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语文登池上楼简析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82465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一语文登池上楼简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粤教版高一语文登池上楼简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一语文登池上楼简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一语文登池上楼简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谢灵运登池上楼赏析作者:孙明文章来源:网络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狥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谢灵运作为南朝门第最为华贵的士族家庭的子弟,作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爵位继承人,又自幼颖悟过人,长成后骄纵自负,在政治上自然抱有很大的雄心。而宋武帝刘裕去世后,诸子年幼,形势不稳,又使他深深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少帝 )即位后, 大臣徐羡之等人把持朝政。刘裕次子刘义真 (庐陵王

2、)过去甚得父亲的欢心,颇有觊觎帝位之意。他与谢灵运关系密切,常对人说,如果他做皇帝,便用谢灵运为宰相。这情况很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而谢灵运完全是诗人的性格,高傲、坦露、褊躁,不擅于政治权谋。他常对徐羡之等施以批评攻讦,引起对方的猜忌,终于在永初三年(422)被逐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 )太守。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 至明年 (景平元年 )春始愈, 于是登楼观景, 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抒写郁闷之情。全诗大致分为三层,但衔接很紧密。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士族

3、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诗一开头即由此下笔: “ 潜虬 ” 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 飞鸿” 一句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下面两句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惭傀。四句中,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句远承第一句,诗意连贯而有变化。 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的困境,但为何会这样,并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后四句把前四句加以落实。“ 进德 ” 谓进取功业,施恩德于世人,与“ 飞鸿 ” 一句相应。 但虽有此志,却是才智不及。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耿直守正,乃至受人陷害。“ 退耕 ” 谓退隐田园,以耕作自资,与“ 潜虬 ” 一

4、句相应。 但徒怀此愿,却是力所未能。以谢氏的富有,当然谈不上 “ 退耕力不任 ” 的问题。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颇有退隐之心,只是为形势所格,无法实现。因为当时谢灵运如果拒绝赴任,就是公开表示与当权者对抗,极可能招致更大麻烦。下面进一步写自己于无奈中来到这偏僻的海隅,入冬后久卧病床,所对唯有萧索枯瑟之空林。全诗由虚入实,由远及近,气氛渐渐降到最低点。自 “ 衾枕 ” 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 衾枕昧节候 ” 紧承前一句 ” 卧痾对空林 ” 而来,写卧病中不知不觉,已是冬去春来,同时自然而然引出下旬“ 褰开暂登临 ” 。 “ 暂” 谓短时间, 有抱病强起之意。 “ 倾耳” 、“

5、 举目 ” 两句,写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极度喜爱。池塘水波轻拍,在倾耳细听之际,令人虑澄意解;远山参差耸立,于放眼遥望之中,使人心旷神怡。眼前是一派什么样的景色呢?“ 初景 ” 即新春的阳光,正在革除 “ 绪风 ” 即残冬的余风,“ 新阳 ” 即春代替了 “ 故阴 ”即冬的统治。 “ 初景 ” 、 “ 新阳 ” 写出总体的感受, 是虚笔,下面 “ 池塘 ” 、“ 园柳 ” 两句,转为近景的具体描绘。“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 , 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甚至引出一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钟蝾诗品引谢氏家录说:“ 康乐 (谢灵运袭爵康乐公 )每对惠连 (谢惠连, 灵运之从弟

6、) ,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 。故尝云: ,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故事的真实性如何暂且不论,这一联诗的名声,看来确是不小。但也有人提出:这二句实在很平常,有什么可夸耀的?究竟应如何看待,颇可稍加分析。看起来, 这一联诗 (特别是前一句)确实很平常, 毫无锤炼之功,所写景色亦并无特别之处但应该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池塘周围 (尤其是向阳处)的草, 因为得池水滋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的鲜嫩,有欣欣向荣的生气。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

7、然触动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地得到这一清新之句。“ 园柳变鸣禽 ” ,写柳枝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同样是细微而不易察觉的变化。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再有,宋初诗坛,以谢灵运本人为代表,有一种追求佳句的风气,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复雕琢、精于刻画取胜。在这样的风气中,此种自然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诗句,更显得特出。总之,放在特定的文学环境和具体的诗篇之中来看,“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的确不失为佳句,单独抽出来加以评论,就没有多少意义了。从全诗来看,写到这里,情绪渐渐转向开朗欣喜的暖色调。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

8、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 “ 祁祁伤豳歌 ” 的“ 豳歌 ” , 指 诗经 豳风 七月一篇,诗中有“ 采蘩祁祁 ” 等描写春景之句。何以要“ 伤豳歌 ” 呢?原来,按照毛诗序、 诗谱等传统的解释,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的,谢灵运用此典故,带有暗喻的意思。“ 萋萋感楚吟 ” 的“ 楚吟 ” ,指楚辞 招隐士一篇,其中有“ 春草生兮萋萋” 之句。所谓 “ 感楚吟 ” ,是说有感于隐士的生活。这两句回复到第一层的内容,但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表示要从困窘的处境中摆脱出来,决心走隐居的道路。 接着 “ 索居 ” 、“ 离群 ” 两句, 写隐居生

9、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意思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岁月漫长,枯索无味,难以安心。这两句从诗意上说,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并非说自己。但在潜在心理上,这种被否定的想法,也隐约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种疑虑。谢灵运出身华胄,为世人所重,且骄纵自负,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对于他确非易事。但不管怎祥,他归隐的决心已下。全诗结束两句说:“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无闷 ” 语出周易 乾卦,意谓大德之人,避世而无所烦忧。这两句意思是:坚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 周易所谓 “ 遁世无闷 ” 在今人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征验!这样,诗的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也就在这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称疾辞职,归隐到始宁的祖居。本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 ,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孙 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