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36740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壤、国土、景观、环境内涵辨析;2.土地的属性有哪些,并分别举例说明;3.土地最重要的属性、土地资源最本质的特性;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要素构成第二章:要素构成1.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有哪些?分别用哪些指标描述;2.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有哪些?分别用哪些指标描述。第三章:类型第三章:类型1.土地类型、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类型结构的概念;2.土地分级与分类的关系;3.土地类型结构定量描述指标有哪些?分别说明土地类型结构什么特征?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一级类和二级类的名称和编码。第四章:调查第四章:调查1.土地调查的内容;2

2、.土地调查的一般程序;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的内容和步骤;4.调查路线确定的原则:5.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6.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7.今年 7 月 20 日在对铜山区汉王镇(H88099)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时(1:10000 底图) ,发现南旺村有一块图斑号为 35 的旱地发生了二起变化,一是架设蔬菜大棚一处(30m*50m) ,二是建房屋一间(4m*5m) 。请按规定在调查表中填写。长度:米 面积:亩No:93001变更前变更后 马甸村42集体/21.0马甸村421集体/17.014214.0 1420.21416.2 630.8630.8 马甸村422集体214.0变更后图

3、斑号地类代码 量算面积平差后面积422214.0备注填表人:李平调查人:李平审核人:王良长度:米 面积:亩No:93002变更前变更后 马甸村21集体148.4马甸村211集体522.014522.0马甸村212集体144.214532.2县福利厂213国有532.2变更后图斑号地类代码 量算面积平差后面积211522.02.0 212144.24.2 213532.22.2备注填表人:李平调查人:李平审核人:王良面积权属单位名称图斑号 权属性质 地类代码面积权属单位名称图斑号 权属性质 地类代码调查日期:1993年11月3日权属单位名称图斑号 权属性质 地类代码面积权属单位名称图斑号 权属性

4、质 地类代码面积量算 量算方法或计算公式 网格法(同上)(同上)图斑21-1:县局(93)某某号文件批准农民个人建房占用2.0亩 图斑21-3:县府(93)某某号文件批准征用2.3亩,用于建县变更前图斑变更后图斑地类变更部分 地类代码面积面积调查日期:1993年11月2日附表一 土地变更调查登记表土地座落:徐家堡乡(镇)马甸村所在图幅号:J-50-139-(34)地类代码面积量算 量算方法或计算公式 A=长*宽马甸村于1993年3月1日将一块旱地改种果树;报乡批准面积附表一 土地变更调查登记表土地座落:徐家堡乡(镇)马甸村所在图幅号:J-50-139-(34) 变更前图斑变更后图斑地类变更部分

5、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评价土地评价 1.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类型 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概念 3.土宜、比配的内涵 4.土地资源评价的程序和各步骤主要工作? 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 6.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7.土宜评价的步骤和内容? 8.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思路和方法。 9.土地经济评价的步骤 10.土地利用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毛利分析、现金流贴现分析) 1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和区别 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步骤 13.了解土地资源核算的基本方法第六章第六章 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力 1.AEZ 研究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思路和步骤 2.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内涵 3.为

6、什么要进行人口承载力按行政区统计 4.介绍一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计算方法的思路和步骤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 1.土地利用内涵; 2.土地利用系统及系统分析方法; 3.土地持续利用概念、内涵、原则; 4.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 5.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注意的突出问题是?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保护土地保护 1.土地退化与土地保护的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3.土地保护的前沿课题1、土地: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或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或 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 及过去和

7、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土地目 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 2、土地的涵义:土地是综合体、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土地不同与土壤、土地与国 土不是同一概念。综上所述,可简述为: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 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3、土地与土壤的区别 (1)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 (2)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 (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

8、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 气候(大气圈) 、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4、国土:是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广义的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5、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6*、土地的资源属性(土地具有的特征):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 性和区域的差异性、时间的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7*、土地的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 值性

9、、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8、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自然构成要素包括:气候组成要素、地学组成要素、水文组成要素、植被组成要素、 土壤组成要素。 (1) 、气候组成要素包括:光照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力资源。 (2) 、地学组成要素包括:地质构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地貌类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地 表物质组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3) 、水文组成要素包括:地表水、地下水。 (4) 、植被组成要素包括:植被群落、植被要素特征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 (5)土壤组成要素包括:土壤的基本物质构成、土壤圈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功 能、土壤性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社会经济构成

10、要素。 (1)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 (2) 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区域条件、投入 水平等。9*、土地类型的概念: 是指在土地分级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 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10、澳大利亚的分级系统分为三级,即 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点;前苏联前苏联所划分的 景观形态单位有“地方” 、 “限区” 和“相”三级。 11、我国的土地分级:我国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土地分级 方法,采用地方、限区和相作为基本的分级单位。 12、中国的土地分类为第一级土地类性、第二

11、级土地类型。 中国无统一的分类系统中国无统一的分类系统: 方法一方法一土地纲土地纲 土地类土地类 土地型,方法二:土地型,方法二:土地类土地类 土地型土地型 土地组土地组 土地单土地单元13*、土地分类的方法:发生法、景观法( 顺序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 参考法 14*、土地类型结构:土地类型结构有时也被称为土地结构或土地资源结构,是指在某 一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土 地类型质的对比关系是指在该区域内分布有哪些土地类型以及它们的属性差异如何;而 土地类型量的对比关系,是指每一种土地土地类型在该区域内所占的绝对和相对面积比 例。 1

12、5、区域土地结构的类别:数量结构、空间组合结构 (一) 区域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是指同一级土地类型之间在数量 方面的对比关系以及不同等级土地类型间构成的数量序列。例如人们有时提到某个地区是 “七山一水二分田” ,就是指这种质与量的对比关系,其中,山、水、田是土地类型的“质” ,而七、一、二是土地类型的量,即面积比例。 (二) 区域土地类型的空间组合结构根据其土地类型的组合形式,土地空间结构可归纳为 以下两大类:条带状递变组合、重复式组合 在我国常见的有:由于流水地貌形成的树枝装构型树枝装构型;封闭盆地或洼地形成的环状结构环状结构; 在一些河谷平原和谷地出现带状、条带状构型带状

13、、条带状构型;一些山区内的立体状或阶梯状构型立体状或阶梯状构型; 一些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放射状构型放射状构型;西南石灰岩地区的串珠状构型串珠状构型;内蒙古高原 的一些“塔拉”中出现的镶嵌状构型镶嵌状构型;由于地质构造、岩层性质的影响和流水切割与侵 蚀作用形成的格状、条格状、放射状等构型格状、条格状、放射状等构型。 16、区域土地类型结构定量分析的指标: (1) 、面积比 指各土地类型的面积占区域或样区的总面积百分比。 (2) 、频率比 指各土地类型在区域或样区内的出现概率,也可用直方图表示,有时也称 频度。 (3) 、分异度 它表明一个区域或样区内某种土地类型的面积与所有的土地类型平均面积 之

14、间的偏差率;分异度越大,土地类型的组合关系越复杂。 (4) 、多样性指数 指在一个区域或样区内土地类型的多样化程度,这是量度土地类型丰 富性和复杂性的一项指标。 (5) 、优势度 用于表示一个区域或样区内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支配该区域或样区内的土 地类型程度,它与多样性指数成反比。 (6) 、平均面积 用于表示土地类型或图斑的大小。(7) 、形状指数 表示土地类型的图斑与真圆形的比较。 17、土地类型演替的类别:时间演替和空间演替、自然演替与人为演替、正向演替与; 逆向演替、节律性演替与非节律性演替。18*、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准备工作 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19、新的土地利用分类采用

15、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设3 个。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 利用地;二级类设 15 个;三级类设 71 个。 20、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包括: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居民地与工矿用地、交 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21、全国土地分类包括: 1、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 2、建设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 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3、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其他土地)。 2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2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生产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16、 、比较性原则、相对稳定原则。 24、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限制性。25 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 (1) 、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2) 、综合性土地评价和单项式土地评价、 (3) 、定性土地评价和定量土地评价 (4) 、现状土地评价和潜在土地评价 (5) 、农用土地评价和飞农用土地评价 (6) 、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 26、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四级:即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 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和土地适宜性单元。 27、人口承载力的基本公式 T(YO)/S C=T/L 式中:T 是土地所能承载的总人口数 量;Y 是土地生产潜力; O 是区域外调人粮食数; S 是人均社会粮食占有量; C 是土地 人口承载力(人/km2);L 是土地总面积(km2) 28、投入水平和营养水平是怎样确定的? 关于投入水平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可以在农田基本建设与常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