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永远走在小学教育改革的前头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67417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3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小,永远走在小学教育改革的前头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小,永远走在小学教育改革的前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小,永远走在小学教育改革的前头(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6专版ZHUANBAN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编辑热线:(010)8229685713911119003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就一直矢志不渝地追求素质教育。 进入新世纪,面对新的教育时空、新的教育对象、新的教育需求,游府西街小学总结20多年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要以文化滋养心灵,以适性推动发展,以适性教育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就此,带着诸多的期盼与思考, 笔者对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万代红校长进行了访谈。笔者:万校长,今年是游府西街小学的百年华诞。 站在游小发展的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 你们提出了适性教育的理念。 您能解释一下,什么是适性教育

2、吗?万代红校长: 适性教育并不是一个人造的新词语。2004年,国内教育界就有人提出了 “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2007年,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开展了一系 列立足适性发展的活动, 并提出适性教育才能开启孩子的教育潜能。 因为,每个孩子的资质、天赋、能力和兴趣都不尽相同,因此,主张教育要考虑孩子的本性和个性。 国际同行对此项研究比较早, 但在研究中,并没有提出“适性教育”这个名词, 只有适合学生个性的相关论述和实践。 美国的适性发展教育理论,是以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 强调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方案的制定,都必须考虑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校在“适性教育”实践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对这一

3、理念,我们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实践。 我们认为:适性,就是切合人的个性。适性教育, 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应每一个学生特点,发挥每一个学生特长,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适切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小学适性教育, 就是立足儿童立场,通过营造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教育文化,选择适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现小学生个性化最适切发展的教育。笔者:听了你的阐述,让我对适性教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那么,游府西街小学为什么要追求适性教育呢?万代红校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 活泼地发展,尊重

4、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这是我们的动力之源。 此外,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出小学适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找准路径,事半功倍,以更好地实现根本目标。这也是尊重儿童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个性之间存在着差异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必须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 有了这样的 观念, 就能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 更为积极的

5、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笔者:听了万校长的介绍,让我感受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 多元化的社会现实面前,追求适性教育的确是站在了时代前列的思考。那么游府西街小学实施适性教育的追求目标是什么呢?万代红校长:有句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生活如此,教育亦然,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游府西街小学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提出“适性教育”,并不是另辟蹊径,再创造一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适性教育”与我校多年来一追求素质教育不仅是一脉相承,而且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我们将坚持儿童立场,“关注每一天、关注每一个、关注每一步”,从而走

6、进“文明、和谐、平等、友爱、轻松、快乐”的儿童世界;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崇尚真理、勇于创新、兼收并蓄、身心健康”的世界儿童。笔者:请问游府西街小学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适性教育呢?万代红校长:我们始终认为,教育是春风化雨,是润物无声,只有育之于心,方能体之于行。所以,我们力求站在儿童的立场,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以文“化”人,追求适性。 我们在学校的每个领域,特别是师生行为方式方面,着力孕育“适性教育”文化的生机,努力浸润“适性教育”文化的精神。学校行为文化由两个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领域即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构成,包括教育方式、管理措施和活动开展等等。 我们在构建行为文化的时

7、候,科学地顺应学生的天性, 着力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成才服务。同时, 我们也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表现出学生的夙愿,彰显学生的个性,丰富适性教育的理念内涵。 构建开放性、多元化、和谐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巍巍紫金,依依秦淮。百年游小,世纪跨越。历经沧桑,薪火相传。春风化雨,荣光依然。一路跋涉,一路歌唱。百年希望,百年梦想。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了古都南京,走进了建造在六朝宫城(台城)遗址上的小学,一所与辛亥革命同龄的小学,一个在

8、全国最早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试点”、“小学学制试点”、“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试点”的小学,一个最先打开教育国际交流之门并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的小学。 触摸历史的足迹,倾听百年的声音,感受发展的步伐,寻找教育的真义回眸:在百年历史的节点上跋涉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使中国大地风云变幻, 在时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努力下, 在南京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中, 南京市第二区游府西街国民学校建立, 这就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前身。 当时的学校积极传播民主、 进步思想,实施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民国初期颁布),遵循“军国民教育”为首的五育理念(蔡

9、元培提出),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培育孩 童, 成为了当时南京市比较著名的学校之一。 期间, 诞生了西安事变中的女学生领袖张林苏。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停办。 然诸多学子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则”之教诲,积极投身革命。1946年夏,政府派蒋心仪女士恢复办学, 定名为游府西街国民小学, 并成立家长联谊会。 这期间,学校接受了众多国民政府教育部、财政部、社会部的官员子女就读。1948年秋,学校由原先的两个班发展为20个班,全校学生已超过1000名,教员40多位。 当时学校尤为重视学生的爱国教育、 艺术教育和体育运动。 学校连续受到政府明文嘉奖。 奋进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10、成立。 历经苦难的中华大地,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南京教育也获得了新生。 此时,学校更名为南京市第二区第一中心小学,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管理,此后,受南京市教育局领导。1950年,学校改由区人民政府文教科管理。1956年,学校更名为白下区第一中心小学。1967年,再次更名为朝阳区韶山学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由区属下放到街道管理。1976年,恢复“文革”前的隶属关系。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小学。这一时期,学校承担了众多国家、省、市教育实验项目,为新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成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学校承担了在小学建立中国 少年先锋队组织的试点。 试点成功后,经验

11、推广于全市,为1953年6月共青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通过“把中国少年儿童队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做了铺垫。 当时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李华、汤彩霞、聂曼秋等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 1960年,学校正式被江苏省人民政府 确定为九年制试点学校。1961年,学又被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小学五年制试点学校,承担了基础教育学制改革与发展的试点任务。 至1965年,五年制毕业生与六年制毕业生成绩相当,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社会反响强烈。 开拓 1978年,改革的春风拂面生辉,学校 正式更名为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并于1980年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 1984年7月, 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 管理体制改革

12、,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为上级任命,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由校长提名,报上级审批,组成学校领导班子,任期3年。 此项改革,为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积累了经验。 80年代初,学校提出了“为学生六年 着想,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发展智能、立足未来”的办学思路的指导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并明确提出把学校建成“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家园”(简称“三园”)。 省教育厅多次通报表扬学校,并召开现场会,推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经验。 90年代,学校提出了“科研为先导,注 重改革创新,注重国际交流”的思路,全面推动学校发展。 “七五”期

13、间,学校承担了省级课题 小学低年级发展潜力的探索的研究,并成为获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的唯一一所小学。 从而成为了全省小学中最早迈出“科研兴校”步伐的学校之一。“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 期间, 学校先后在国防教育、电化教育、减负增效以及反思性教学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多项课题成果荣获全国、省、市一等奖。 迈入21世纪, 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学校提出“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同时,以“六朝”文化为特色打造宜学校园,广泛开展教育国际交流,创办汉语国际推广实验班, 开办海外孔子课堂, 率先占据了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高点, 赢得了社

14、会各界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选择:小学教育的最大公约数20世纪80年代, 中国大地掀起了改 革开放大潮。 游府西街小学开始了具有学校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改革, 学校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建成“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家园”(简称三园)。 从此, 建设 “三园”,成为游府西街小学的办学目标,成了游小校园文化的核心,成了学校的精神与灵魂, 她在反映了学校办学宗旨的同时,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着内涵支撑,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起到导向作用。 通过“三园”学校文化的深入研究,将“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和“团结拼搏争一流,务实创新谋发展”的学校精神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规划小学教育,凸显

15、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把学校精神的培育植根于世界文化之中,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在“三园”目标的引领下,游府西街小学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乐奉献,有爱心,善教学”的教师群体。 一是 着力在“规矩”中提升老师。 游府西街小学对老师一系列的“规矩”,青年教师按“规矩”上岗,全体教师照“规矩”办事。“规矩”规范了教师行为,又培养了教师良好行为习惯。二是着力反思中提升教师。 注重引导全校教师在素质教育质量观和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 不断探索和实践解决教学问题的对策和措施,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通过自我反思、观摩研讨、学术沙龙、经典分享、与大师对话等活动,

16、不断加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促使专业成长。三是着力名师引路提升教师。 学校成立了“名师工作室”。 通过“师徒结对”、“小组辅导”、“专题分享”等多种 方式,让名师的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得以传承辐射与张扬。 在“三园”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坚持“轻负担,高质量”提高整体素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就承担江苏省“九五”课题“构建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学校监控体系的实验研究”。学校坚持聚焦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石。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逐渐“学会质疑”;每个教学单元, 都有学生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逐渐“学会交流”;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学生反思的 时间,让学生逐渐“学会反思”;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学生纠错的要求,让学生逐渐“学会纠错”、“向40分钟要质量,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游府西街小学的课堂风格。在“三园”目标的引领下,学校不断构建网络教育新模式,建构多元化教学平台。学校自主研制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资源整合的助学平台, 研制出小学网站提交性教学的操作模式,交互白板、万用拼图等新的教育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