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心理学2012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386144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教育心理学201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1教育心理学201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1教育心理学201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教育心理学20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教育心理学20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 2012-2013 第一学期考试考核要点(加黑部分)1)绪论部分a: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创始人,重要标志创始人,重要标志,1、1903 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1913-1914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基础2、发展时期(20 年代至 50 年代):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人物是托尔曼3、成熟时期(60-70 年代末):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4、深化拓展时期(80 以后):建构主义,皮亚杰2)学生心理部分a:皮亚杰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同化同化: 同化是将已有的外在经验加以改变,来迁就已有动作图式或认知结构。现实的材料同化是将已有的外在经验加以改变,来迁

2、就已有动作图式或认知结构。现实的材料都要经过处理与改变来迁就已有动作图式或认知结构。都要经过处理与改变来迁就已有动作图式或认知结构。顺应顺应: 当人们不能用已有的图式来同化外部刺激时,只能改变已有的图式来适应新的刺激守恒守恒: 就是能在头脑中并且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实质或本质的东西b: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可能发展

3、区” 。亦即指儿童心智能力的可变性或可塑性。因此,他主张教学应当先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3)学习理论部分a:学习的理论:定义定义,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如果将中性刺激雨雾条件刺激多次配经典性条件作用:如果将中性刺激雨雾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呈现,中性刺激就会成为条件刺激,能够引起原先只有无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也就是对呈现,中性刺激就会成为条件刺激,能够引起原先只有无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也就是唾液分泌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为条件反应。这个过程称为经典条件作用唾液分泌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为

4、条件反应。这个过程称为经典条件作用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柏树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把强操作性条件作用:柏树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把强化(食物)与操作性反应联系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化(食物)与操作性反应联系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代强化代强化:只观察者替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只观察者替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的强化c:认知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着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实质符号、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d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教学支架教学:及教师或其它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4)学习心理部分a: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 1967 年在研究动物时提 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

6、,只要蜂音器一响,就 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 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 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 助。 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信的真正含义是:自信不是在你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在你还没 有得到之前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的一种信念。 所以自信实际上是自我效能高的一种表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学习动机的成败归

7、因理论。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了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b:知识建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模式识别学习和动作序列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模式识别学习和动作序列学习知识迁移知识迁移:知识迁移就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d:自我调节学习: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

8、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自我提问单:元认知自我提问单:e:品德学习: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认知的发展两难故事法,两难故事法,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改进为道德两难故事法,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对偶故事法对偶故事法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 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 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由于皮亚杰每

9、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 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对偶故事: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 家里人叫他去吃饭, 他 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 个杯子的托盘。 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 个杯子都撞碎了。 ()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 里拿出一些果酱。 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 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 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 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 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 ?为什么? 通过被试的反应,皮亚杰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 果的评价向注重行为的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 发展。5)教学心理部分学习共同体。学习的认知目标分类学习的认知目标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