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猪主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诊断病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68731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猪主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诊断病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猪主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诊断病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猪主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诊断病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猪主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诊断病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猪主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诊断病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猪主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诊断病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猪主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诊断病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章猪主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诊断病理第一节猪 瘟猪瘟( Swine fever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出血性传染病。本病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 类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猪瘟目前仍是威胁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一、病原和发病机理 病原为猪瘟病毒。病毒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伤口等进入猪体内。然后, 病毒由入侵处进入血流。猪瘟病毒进入血流后,主要在巨噬细胞和淋巴系统内繁殖,造成全身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壁的内皮细胞坏死,使血管壁渗透性增高,引起出血, 还可导致血凝系统功能紊乱,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并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二

2、、病理变化 猪瘟根据其病理变化特点可分为单纯性猪瘟和混合性猪瘟两种。单纯性猪瘟按其病程又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混合感染的猪瘟最常见的是胸型猪瘟和肠型猪瘟。(一)眼观病理变化1、单纯性猪瘟:最急性型: 机体死亡很快, 常无特征性病理变化。浆膜、 黏膜和肾脏中仅有极少数的点状出血,淋巴结轻度肿胀、潮红。急性型: 呈现典型的败血症,这是大部分单纯性猪瘟的主要表现形式。(a)全身皮肤、黏膜、 浆膜和实质器官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皮肤出血主要见于颈部、腹部、 腹股沟部和四肢的内侧,出血部位组织常可继发坏死,而成为黑褐色干涸的小痂。此外,膀胱、输尿管、肾盂出血明显。 (b)扁桃体肿大,黏膜表面出

3、血,并可见有大小不等溃疡灶。(c)喉头和会厌软骨有程度不同的出血;肺呈卡他性出血性肺炎,切面流出混有血液的粘稠的泡沫性液体。(d)肾脏表面出现点状出血,多时密布整个肾脏的表面,犹如“ 麻雀蛋 ” ,切面皮质和髓质均有出血点。 (e)胆囊黏膜有时有溃疡,出血。(f)脾不肿大,脾脏的边缘常有出血性梗死,从粟粒大到黄豆大,多少不一。(g)全身淋巴结呈典型的出血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充血及出血 , 出血严重时整个淋巴结像是血肿,外表呈深红色或紫黑色,切面呈典型的红白相间大理石样变。 (h)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亚急性型与慢性型:病程较长,全身出血性变化不明显,一般多见于在肾和淋巴结。甚至常多被忽视。2、

4、混合感染的猪瘟:肺型: 此型猪瘟常合并感染巴氏杆菌。除有急性猪瘟的变化外,还有猪巴氏杆菌病的变化。肠型: 此型常合并感染沙门氏菌。呈慢性经过, 主要病变在肠内引起固膜性肠炎,主要见于盲肠、结肠。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局灶性固膜性肠炎(扣状肿),另一种是弥漫性固膜性肠炎。(二)镜下病理变化急性型,全身所有组织、器官毛细血管、小动脉管壁肿胀,发生透明变性,有的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淋巴结出血、滤泡和生发中心增大。严重时,广泛出血,红细胞浸润到整个淋巴组织中,淋巴组织萎缩, 好象是在血海中孤立的小岛。急性型,脾组织内淋巴滤泡中央动脉管壁发生透明变性,脾实质发生水肿、坏死和出血。 脑呈典型的变

5、化是非化脓性脑炎。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嗜神经细胞现象、胶质细胞结节、 淋巴细胞性血管套及卫星现象等。肠型, 病变局部呈典型的固膜性肠炎,局部凝固性坏死与纤维2 素渗出。 三、诊断注意与鉴别诊断典型的急性猪瘟,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变特点作出诊断。对亚急性、 慢性猪瘟,由于存在非特征性变化,根据病理变化等只能初步诊断。采集扁桃体、肾脏、脾脏等进行冰冻切片直接荧光抗体检测可迅速诊断。必要时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学检查进行确诊。本病注意与猪丹毒、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副伤寒、猪弓形体病、猪链球菌病等进行鉴别诊断。第二节猪传染性水疱病猪传染性水疱病 ( Swine infectous vescula

6、r disease)简称猪水疱病 (Swine vesicular disease SVD) ,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蹄部皮肤发生水疱为主要特征,此外,口部、鼻端和腹部乳头周围也可见水疱发生。本病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 A 类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本病在猪群密度愈大时,发病率也愈高。 一、病原和发病机理病原为猪水疱病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水疱液和水疱皮中。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 皮肤和黏膜伤口感染。蹄部皮肤是病毒主要好嗜部位,病毒在皮肤表皮细胞胞浆内,进行大量复制,使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和结构破坏,形成水疱。 严重时整个细胞变成一

7、个水疱,许多水疱变性的细胞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大水疱。 二、病理变化眼观 ,蹄部、口腔、鼻端等病变部皮肤初期苍白,随后逐渐蔓延并形成水疱。蹄部形成的大水疱可以扩展到整个蹄底和副蹄。水疱呈清亮半透明,皮厚处水疱则呈白色。随病情发展,水疱逐渐扩大,充满半透明的液体,后来变成浑浊淡黄色。以后水疱破裂,形成溃疡。临床上病猪疼痛、跛行。严重时,环绕蹄冠的皮肤与蹄壳之间裂开,使蹄壳脱落。口部水疱通常比蹄部出现晚,鼻端、鼻盘上可见大小约1cm 水疱。镜下 ,蹄部皮肤初期表现为表皮上皮发生空泡变性、水泡变性、坏死和形成小水疱。小水疱进一步融合成大水疱。表皮深层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相互分离,并发生坏

8、死。 真皮小血管充血、出血、水肿和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桨细胞等细胞浸润。以后水疱破裂形成溃疡,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变成均质无结构物质。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发生程度不等的实质变性。三、诊断注意及鉴别诊断本病时应根据流行病学、临诊、 病理、 动物宿主范围、血清学及病毒检测等综合进行诊断。猪水疱病以猪蹄部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水疱一般较大, 破溃后的上皮可原样保留很久。如水疱小,破溃前很难看到,对可疑猪可仰卧保定,蹄部用水洗后检查。猪水疱病应与口蹄疫、 猪水疱性口炎等进行区别。注意: 猪水疱病时, 同一地区牛羊在同一时间内无反应,而口蹄疫则不同。第三节猪丹毒猪丹毒 (Swine esrysi

9、pelas,SE)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有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猪丹毒主要是侵害几个月龄的“ 架子猪 ” ,人也可感染此病,称为“ 类丹毒” ,多因皮肤损伤引起。本病为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一、病原和发病机理 病原是猪丹毒杆菌。病猪与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猪与带菌猪排出的分泌物等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等,经消化道传给易感猪。此外,猪丹毒杆菌还可通过呼吸道、吸血昆虫等传播, 引起感染。 细菌易在扁桃体或消化道壁上的淋巴组织进入体内大量繁殖,进一步通3 过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一系列病变。有报道猪丹毒杆菌可能产生毒素。 二、病理变化(一)眼观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

10、慢性型。1、急性型 :在浅色猪的皮肤上有数量不等的粉红色和黑褐色小疹块,表面隆起,触感坚实。在口鼻部、耳、下颌、喉部、腹部和大腿的皮肤出现弥漫性出血。肺淤血、水肿。 肾淤血、 肿大呈紫红色, 有时表面也可见暗红色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淤血、紫红色。脾脏呈急性脾炎,脾肿大,软化,呈樱桃红色,切面脾髓不清,脾髓极易刮下。胃肠可见卡他性或出血性胃肠炎。其他器官、组织也可见充血、出血等。2、亚急性型 :出现猪丹毒特征性皮肤变化,在颈部胸侧、背部、腹侧、四肢等皮肤,出现方块形、菱形或圆形疹块,稍凸起于皮肤表面,大小不一。疹块直径大约1-4cm,开始色苍白, 以后色鲜红或紫色,或边缘红中间白,其表面常有

11、小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褐色痂皮。其他变化相对急性轻。3、慢性型 :临床上常有关节炎。有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眼观,病变主要为增生性、非化脓性关节炎、疣状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关节囊肿厚,关节腔含有大量血样滑液,稍混浊。以后关节纤维化,关节周围淋巴结也常肿大。疣状心内膜炎多发生于二尖瓣,偶见于主动脉瓣、 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瓣膜上的炎性增生物呈花椰菜状。颈、 背、臀、体侧、耳与尾部皮肤发生坏死。坏死区呈暗褐色或黑色痂块。痂块可因化脓性界限性炎(红色反应带)而脱落,最后形成大片疤痕组织。(二)镜下病理变化急性型, 全身组织器官广泛充血、出血, 变性, 甚至坏死, 炎性细胞渗出。 脾脏充血、出血,白髓

12、萎缩,程度不等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亚急性型,皮肤病变区,皮下广泛小动脉炎,管壁及周围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充血,透明血栓形成;局部组织坏死。慢性型, 疣状心内膜炎局部瓣膜结构破坏,混合血栓形成与肉芽组织增生取代交替进行,形成肉眼可见的赘生物;关节囊肿胀, 囊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充血, 时间较长的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皮肤病变呈典型的干性坏疽,局部组织坏死,化脓。 三、诊断注意及鉴别诊断根据临诊特征和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特点,常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需作病原分离、鉴定或血清学试验。本病注意与猪瘟、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等区别。第四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

13、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以妊娠母猪和一月龄内的仔猪感染最常见,临床上怀孕母猪早产、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为主要病理特征。1987 年本病在美国首次发现, 然后迅速向全世界扩散,现在全世界仅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没有此病的报道。本病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 B 类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一、病原和发病机理病原为猪蓝耳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病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等进行传播。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2006 年夏季以来,我国从南到北出现了一种以无

14、名高烧、皮肤发红、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猪病(当时称猪无名高热症)。2007 年我省及西北许多地方也出现这种猪病。采用现有的4 药物治疗常无效。流行病学调查, 病猪往往没进行过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接种。临床上, 最初以肥育猪发病为主,中期主要为母猪流产为主,后期是以仔猪死亡为主。发病率70%以上,病死率90%以上。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流行重。该疫情以给我国养猪业近两年带来了严重的灾难。2006 年国家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初步鉴定,认为病原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病。2007年根据多家研究机构的分离、培养、 鉴定, 最终确定为病原为变异的猪蓝耳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也称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该病

15、毒与原有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差异。初步认为病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交配等传播,在全身巨噬细胞中大量复制,然后随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二、病理变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病理变化上出现许多新的变化特点。眼观 ,病猪与病死猪全身出血,皮肤、 四肢与耳朵出血明显,耳发绀呈典型的蓝紫色-蓝耳。有的病例臀部、腹部、后肢皮肤也严重出血。甚至,有的病例在四肢、耳朵、腹部出现特殊的纽扣状坏死。肾脏肿大、 出血, 急性死亡病例,肾脏表面出现大量点状和斑状出血, 呈麻雀蛋样景观。 极像猪瘟时表现。急性死亡病例,心脏外膜与内膜常常可见出血,有的出血甚至呈片状。有的心脏冠状沟周围脂肪

16、呈明显的胶样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 支气管淋巴结等出血明显。淋巴结表面暗红或紫红,切面呈大理石样变。胃肠道出血,肠浆膜、黏膜都可见出血斑点,甚至肠腔内可见凝血块。肠黏膜水肿。胃黏膜也明显充血、出血、水肿。咽喉扁桃体黏膜出血、坏死,甚至形成溃疡。肝脏淤血,甚至出血、变性。脾脏肿大,淤血、出血。肺脏出血,甚至有大小不等的暗红色胰变区。有的病例, 肺脏呈大范围间质性肺炎(胰变),小叶间明显增宽。时间较长的病例,肺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肺脏发生肉变。镜下 ,肺脏表现为间质性肺炎与出血,支气管周围、 小叶间隔、 肺泡壁等肺间质明显增宽,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支气管周围有许多淋巴小结形成,小结中央生发中心明显。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支气管黏膜上皮、肺泡上皮程度不等变性、坏死、脱落,支气管腔与肺泡腔中有多少不等的炎性渗出物与变性、坏死、 脱落的上皮细胞。后期, 肺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心脏,心肌纤维广泛变性、坏死。肝脏淤血、出血,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