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41590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 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 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常常被采 用。 就我个人而言,公开课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预先设定好的,更 多的是为了展示我的教学理念,展示我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这种学习 方式在某一环节中的采用,不是预设的,是教学中出现难题或出现争论时的一 条解决途径。在学生作为个体主体所无法解决时,将此问题抛还给学生,借助

2、 于小组(类主体)的力量来解决。我个人认为,倒是平时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显得更具有实效。 但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常遇到以下问题:一、分组问题: 老师们每次在课堂进行合作学习时,都对分组问题感到头疼。怎样进行混合 分组呢?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混合分组时我认为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 学生的性别: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2 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智力、个性特征以 及学习方式三个方面。这些差异中前两者对合作学习的开展影响比较大。因此, 应该将具有不同优势倾向的学生组合到一起,比如:将绩优生

3、与绩差生进行搭 配分组;将性格外向,擅长组织沟通的学生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进行 搭配分组;将学习方法灵活,耐心不足的学生和学习踏实,但悟性不足的学生 搭配分组。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又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全面发 展, 3 学生的家庭背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与各种人一起工 作,需要与不同社会群体的接触往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有 着不同生活经历的同学进行合作,将有助于学生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应对各 种真实的社会生活。 对于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问题,一般来说,组越小,每个成员讲话的机会 就越多,使某人沉默的机会就越小。而且人数少的组需要较少的管理方法并通 常可

4、以较快做出决定。人数多一些的组好处在于可以有更多的人共同完成一项 大任务,增加组内成员在方法、性格、背景方面的多样性。通常是四或六人一 个小组。 在分组时,应当基于实际的合作任务、学生情况、班级人数等来调整小组 人数。 二、角色分工问题: 如果问起一些学生,他们会告诉你,喜欢合作学习。但是喜欢合作学习的 原因并不是他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到什么,而是因为只要能够有人代表小 组给出正确答案,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这样,这些不参与的学生就可以在 小组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自得其乐。合作学习成了这类学生的避风港。同 时,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使得积极参与的学生学有所得,相反,其它学生则 失去学习的机会

5、。下面是几种比较常用的明确组员个人责任的方法: 1 角色互赖:在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 是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要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小组 长、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汇报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 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噪音控制员负责控制小组讨论的音量, 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进行合作成果汇报。 2 责任承包:将小组的总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人承担一个子课题, 小组完成总课题的质量取决于完成每个子课题的质量。 3 随机提问:随机提问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评价小组活动的 质量。 4 个别测试:在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

6、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教师在 检查小组的学习质量时,需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验,并且要综合每个学生的测 验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三、问题设计:关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对于问题设计的困惑也很多,有如下建议:设计适当的合作学习的问题,问题设计不要太简单或太难。问题的设计要 符合学生学情,配合教学进度,做到灵活多样。对于较难问题的讨论,学生往 往会偏离教学,或者无从下手,使合作学习徒有虚名而走过场,不能发挥合作 的真正作用。同时,讨论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化,无讨论价值的最好不予讨论, 教师不能为了活跃气氛而提出一些不值得讨论的非常简单的问题。另外,要合 理分配好时间,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讨论和交流

7、,充分让不同层次 的学生都要参与,都要有一定的收获。 1 善于设计探究性问题。中小学生具有好奇,喜欢探究,好表现自己等心 理特征,设计探究性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有了发现,不论是对 还是错,不论是深还是浅,也不论是独到还是庸俗,学生总爱向老师和同学炫耀,这 是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这时学生的合作探究的需求便产生了。 2 设计开放性问题和策略开放问题。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身的 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答,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 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 3 设计矛盾性问题。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克服自身 矛盾冲突的

8、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 等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欲动的心理。这时,老师及时地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收到合作的高效。 四、教师管理:在有些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老师没有意识到对学生指导和协助的必要性, 认为学生通过合作基本可以自由探讨,自我监控,于是,教师对课堂没有给予 足够的管理和监控,小组合作成为教师的“课间休息”。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 在课堂中游走,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并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 1 对教师游走的建议:在教室走动时不宜太快或太频繁;游走的范围应当 遍及教室每个角落,不要遗漏任何一组学生;此外,要保持对全班每

9、个小组的 关注,可以在小组旁边适当停留,但是逗留时间不宜过长而忽略了对其它小组 合作学习开展的情况关注及问题解决的需要。 2 对教师观察的建议:观察的内容应该包括小组在学习任务方面的进展以及小组成员间合作交往的情况两方面,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可以根据本班情况 自行制定观察表,帮助自己观察。 3 对教师介入的建议:坚持“最少干预原则”,在确定小组全体成员都尽力 方面仍不能解决问题时,才介入小组提供帮助:坚持“最小帮助原则”,每次只 给予必要的提醒,不要包办代替。 五、合作学习的评价 : 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 完成教材的规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

10、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 生在合作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目的的不同体现了评价的不同,对于合作学 习的评价,我们更应该强调一下几个方面: 1 评价主体多元化:合作学习评价的评价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还包括 学生个人、小组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在学生自评时教师要注重引导。 2 评价侧重于激励与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状 况,侧重于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3 着重于合作精神:传统评价更多的是竞争性评价。合作学习评价着重于 集体或小组合作精神的发扬,它重视个人或小组通过合作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二是难以顾及差异。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要素:积极地支持配合特别 是面对面地促

11、进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 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 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这就要求小组合作时,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承担任 务的责任,并积极、支持配合其他成员对完成任务进行再加工和评估。而实践 操作中,在小组讨论时,你下到组内去听,总会发觉,这是一个“强权世界” 。 学习优等生霸占了首席发言权,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一人独步天下” ;而那些 学习困难生总是处于默默倾听的位置,或者甚至是不听。优生在合作学习当中 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而困难生始终没有发挥的机会。这是和我们的初衷有点 背道而驰。本来安排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想使更多的学生有更

12、多的机会参与学 习。谁知我们为这些最需要参与学习的学生创设的机会,却又被优等生剥夺。 我也曾针对这种现象,作了调整,规定小组中每人都要发言,还给每位小组成 员人编了号,排出发言的先后顺序。可到了讨论时,因为困难生的说话无条理 或不流畅,甚至无话可说,优等生早就表现出不耐烦的甚至鄙夷的神情,或催 促或打断,这就使得困难生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这是小组内个体成员的差异, 而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也很难顾及。讨论的议题一旦确定,有些组能马上能进入 情境。而个别组内却常在你推我让之中,在“你先说,你先说”和窃窃的 笑声中浪费了时间。等他们切入正题之时,别的小组已讨论好了。 到目前为止,我看到了这两种情况,也作

13、了一些调整,但效果并不明显。 耗时的现状,我想可能是我个人的技术操作问题,应可解决,但因“身在此山 中” ,不能发现自身的技术问题。而差异性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 我想它也将长期存在。学员们提到的轮流当小组长的做法,或许对小组内的差 异问题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教师的干预,让每人轮流当一次组长代表小组汇报 情况,给困难生硬性增加了参与的机会。至于小组之间的差异,我想或许应该 调整一下小组的力量,使各小组之间的力量尽量均衡,其差异性也会有所减少。 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治本之策。我们是否应该在顾及困难生的同时,把重点放 在对优生的品德教育上。我们要教育他们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宽容他人,特别是应具有恻隐之心,能看到这种差异,并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发挥学生 自身的力量解决差异问题。这对永远存在的差异现象才会有本质的缓解作用。 不过,这可能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只要有理想存在,我们就应去追求。虽然 不可能达到理想化,但要争取尽量接近理想,实现“准理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