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涡流、边条翼、鸭翼、主翼、升力体(更新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43971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6.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涡流、边条翼、鸭翼、主翼、升力体(更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研究涡流、边条翼、鸭翼、主翼、升力体(更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研究涡流、边条翼、鸭翼、主翼、升力体(更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研究涡流、边条翼、鸭翼、主翼、升力体(更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研究涡流、边条翼、鸭翼、主翼、升力体(更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涡流、边条翼、鸭翼、主翼、升力体(更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涡流、边条翼、鸭翼、主翼、升力体(更新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原文链接 :http:/ ,鸭翼涡 ,边条涡 ,主翼 ,升力体)涡升力的应用水平的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F-15 为典型,这种早期的三代机并没有涡流发生器,没有应用涡升力,静稳定布局,控制增稳;第二个阶段是F-16 和苏 -27 ,以小边条作为涡流发生器是其共有的特征,并开始放宽静稳定度,模拟电传足以满足控制需求;第三个阶段,一方面是使用大边条的F/-18E/F和我国的FC-1,另一方面是使用可动鸭翼的欧洲台风,阵风,鹰狮和我国的歼-10 ,这个阶段的战斗机都已经采用高度静不稳定设计,模拟电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数字电传成为标准配置。第四个阶段: J-20 ,鸭式布局 +边条翼 +升力体

2、机体。看图说话,欢迎讨论F-15 发动机好,牛劲大,典型静布局,大迎角,高速也没有个小涡涡。F-15 边条翼的大黄蜂。边条翼激发涡流好坏两个要求,一个长,一个不能散大黄蜂效果图大黄蜂试验机F-16 就要比大黄蜂差点小小的一点涡流在机翼根部,但是比F-15 要牛逼很多F-16 的气动,在当时很牛逼的,可以说,从气动上说,战隼是真的三代机。苏-27 的气动比 F-16 还好,所以侧卫比鹰好看,很多中国人有侧卫情节F16 Su-27 系列大黄蜂由于是舰载机,很重视升力,升力不够就掉海也是第一个采用边条翼的飞机,涡流强劲,增升明显。米格 -29K,为了上航母,在以前和F-16 类似的机翼处理基础上,加

3、力一个小边条条,在起飞的时候利用涡流增加升力,在降落以后就收起来了。大家可以找一个地面上的米格-29K 找别扭啊。超级虫子是重新设计的大黄蜂,完全的新一代飞机,但是边条翼没有放弃,而且加大了。澳大利亚的超级虫子在训练的时候拉出的涡流很吓人,当然有天气的原因,但是超级虫子的气动还是不错的。米格 -29k F-18 超级大黄蜂大黄蜂国内的几个鸡鸡由于出现的比较迟,后来者居上嘛。枭龙的边条在一离地就拉起涡流,再看看L-15,放在非洲就是大杀器啊,哪里还是教练机啊。枭龙 1 枭龙L-15 鸭翼的增升原理是:利用鸭翼划开空气,拉出比边条翼更牛逼的低压涡流,掠过机翼和机身,增加升力。鸭翼但是鸭翼配合机翼襟

4、翼以后,效果就比单纯的鸭翼或者边条翼厉害多啦。EF-2000 效果EF-2000 是典型的远距鸭翼耦合,重在超音速急转弯,就是那个叫做瞬时盘旋角速度。增升不是最主要的。台风阵风是典型的近距鸭翼耦合,重点在用鸭翼拉出涡流增加升力。同是欧洲战斗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以为台风的发动机牛逼,10 级别的,和猛禽的发动机推重比差不多,所以台风增升不重要,重要的是快速将机头指向目标,发射蛋蛋。阵风的发动机就差点啦,三代发动机,所以要多挂蛋蛋,还要在航母上起降,只能近距耦合,增升第一。同样,幻影 2000 上面也有个增升用的扰流片。法国用二代半发动机造出三代幻影,用三代发动机造出三代半阵风。我们相信TG

5、用三代半发动机造出四代也是可以的。当然最牛逼的还是印度,六吨的LCA 超重接近一吨,还是无尾三角翼,气动功底要好好练啊。阵风咱们的歼十,客观的将,气动还是很牛逼的。中距耦合,兼顾增升和超音速格斗。鸭翼加机翼襟翼,超音速性能和升力都比较好。挂载和阵风差点,因为 TG 有豹子和歼十一能轰炸别人,法兰西好像啥事都要阵风干吧!三代机总结一下,凡是发动机牛逼的,气动注定不科幻,凡是外形科幻的,发动机多数不给力。歼十的超音速格斗,比不过台风,但是比阵风还是有优势的,这就难怪电视成天说歼十猛揍苏-27 啦,根据气动,在超音速上,歼十绝对不输苏-35. 歼十歼十歼十革命性的四代机气动布局,升力体的思路。升力体

6、升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没有常规飞行器的主要升力部件机翼,而是用三维设计的翼身融合体来产生升力。这种设计可消除机身等部件所产生的附加阻力和机翼与机身间的干扰,从而有可能在较低的速度下获得较高的升阻比,达到提高全机性能的目的。(百度)简单点理解,三代机以前基本是机翼提供升力,拖着机身飞,四代是机身和机翼是一个升力体,共同提供升力。三代机中和升力体最接近的苏-27 系列,所以 t-50 能走捷径。飞豹三面图苏三面图f-22 三面图yf-23 三面图升力体布局的飞机在起飞的时候比较震撼,尤其是正面看的时候等我们的黑丝有正面起飞照片的时候,看起来也会很有架势。F-22 升力体的飞机设计,很多年以前已

7、经有很多了B-2 就是最典型的,当然还有黑鸟等等,但是在战斗机上才是四代机出现的时候使用的。在 f-22 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对其机动性持怀疑态度,感觉苏-27 系列机动性秒杀f-22。但是猛禽最终证明自己比用了矢量技术的最新苏系列战机一点也不差。升力体的整体设计,前缘襟翼拉出的整体涡流,二者配合产生的强大升力使得猛禽能够轻松爬升,在快速机动时不下降高度,在狗斗时占据有利位置。黑丝是俺们的希望,利用鸭翼和升力体机身带来的升力效果和快速转向优势,在配合矢量发动机和全动尾,将最终在视距内折断猛禽之翼。向宋总的论文致意。再看一眼牛逼的猛禽,关于菱形机头拉出的涡流,有时间在讨论啦。枭龙的生产性的气动

8、和以前米格合作时候搞的已经不是一回事转: 士别多年“枭龙”与当年“超七”已全无瓜葛历经十余年演变, “枭龙”已与当年的“超七”全无瓜葛,但其间展示了中国军事工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大致脉络。即便在成都常见的阴沉沉的天幕下,被涂装成嫩黄色的“枭龙”和翼尖上白色的导弹仍然颇为耀眼。它静静地站在成飞公司戒备森严的试飞站里,标号为“01”这是迄今为止惟一一架上过天的“枭龙”。“01”号右机头涂着中国命名的“FC-1”标识,左侧则是国外命名的“JF-17 ”和该国空军的标识。这直观地表达了它的“国际背景”。按照成飞公司副总工程师帅朝林的理解,FC-1 的含义是“中国战斗机一号”(Fighter Ch

9、ina No.1);J 的一个含义“ Join ” ,意为联合研制,另一个含义是它出自中国的“歼”系列,而“ F-17“则表示该国希望它能超过“F-16”其空军使用的另一种名气更大的美国战斗机。对于帅朝林来说, “JF-17 ”这个名字还叙述了这架飞机的前世今生。事实上,它的渊源比37 岁的帅朝林在成飞的历史还长。据他回忆,可以追溯到大约18 年前。“80 年代中期,我们开始向国际市场推销“歼七M ” 。外方试飞以后,提出一些新的改进要求,如航程、雷达、武器。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 歼七) 腿短了 ( 航程较短 ) 、近视眼 ( 雷达功率不够 ) 。 ”这是“枭龙”可以追溯的最早缘起,当时成飞的

10、改进方案叫“歼七CP ” ,改进工作在成飞内部进行,成果包括制出一架样机。但此后,这个项目便一直断断续续,屡经变更。1987 年左右,该项目改名为“佩刀-2” 。并从 1988 年开始与以生产F-14“雄猫”战斗机和A-6 舰载攻击机著名的美国格鲁曼公司合作,大方案是用歼七的中后机身,加上美方F20 战斗机的前机身。此时,始有“超七”之名。帅朝林解释这个名字时说,当时的整个思想就是在歼七的基础上改进,以超过歼七。外方的要求是尽量少增加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现有机型上改进。但在 1989 年,中美合作被迫中止,这个项目由此搁置。据帅朝林的回忆,重新启动时是1990 年代初的一次新加坡航展,中外双方

11、在航展上会面,提出继续推进这个项目。在美国人退出之后,俄罗斯的米高扬公司由于其米格29 在与苏 27 的竞争中失败,急于开拓国际市场,也加入了进来,主要参与了总体设计。1994 年,在中航一集团的协调下,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担任了总设计,成飞承担部分设计任务,主要是机翼。但是, “超七”仍然进展不速。帅朝林说,一方面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合作国希望采用西方的武器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但却一直拿不到。 在多方因素之下,“这个项目一直做做停停” 。直到 1999 年 6 月,双方才正式签订了研发合同。2001 年,合作国新上任的空军首脑提出,先把飞机平台做出来,选什么样的航电系统以后再说。帅朝林

12、解释说,这就像我们修房子,先把房子修出来,配什么家具、空调以后再说。这种思路摆脱了困扰“超七”进展的犹疑和争论,大大推动了研制的进程。到2001 年秋季,飞机的技术状态已基本冻结。“也就是说飞机基本是什么样子,使用什么材料、具有什么性能已明确了。剩下的事主要是把它造出来。到这个时候,我们对把它造出来已基本有把握。”仅仅 23 个月后的 2003 年 8 月 25 日,飞机终于上天了。但此时的飞机已与当年的“超七”是完全不同的两架飞机。“这是一架全新的飞机。 ”帅朝林说,“不管是性能还是结构,与歼七没有任何联系,除了标准件外,零部件也完全不同。两者惟一的联系,只是项目的历史沿革。而且这个时候再以

13、“超七”为名,在国际上也没有吸引力了。”因此,虽然在图纸上它仍沿袭“歼”系列之名,但中方的正式名称是“FC-1” ,而“枭龙”成为了它的绰号。中国新闻周刊 2003 年第 35 期再来说 L-15 洪都里面有毛子的工作人员很正常,微软里面也有华人啊,能说微软是华人的技术吗? L-15 不是雅克130 的翻版,完全不是一回事。L-15 出来的时候,有人就吵过啦,最后被俄罗斯打脸了。毛子专家明确表示L-15 没有抄雅克。就像现在说黑丝抄美国的人被五角大楼打脸一样。真正抄袭雅克130 的是马克 M346,老外抄人家东西比中国人抄的不要脸多啦。沈阳抄一下苏 -27 也只敢在中国搞搞,欧洲人抄毛子东西,

14、只换一个发动机就在国际上卖,还说自己是贵族风范呢。90 年代是俄罗斯经济极端困难的时代,雅克福列夫无力完成工程开发,只好向西方寻求合作,意大利的马基飞机公司加盟,负责将雅克 -130 提升到西方标准, 包括换装西方发动机和航电。马基还获得向西方和除俄罗斯、独联体外的世界其他地区销售的权利。马基是意大利老牌的教练机制造厂家,在西方和亚非拉有不错的口碑。90 年代的西方也面临教练机升级的问题,马基缺乏合适的产品,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和技术独立研制,于是和雅克福列夫一拍即合。雅克福列夫和马基很快就因为种种原因分手了,但马基在分手前获得雅克福列夫的全套设计,以此推出了马基 M346,所以和雅克 -130

15、相似就不奇怪了。事实上,两者的主要几何尺寸是等同的,起飞重量也基本相同。除了采用霍尼韦尔 F124 涡扇发动机和全套西方航电,M346 和雅克 -130 最大的差别在于翼根上表面一对竖立的小翼。这对鲨鱼背鳍一样的小翼很是特别,在五花八门的飞机世界里很是独特。雅克 -130 的基本设计采用了大边条、高垂尾和翼梢小翼,但取消翼梢小翼后,马基对大迎角飞行状态下的方向稳定性不放心,特意增加了这么一对小翼,将大边条产生的涡流导向垂尾两侧,增加垂尾的作用。马基无意也无力做大改, 只有采用这样的止痛膏设计来弥补。M346 也回到雅克 -130 截掉翼尖时的状态,没有翼尖挂架,降低阻力,颤振用加强机翼刚度来解

16、决,增加的重量和取消翼尖挂架所降低的阻力相抵。少了一对武器挂架反映了 M346 不如雅克 -130 那么强调以作战飞机为副业的特点。M346 也取消了平尾的前缘锯齿,减小阻力。F124 的推力达到 27.8 千牛,远远大于雅克 -130 的 AI222 的 21.6 千牛,所以最大速度可以勉强超过音速(结构极限速度为 M1.2 ) 。说到 F124 ,这是台湾 IDF 战斗机所使用的 F125 的非加力版。作为战斗机, IDF 只有教练机级别的发动机推力,其性能之惨可想而知,但这是题外话了。进入 21 世纪,中国空军迅速换装第三代战斗机,也面临着以米格 -21 为基础的歼教 -7 已经不适合飞行员训练的局面,以研制在现代世界上中级教练机里最畅销的 K-8 著称的南昌洪都飞机公司研制了 L-15 高级教练机。在研制过程中,洪都得到了雅克福列夫的技术帮助,L-15 和雅克 -130 在外观上相像不是偶然的。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