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68758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细菌的教学设计吉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 立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 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 关这一观点。通过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 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在讲述细菌结构时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 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生殖和形成芽孢的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从而加深对细 菌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

2、方式。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 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四、教学过程 : 1、情境导入 1937 年 12 月 13 日是南京大屠杀的日子, 在南京大屠杀中, 30 多万无辜的中国人遭到了 日本侵略者

3、的杀害。事实上,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还制造了一些不为人知,惨无人道 的杀戮事件,其中就包括“细菌战”, 关于“细菌战”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播放“日本细菌战” 视频,历史不容忘记, 作为每个中国人都不该忘却70 多年前的这段人间惨剧, 日本 731 部队, 用细菌战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那么,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结构?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 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4、1、课件展示细菌发现的过程: 17 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放大200300 倍的显微镜,观察了一位从未刷 过牙的老人的牙垢,“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 菌时发出的感叹 ! 当时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2、巴斯德实验2 动画演示整个实验过程,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我们现在 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 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

5、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细菌的发现史,让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出现加快 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的过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巴斯德的研究 过程,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 (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 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和针头上的细菌。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 大约 10 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 态。 1、细菌的形态 课件展示细菌

6、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 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师总: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 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师生共同总结细菌的特征: 个体十分微小,是单细胞生物,形态呈杆状、螺旋状、球状。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 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细菌的结构 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

7、结 构是相同的。 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 (1)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提示 1:细菌内只有 DNA 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 提示 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 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 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和细菌都有细胞壁,动物没有;动、植物都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只有 DNA 集中的区域,植物有叶绿体而动物和细菌没有叶绿体。 (3)细菌的营养

8、方式,课件显示: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而细菌没有叶 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设计理念: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任务三:细菌的生殖 过渡: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 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 课件:播放视频3 1、学生根据视频得出: (1) 、细菌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每不到半小时就能繁一代。 (2) 、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裂成两个。 2、师总: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当然了,这

9、些情况必须是 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 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 3、播放视频: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 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 常广泛。 假设你手上有 100 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 分钟繁殖一代计算, 在没有洗手的情 况下, 4 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 100 28=25600(个) 养成搞好

10、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 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设计理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意义。) 任务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受到那些启示? 3、细菌的那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设计理念: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回答问题,巩固本节课所 学知识。) 五、习题反馈 1、罐头食品长时间不会腐败的原因是: ()A. 密封很严 , 细菌没有机会进入 B.密封很严 , 细菌无法呼吸而死 . C.封盖前高温灭菌 ,

11、 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 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 2、你认为在外科手术器械消毒时,应该以能够杀死_为标准。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芽孢 六、布置作业: 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 套,这样做有那些好处? 七、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 显微镜 法国人巴斯德 微生物学之父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细胞核有DNA 集中区域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 、鞭毛(运动) 2、营养方式: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4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的

12、是让学生在原有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真正掌握知识,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把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 识和生活的脱节,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微观世界,学生 是缺乏深入了解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学生虽然 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参与到课堂活 动中,像是旁观者,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第二节细菌 教学反思5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掌握知识,及

13、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明显比在教室上课活跃。这是计算机与课程整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也避免了老师“ 填鸭式” 的满堂灌。巧妙设问,适当追问,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把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生活的脱节,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微观世界,学生是缺乏深入了解的,学生

14、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新课程理念指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导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我觉得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像是旁观者,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第二节细菌的评课6 丛青细菌一课,采用的是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从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

15、来看,她花了很多心思,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视频、动画、图片等,恰当运用对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使知识形象直观,同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听了黄老师的课,总体感觉思路清晰,脉络清楚,具有感染力。特别是“细菌战”的播放,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达到了引出新课的目的,一举两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黄老师语言精练,整堂课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巧妙的设问,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结合起来,使整堂课充满生机和活力。优点:1、备课充分:如课件制作精美,课件中一些内容生动形象,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教师专业素质好:备课态度严谨认真,语言清晰明了,板书设计

16、合理,教态自然大方,尤其是多媒体制作技术较高,画面美观、简洁。3、教学设计合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鹅颈瓶实验的课件制作,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等均处理得当,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足:7 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欠缺,回归课本的内容太少,影响学生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建议:在讲述知识点的同时结合课本,有着重的运用知识和理解知识,要重视课堂评价,在课堂中对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节细菌的评课王 昕 昕今天听了黄老师讲的细菌一课,总体感觉,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听起来顺畅,那么就我个人而言,收获颇多,收益匪浅,一节课的展示,体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深度,饱含了处理问题的丰富,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本人将这节课听后感觉梳理一下,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新课程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黄老师选用下列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通过播放“细菌战”“芽孢的形成”视频,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