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4315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章 第 3 章 第 4 章: 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精确度:指各平行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系统误差:由某种确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可用进行比较、校准仪器、对照试验、空白试验、 以及回收试验等方法进行校正。 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可用增加平行试验次数进行处理。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后一位欠 准确的值。相对平均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_1_r|xnxx dnii %100_r xss有效数字的计算:四舍六入五留双,例如有效数字的计算:四舍六入五留双,例如:0.0250 精确到一位有效数字精

2、确到一位有效数字 0.02,0.0150 则为则为 0.02。第第 5 章章; 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恰好满足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恰好满足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 关系时,即为化学计量点。关系时,即为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剂刚好变色时便停止滴定,这一点便为滴定终点。滴定终点:滴定剂刚好变色时便停止滴定,这一点便为滴定终点。 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前后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被测溶液浓度以及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范围内,被测溶液浓度以及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 化称为滴定突跃。化称为滴定突跃。 I

3、n+X=XIn,指示剂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由一种型体变化为另一种,指示剂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由一种型体变化为另一种 型体,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型体,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者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条件:组成与化学式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者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条件:组成与化学式 完全相符、纯度足够高、性质稳定、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时的误差、应按完全相符、纯度足够高、性质稳定、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时的误差、应按 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

4、反应。 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分布系数:指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分布系数:指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质子条件式:可用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推出。质子条件式:可用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推出。 第第 6 章章: 酸碱指示剂:一类有机弱酸或弱碱,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结构,呈现不同颜色。酸碱指示剂:一类有机弱酸或弱碱,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结构,呈现不同颜色。 HIn=H+In(In 为碱式色)为碱式色) 非水滴定:非水滴定:1.酸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例如冰醋酸,丙酸。滴定

5、弱碱性物质酸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例如冰醋酸,丙酸。滴定弱碱性物质 的介质。的介质。2.碱性溶剂:接受质子的溶剂,例如乙二胺。碱性溶剂:接受质子的溶剂,例如乙二胺。3.两性溶剂:既能接受质子又能给出两性溶剂:既能接受质子又能给出 质子的溶剂。滴定不太弱的酸碱。质子的溶剂。滴定不太弱的酸碱。 第第 7 章章: M+Y=MY(M 为金属离子,为金属离子,Y 为为 EDTA) 配位剂的副反应: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酸效应系数:表示未与配位剂的副反应: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酸效应系数:表示未与 M 配位的配位的 EDTA 的各的各 种型体的总浓度是游离种型体的总浓度是游离 EDTA 浓度的浓

6、度的倍。倍。 条件稳定常数:形成配合化合物的总浓度比上(未参加主反应的金属离子浓度和配位剂的条件稳定常数:形成配合化合物的总浓度比上(未参加主反应的金属离子浓度和配位剂的 浓度积)用浓度积)用 Kmy 表示。表示。第第 8 章章: 可逆电对的电极电位:可逆电对的电极电位:aOx+ne=bRed(氧化型得到电子变成还原型)(氧化型得到电子变成还原型) 自身指示剂:反应物自身带有很深的颜色,生成物无色或很浅。自身指示剂:反应物自身带有很深的颜色,生成物无色或很浅。 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并不具有氧化还原性质,但它能与反应物产生特殊可逆的颜色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并不具有氧化还原性质,但它能与反

7、应物产生特殊可逆的颜色 变化以指示滴定终点,这些物质称为特殊指示剂。变化以指示滴定终点,这些物质称为特殊指示剂。 碘量法:基于碘量法:基于 I2 的氧化性或的氧化性或 I-的还原性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的还原性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 高锰酸钾法:以高锰酸钾为滴定剂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在强酸中,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法:以高锰酸钾为滴定剂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在强酸中,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 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 y 二价锰离子。二价锰离子。 亚硝酸钠法亚硝酸钠法:以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利用亚硝酸钠与有机胺类物质发生重氮化反应或者亚以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利用亚硝酸钠与有机胺

8、类物质发生重氮化反应或者亚 硝基化反应进行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硝基化反应进行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第 9 章章: 沉淀滴定法:以沉淀滴定法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的方法。沉淀滴定法:以沉淀滴定法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的方法。 沉淀反应的要求:沉淀反应的要求: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要小沉淀的溶解度必须要小 2.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完成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完成 3.有适当方法指示化有适当方法指示化 学计量点。学计量点。 银量法:利用生成难溶性盐进行测定的方法。例如:卤素离子,银量法:利用生成难溶性盐进行测定的方法。例如:卤素离子,CN-,SCN-。 铬酸钾指示法(铬酸钾指示法(Mohr 法):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法

9、):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 AgNO3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Cl-,由于,由于 AgCl 的溶解度小于铬酸银,硝酸银先沉淀,只要银离子稍过量铬酸银就会沉淀,变成砖红的溶解度小于铬酸银,硝酸银先沉淀,只要银离子稍过量铬酸银就会沉淀,变成砖红 色。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进行,酸度过高,铬酸银沉淀推迟;过低,则色。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进行,酸度过高,铬酸银沉淀推迟;过低,则 Ag+被反应成被反应成 Ag2O。 铁铵矾指示剂法(铁铵矾指示剂法(Volhard 法)是以铁铵矾(法)是以铁铵矾(NH4Fe(SO4)2.12H2O)为指示剂的银量法。)为指示剂的银量法。 1.直接滴定法:先生成直接滴定

10、法:先生成 AgSCN 白色,后白色,后 Fe3+和和 SCN-显红色。在显红色。在 0.1 到到 1mol 的的 HNO3 溶溶 液中,防止液中,防止 Fe3+生成一系列配合物。防止生成一系列配合物。防止 Ag+被吸附,要充分震荡。被吸附,要充分震荡。 2.返滴定法:在含有卤素离子的返滴定法:在含有卤素离子的 HNO3 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 AgNO3 溶液,后用铁铵矾溶液,后用铁铵矾 为指示剂,再用为指示剂,再用 NH4SCN 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 AgNO3。 影响沉淀的溶解度:影响沉淀的溶解度: 1.同离子效应: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某构晶离子

11、的浓度使沉淀溶解度降低。同离子效应: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某构晶离子的浓度使沉淀溶解度降低。 2.酸效应:达到平衡后,增加酸度会降低盐沉淀增大溶解度。酸效应:达到平衡后,增加酸度会降低盐沉淀增大溶解度。 3.配位效应: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配合物使溶解度增大。配位效应: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配合物使溶解度增大。 4.盐效应:随着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盐效应:随着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 沉淀的污染和提纯:沉淀的污染和提纯: 污染:共沉淀是某些可溶性杂质夹杂在沉淀中从而沉淀下来的现象。后沉淀:某些原来在污染:共沉淀是某些可溶性杂质夹杂在沉淀中从而沉淀下来的现象。后沉淀:某

12、些原来在 原溶液不能析出沉淀的组分,也在沉淀表面沉积出来。原溶液不能析出沉淀的组分,也在沉淀表面沉积出来。 沉淀的选择:晶形沉淀的条件:稀,热,慢,搅,陈。不定形沉淀:浓,慢,快,搅,加沉淀的选择:晶形沉淀的条件:稀,热,慢,搅,陈。不定形沉淀:浓,慢,快,搅,加 入电解质溶液,不陈化。入电解质溶液,不陈化。 第第 8 章章: 1.电极类型:电极类型: 1.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金属基电极(响应机制基于电子转移)和膜电极(响应机制基于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金属基电极(响应机制基于电子转移)和膜电极(响应机制基于 离子交换和扩散)。常用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池和银离子交换和扩散)。常用参比电极:饱和甘

13、汞电池和银-氯化银电极,二者均属于金属氯化银电极,二者均属于金属-金金 属难溶盐电极。属难溶盐电极。 2.PH 玻璃电极:溶液中玻璃电极:溶液中 H+与溶胀水化层中的与溶胀水化层中的 H+交换作用才产生膜电位。交换作用才产生膜电位。第 9 章: 1.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与辐射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建立起来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 方法。 2.光谱:当物质与辐射能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能级迁越,记录有能级迁越所产生的 辐射能强度,随波长变化所得的图谱。 3.光谱分析法:利用物质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电磁辐射:电磁波,一种以巨大速度穿过空间而不需要任何媒介的光子流。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

14、性:波长=光速/频率,波数=1/波长。能量 E=hv(h 为普朗克系数 =6.06262*1034 次方) ,1ev=1.6020*10-19 次方。 第 10 章: 透光率:透过样品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T=I/Io。 吸光度:A=-lgT 朗伯比尔定律:溶液对光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厚度的乘积成正比。A=Ecl。 E 为吸光系数:物理意义是在一定波长、温度下,单位厚度、单位厚度的吸光度。 摩尔吸光系数:一定波长时,物质的浓度为 1mol/L,液层厚度为 1cm 时的溶液吸光度。 百分数吸光度:一定波长时,物质的浓度为 1g/100ml,液层厚度为 1cm 的溶液吸光度。 溶液吸光度的加

15、和性:溶液同时存在多种无相互作用的吸光物质时,体系吸光度等于各物 质的吸光度之和。 偏离比尔定律的因素:化学因素:介质不均匀,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溶液折射率虽浓度变 化而变化。光学因素:非单色光、杂散光、散射光、反射光、非平行光等。 第 16 章: 色谱分析法:简称“色谱法” ,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色谱法的特点:高灵 敏度、高选择性、高效能、分析速度快以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色谱法的基本条件: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相,一为固定相,另为流动相,由于不同组分的性 质不同,被流动相带动的速度不同,实现分离。 1.保留时间 tR:是从进样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的时间间隔,即从进样开始到某

16、个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2.死时间 t0:是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即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3.调整保留时间 tR:是某组分由于溶解(或被吸附)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被吸附) 的组分在柱中多停留的时间。调整保留时间=保留时间-死时间。 保留体积 Vr:是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 4.相对保留值:是两组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r2,1=调整时间 1/调整保留时间 2 色谱峰区域宽度: 1.标准差:0.607 倍峰高处的峰宽之半。 2.半峰宽:W1/2=2.335 标准差。 3.峰宽:W=4 标准差。或 1.699W1/2。 4.分离度:是相邻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R=2(tR2-tR1) /(W1+W2) 。 5.分配系数 K:是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之比。6.保留因子 k: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质量之比,或者摩尔质量之比。k=tR/t0. 7.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板数:H=L/n,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