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32161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际测量实际测量的教后反思的教后反思一、前研讨定方案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等单元的内容并不多,教学时间固然短,但这些部分知识又较为抽象,于是,学生接受起往往较为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四年段数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让学生多一些实践体验,让他们下意识地经历平时熟视无睹的一些现象,从而抽象为新的数学知识。对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较小的面积,学生还可以从教室里的很多实物得到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于公顷、平方千米等土地面积单位,不带学生走出堂,靠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的,更谈不上接受应用。这就告诉我们,走出堂最为合适。然而,好奇心极强的学生,

2、一走出堂就很难调控,带他们到室外去实际感受会学得更好,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他们的注意力常常要被各种景象所迷惑。这是我们事先应当考虑到的。为此,我们想到了一块儿合作上大。就这样,在教学实际测量一节时,我们各个班先在室内事先学习了实际测量一些必备的知识,接着 401、403、40 三个班合作,402、404 两个班联手,分两节带学生到室外上实践。实践开始了,我们 401、403、40 三个班的老师既分工又合作。首先,由我将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事项、要完成的任务作一番简单的说明与强调(已在前布置学生作充分和必要的预习) ,然后由我维持三个班学生的纪律,由克宁和碧云老师带几个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他们首先测

3、量的是边长 10 米的正方形,测量后让所有学生感受,这就是 100 平方米大。之后,我们再次带领一小部分同学测量整个瑞基广场的长和宽,测量的结果大约是长 132 米、宽 82 米,用计算器很快算出瑞基广场总面积约 10824 平方米,比 1 公顷还大些。说实在的,在没测量之前,我们曾苦恼难找到让学生感受 1 公顷实际大小的场地,我们自己估算得也不够准。俗语说得好:实践出真知。接下,他们两位老师再次领另一部分学生代表测出 0 米长的直跑道,同时在每间隔 10 米的地方插上标杆,我们再一起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目测练习。学生目测时,我们不忘在方法上作实际指导:注意 10 米处、20 米处、30 米处标

4、杆的高矮之别、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在这跑道上分小组自由回走 3 次,并让各人记下自己每次所走的步数。并算出自己的步长,为下面的步测做准备。很快地,一节过去了,可是,我们预计要完成的任务没能全部兑现。二、后反思谋发展后我们再度反思,发现这节的合作教学总体是成功的。因为学生不仅实际测量了较短和较长的两点间的一段距离,还经历了目测和步测的过程,基本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实际测量本领更强,并算出他们各自的步长,感受了前面学过的较大面积 100 平方米、1 公顷有多大。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如:前老师可先带几个较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测出广场的长和宽,测出面积 100平方米的正方形。这样,可

5、省下不少时间,再让这些同学分散到各组中当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测量。其次,要尽可能多备几套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的参与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的(但学校条极为有限。 ) ,毕竟,学生更热衷于自己动手而不是观望。除此,我们还有同感,要打破原堂的格局,连上两节,才能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际操作时间与机会,老师也才能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指导。我班接下的一节还是我的,我便临时作决定,让学生留下继续做实践才能更好解决的事。 (学生们正在兴头上,个个跃跃欲试)找两个物体,先进行目测,接着步测,最后用工具测,再算出误差,思索如何让自己的目测和步测更准确些;或者用步测量出操场或一块长方形的长和宽,并估算它的面积大约有多大;或者测量篮球场、沙坑等的实际大小小组之间、组内各位同学还积极开展竞赛,自行发起比比谁估得准、算得快。那场面,真可谓激情奔放!总之,过后我们几位老师再次交流,都觉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较往届好。这一切,缘于程新思想经历是一种过程性目标的引领,她让我们勇于打破常规,真正自由大胆主宰堂,大胆尝试转变教学方式,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堂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就是本节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