 , 有伤风化扰乱国家呀。因此一心聚集钱财增加钱仓积累的人 , 那 是普通人的财富;一心散发钱财收服万民百

10、姓人心的人 , 即是国君的财富。 如今设立琼林、大盈 两个财库 ,自古以来都没有过这种 规定。从老年人那里传下来说 ,都说设于开元年间。当时王 贪财 , 为用花言巧语求取玄宗皇帝的欢心 , 就说各郡县缴上的贡品赋税的支出何不来个区分?赋税应当划给理财的衙门 , 用来供给国家正常的开支;贡品应当划归国君 , 用来供给皇家私下的需求。玄宗皇帝认为建议提得好 , 就新设了琼林、大盈这两个财库。骄奢淫逸之心 , 就从这里发芽生根。等到长安失守 ,最终成了资助盗寇的 东西。礼记说: “ 用不正当手段弄来的财货 , 也要非正常地失去。 ” 这不就是明证吗! 陛下刚刚继位的时 候 ,尽力遵循治国之道。行为诚

11、恳厉行节俭 ,排斥疏远贪婪残暴之徒。即使是先皇的私库所藏,也没有收纳内府,并且四面八方送来的贡品,也不让进入皇宫后院。清廉风气肃然而起,四海之内民风大变。最近因为强盗叛逆扰乱纲常,皇上被迫外逃,朝廷已经处在忧危时期,就应倍增警惕自励的诚心。我昨日奉诏出使军营,出门经过行宫,忽然看到右边长廊的下面,挂列有琼林、大盈二财库的匾额,矍然受惊,不知皇上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京师的道路还被 堵塞,战事正盛。对于因战乱受创痛而发出呻吟之声的百姓,朝廷还正在慰抚;对于各地忠心辛勤的将士的攻城、守城之功,还未进行赏赐。 却把各地进 献的珍宝财物,突然积藏于皇家的仓库,被众人看到,谁能无动于衷呢?试着询问

12、在驿站投宿的官吏,并打听行人的议论,果真不出所料,臣民对此的积怨已经很深 了。近来陛下的卫队刚刚来,什么军备物资都没有储备,对外要抵御叛军,对内要防守危急的奉天城,昼夜不停,将近五十天,寒冷和饥饿同时困扰着官兵, (虽 )死伤累累, (仍 )不惜性命同心效力,终于平定了 (朱泚兵围奉天的这场 )大 难。实在是因为陛下没有厚待自己,没有自私自利,摒弃美好的食物来和士兵同甘共苦,省下自己享用的食物给有功劳的人去吃。 如今围困已经解除,陛下的衣食已经丰富起 来 ,却又谣言兴起,军人的情绪渐生隔阂。难道陛下不知道军人的性情,好财夸功,危急患难的时候已经同他们共忧患,却在和平安乐的时候不和他们共享利益,

13、如果不是性格恬淡静默的人,怎能不心怀怨恨而口发嗟叹之声呢?这是常理,本来就不值得奇怪。礼记说: “ 散财货就会使民心聚拢,敛财货就会使民心散尽。 ” 难道不是前鉴吗? 陛下果真能惦念最近城围的深忧 , 检讨平时专利贪欲的过失 , 所有在琼林、大盈二库 中的财物 , 全部拿出来赏赐给有功的人 , 每次获得珍奇 , 先用来作为给军队的赏赐。这样一来 ,那么叛乱 就会平定 ,逆贼一定会被剿灭, ( 然后 ) 从 从容容地坐上六匹马拉的车子 ,转回都城长安。国君如此地尊贵,何须忧贫呢!这就叫散了您那小库,而成全了国家的大库;失了您二库中那点金玉小宝,而巩固了您君位的大宝。 二、不明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

14、, 随意断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顺之 , 字应德 , 武进人。祖贵 , 户科给事中。父宝 ,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 , 洽贯群籍。年二十三 , 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 , 改 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 林 ,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 顺之。固辞 ,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宫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15、。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 事 。总督王 忬 以下俱贬秩。 ( 选自 明史 唐顺之传 , 有删改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父忧未终 /不果出 /免丧 /召为职方员外郎 /进郎中 /出核蓟镇兵籍还 /奏缺伍三万 /有奇见 /兵亦不任战 / 因 条上便宜九事 B 父忧 /未终 /不果 / 出免 / 丧召 / 为职方员外郎进 /郎中出核蓟镇兵籍 /还奏缺伍三万有奇 /见兵亦不任战 /因条上便宜九事 C 父忧未终 /不果出 /免丧 /召为职方员外郎 /进郎中 /出核蓟镇兵籍 /还奏缺伍三万有奇 /见兵亦不任战 /因条上便宜九事 D 父忧 /未终 /不果出 /免丧 /召为职方员外郎进 /郎中出 /核蓟镇兵籍还 /奏缺伍三 万 /有奇见 /兵亦不任战 /因条上便宜九事 C 现场阅卷 答案采样 我来阅卷 正误:错 依据: “ 父忧未终 ” 中间不可以停顿 ,“ 父忧 ” 为专有名词 , 指父亲去世 ,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