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校联考卷地理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390094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校联考卷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届校联考卷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届校联考卷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届校联考卷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届校联考卷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校联考卷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校联考卷地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 届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金陵中学届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调研测试高三调研测试地理地理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60 分)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0 年 5 月 1 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世博园区正式开幕,关于开幕当天上海的描述正确 的是 ( ) A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 B白天时间比黑夜时间短 C上海日出时人影朝向西南方向 D上海进入闷热潮湿的梅雨期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 12 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

2、黑夜。读图回答 23 题。2甲、乙、丙、丁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乙、丙、丁、甲 D甲、丙、丁、乙 3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年际变化与我国 东部地区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我国锋面雨带的位置 大约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约 58 个纬度。右图为 近几十年来 78 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所在 纬度位置波动示意图,读图回答 45 题。478 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的地区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气旋活动活跃 51989 年 78 月份,我国华

3、北地区和长江流域 的降水状况是 A两地区降水都偏多 B两地区降水都偏少 C华北地区偏多,长江流域偏少 D华北地区偏少,长江流域偏多 下图是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 流向,读图完成 67 题。6A、B、C、D、E、F、G 表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AA、B、E、F BA、B、C、G CC、D、E、F DB、D、E、F 7E 洋流沿岸流经地区气候类型依次分别为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 候2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8右图中,容易积水形成沼泽的是

4、A乙丙 B戊辛 C甲丁 D庚辛读图,回答 910 题。9以下关于 A 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1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 加大了该市的基础设施的压力A. B. C. D.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左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右图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完成 1112 题。11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 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 A西风;自西向东流 B西北风;自东向

5、西流 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D东风;自西向东流 12右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 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 B C D1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在下图的四地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图 2 图 23A甲B乙C丙D丁读图回答 1416 题。14图中四地发展农业生产,分别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水分、土壤、地形 B温度、土壤、地形、水分 C热量、水源、地形、土壤D光照、地形、土壤、水源 15乙地所在省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河网密集,支流多B降水量大时,出现洪涝灾害 C径流量年际变化小D上游到下游,径流量增加 16丙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生

6、态效益是( ) A改良土壤结构 B减少水土流失 C发展立体农业 D保护生物多样性右图为某地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OA 处形成冷锋,b 处降水比 a 处多,回答 1718 题。17当 b 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B北太平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C大洋洲等温线向南凸出D南太平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8b 处为一广场,广场上有一旗杆,则其 旗帜的飘向是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4(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 24 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 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选对者得 3 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右图着 AB 为赤道,CD 为弧长为

7、90 度,AD 为晨昏线,D 为该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箭 头表示自转方向。图示表示时间为 2010 年 2 月 14 日(春节)。读图完成 1920 题。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 1920 题。19出现晴好天气的省区是 A湖南 B浙江 C甘肃 D福建 20若据此预报海浪,浪高将明显降低的海区是 A北部湾 B珠江口海域 C渤海海域 D台湾东部海域 读“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回答 2122 题。21影响图中甲区域降水丰富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洋流 D人类活动 22从甲到乙经历的自然带有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8、 D热带草原带下图是世界四条著名河流河口附近地区图,读图回答 2324 题。23关于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流经地区经济发达 B乙河多急流瀑布,水能资源丰富C丙河航运条件优越,航运发达 D丁河注入太平洋24四条河流的河口附近地区,为著名乳畜业分布区的是 A甲河 B乙河 C丙河 D丁河525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A台风 B春旱 C伏旱 D泥石流 26给车辆进行导航可以借助的现代化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雷达技术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60分)分)27.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2 分)(1)左上

9、图中 A、B、C 三地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但成灾季节及原因不同。A 地干旱多发生在 季,成灾的自然原因是 ;B 地多发生在 季,当 B 地发生干旱时,雨带位于右上图中 处(请填字母) 。 (5 分)(2)图中雨带北移至 E 处时,产生的天气现象及原因是 。 (3 分)(3)2009 年下半年以来,图中、两地中, 处发生严重的干旱灾害,简要分析该地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 。 (4 分)628.读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1)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分布特征是 。原因是 。 ( 6 分)(2)针对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升趋势, 为保障石油安全,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5

10、分) (3)国际油价不断升高,与下列哪些原因有 关? (3 分) A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B受地质条件和生产条件限制,石油勘 探和增产难度增大 C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油、 交通用油量增加很快 D石油储存运输方便 E石油资源利用技术难度大,对环境影响小29阅读江苏省及周边部分地区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14 分) (1)在图中正确的位置将京杭大运河完整地补画出来。 (2 分) (2)近来太湖平原蔬菜、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 大,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有部 分出口,而粮、 棉则需要从东北、苏北等地调入。试分析其农业 生产区位因素的变化。 (4 分) (3)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

11、理布局,促 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发展,你认为 苏中、苏北可以引进苏南的 ,大 力发展 密集型和 密集型产 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 化 进程。 (4 分) (4)简述当前苏南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 其解决措施。 (4 分)30 海洋地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材料一: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图图 18 图 187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单位:0.484w/m2)材料二:材料二:2010 年 4 月 26 日,美国海上钻油台在墨西哥湾爆炸沉没的事件出现剧变,当局上周才表示油井没有漏出原油,但周末却发现情况一发不可收拾,原油在海底像“香槟泡沫”般

12、以每日一千桶速度不断喷出,海面油渍范围大如三个香港,势将成为全球历来最严重的油污事件之一。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中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的分布特点 ;图中 040N 大洋向大气输入热量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_。(2)大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多少会对水循环的 环节产生直接的影响, a、b 两地中_地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多,这对其沿岸降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是_。(3)材料二中的石油污染事件出现在图 1 中_(a、b、c、d)区域,该石油污染事件对其周围区域产生的影响有:_。31 环境地理读我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分)(1)甲附近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是 。(2)乙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3)丁地区最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造成的危害有 。 (4)国务院曾下发通知,禁止在 A 地挖发菜、甘草、黄 麻草。国务院作出这一决策是为了 。 (5)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正确的是(双项选择)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生存问题 B环境问题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 C当今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8D要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